“情节严重”司法解释的纰缪及规范性重构

摘要:有关“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普遍存在将曾受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反映特殊预防必要性大小的预防刑情节作为责任刑情节对待,将导致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精神失常之类的小概率事件,将事前、事后的超出本来构成要件评价范畴或者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事实,将不能反映法益侵害程度的违法所得数额,将不能为违法性提供根据的国家工作人员等特殊身份,将极具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所谓“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的现象。“情节严重”在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中,应属于违法性要素,不应包括有责性以及反映特殊预防必要性大小的预防刑要素。应从个罪所保护的法益、所属的犯罪类型以及罪刑是否相适应等方面,准确认定“情节严重”。“数额+情节”模式,可能是未来刑法立法的方向,应根据数额与情节在个罪法益侵害程度评价意义上的差异,具体厘定数额与情节的关系,避免造成“一刀切”以及罪刑失衡的结果。

关键词:
  • 情节严重  
  • 司法解释  
  • 法益  
  • 犯罪类型  
  • 罪刑相适应  
作者:
陈洪兵
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刊名:
东方法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东方法学

东方法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1-2008/D。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08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