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主办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影响因子:0.46

ISSN:1000-100XCN:61-1124/TM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曾用名:变流技术动态
  • 发行地:陕西
  • 创刊:1967
  • 类别:电力类
  • 出版社:电力电子技术
  • 语言:中文
  • 价格:¥40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710061
  • 库存:19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力电子技术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可再生能源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1-3

基于Matlab自动代码生成的储能变流器研究

作者:王跃 李丹 董晓 李志刚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储能交流器电能变换系统(PCS)是储能系统的核心,传统的PCS开发方法存在开发周期长、系统算法设计和硬件实现脱节的弊病。在此提出了基于Matlab自动代码生成的储能变流器PCS开发方法,将Matlab/RTW工具与Simulink相结合,自动从Simulink模型生成代码,且自动建立可实时运行的程序。并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波形,验证了基于Matlab自动代码生成的PCS设计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4-7

基于暂态补偿算法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杨淑英 陈刘伟 孙灯悦 张兴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对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故障时双馈感应电机(DFIG)定、转子的电磁暂态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针对故障时转子端过电压主要由定子磁链暂态直流分量引起这一机理。基于电网电压故障期间暂态磁链的特征,采用了一种暂态磁链补偿算法,通过在转子侧适时准确地注入暂态补偿量,有效地提高了机组低电压穿越(LVRT)过程中的可控性。改善了双馈机组LVRT性能。11 kW模拟机组的实验验证了分析和设计。

8-10

光伏并网逆变器预测最优开关序列控制方法

作者:李军 陈昌松 段善旭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传统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时存在功率脉动过大、开关频率不固定等缺点,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预测最优开关序列控制方法,即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将一组零电压矢量和非零电压矢量进行组合输出。以光伏并网逆变器预测控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单一控制周期内系统功率跟踪误差的数学函数。以功率跟踪误差最小为控制目标,推导求得各电压矢量对应的最优作用时间。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优化并网逆变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实现固定开关频率运行,同时保留了传统直接功率控制方法的高动态响应特性。

11-13

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频率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作者:党克 刘旭阳 吴艳超 严干贵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长春132012 枣庄市供电公司 山东枣庄277800

摘要:针对现有微电网运行模式切换方法,以提高从并网转换为孤岛运行时控制策略切换的可靠性和微电网孤岛运行时频率的稳定性为目的,提出一种将P-Q控制和U-F控制集中于一个逆变器,通过连续监测联络线交流电流,在无需通信的情况下实现微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控制策略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节省了通信设备的投资。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有效可行。

13-13

2014年第12期“特种电源”专辑征文启事

摘要:特种电源(Special Power Supplies),即特殊种类的电源。其主要特征在于衡量电源的技术指标要求不同于常用的电源,包括但不限于:输入腧出电压特别高或输入,输出电流特别大;对稳定度、动态响应及纹波要求特别高;输出的电压或电流县脉冲或其它特殊波形:输出的电压频率较低、较高或变化范围较宽;对电源的功率密度、可靠性或环境适应性要求特别高等。

14-16

微电网变流器无主从并联控制的应用

作者:刘畅 许傲然 张柳 赵君有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深入研究了变流器在微电网中无主从并联运行的输出特性、并/离网之间的切换过程中功率的跟随及离网状态下的稳定运行等问题,设计了以DSP28335为硬件核心,以改进式下垂控制为控制策略的变流器控制器。通过试验验证两台并联DG变流器在并/离网切换时可根据下垂特性曲线调节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并严格按照各自的下垂特性曲线合理分担负载功率;带下垂控制的电压源型变流器(VSC)可与传统电流源型并网变流器在并/离网条件下稳定并联运行,这为带下垂控制的VSC的应用推广提供了试验支持,且基于P-F,Q-U下垂特性设计的VSC可实现稳态条件下的输出功率限幅功能。

17-20

无盲区Sandia频移式孤岛检测参数设计

作者:丁石川 李国丽 胡存刚 王群京 单位:安徽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安徽合肥230601 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230601 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230601 安徽省工业节电与用电安全实验室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建立了Sandia频移式(SFS)孤岛检测的数学分析模型,并给出频移系数的优化过程及优化孤岛检测算法中的解析依据,得出特定负载下孤岛无检测盲区(NDZ)频移系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孤岛NDZ描述方法,可反映各个电气参量对NDZ的影响。最后根据IEEE Std,929-2000的规定,建立了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所提SFS孤岛检测的参数设计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孤岛保护,且对电网无污染。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电能质量
21-23

具有谐波输出功能的大容量电网扰动发生装置

作者:周党生 谢磊 盛小军 单位: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容量电网扰动发生装置的新型电路拓扑,该拓扑具有较强的谐波输出能力。基波逆变器和谐波逆变器采用不同的开关频率和输出滤波器设计,耦合变压器采用合理的变比设计,可有效平衡系统的输出能力和功率损耗,并可保证基波、谐波电压分量的控制精度,满足各类电网故障的模拟。研制了一台690 V/2.5 MVA的经济型移动式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该装置除常规的电网扰动模拟功能外,还可输出2~25次电压谐波,且其电压谐波畸变率可达10%。实验结果证实了该电路拓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4-26

二次型Boost PFC变换器低输出电压纹波分析

作者:陈正格 许建平 杨平 董政 单位: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CM)的传统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含有二倍工频纹波。当二次型Boost PFC变换器的两个电感均工作于DCM(简称为DCM-DCM Boost PFC变换器)时,其输出电压含有的二倍工频纹波大大减小。详细分析了二次型DCM-DCM Boost 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其输出电压纹波及功率因数值表达式,验证了二次型DCM-DCM Boost PFC变换器的高功率因数和低输出电压纹波特性。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装置应用及器件
27-28

8.5kV晶闸管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作者:陶崇勃 王彩琳 刘鹏 单位: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永济044502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复杂性和功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晶闸管电压等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高压晶闸管可减少串联的元件数,缩小装置体积并节省成本,同时可提高其可靠性。对8.5 kV高压晶闸管进行了特性设计与工艺研究。为提高阻断电压,采用了低浓度的深结扩散工艺实现了理想的杂质浓度分布,同时结合双负斜角台面终端和少子寿命控制技术,研制出阻断电压为8.5 kV、电流为700 A的高压晶闸管,其动态特性及参数的一致性均满足设计和应用要求。

29-33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场合的谐振式HFAC配电系统

作者:张斌 张东来 王亮 李铁才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深圳518055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广东深圳518057

摘要:高频交流(HEAC)配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配电方式,具有功率密度高、暂态响应快及易于电气隔离等优点,受到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微电网领域的关注。就HFAC配电系统中初级DC/DC变换器及后级高频谐振逆变器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初级DC/DC环节,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给出了主功率参数确定原则,并分析了其开环特性,进而加入三阶补偿环路,实现了幅值的闭环控制。针对后级高频逆变环节,提出了半桥谐振拓扑方案,并重点对交流母线的脉冲相位调制(PPM)进行了分析,从而实现了相位的闭环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拓扑与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HFAC配电系统在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指导意义。

34-37

三相逆变器共模干扰分析及抑制技术研究

作者:苏利捷 魏兆博 陈振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在脉宽调制(PWM)逆变器系统中,IGBT的高速开关动作会产生很高的电压、电流变化率,从而引起严重的共模电磁干扰(CM-EMI),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此处介绍了三相逆变器供电时产生的共模电压,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及负面效应。通过对4种典型CM-EMI抑制技术的详细介绍,揭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工程实践抑制CM-EMI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38-41

电磁脉冲传导干扰对开关触发系统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一帆 冯德仁 车文荃 熊瑛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马鞍山243032 南京理工大学 电光学院 弹道国防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速开关动作所引起的电压和电流瞬变给电力电子带来严重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以氢闸流管栅极触发电路为研究对象,对电磁脉冲(EMP)的传导干扰给触发电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共地耦合干扰模型,并在重复EMP环境下进行实验。通过传导干扰的模型分析和对重复频率环境下氢闸流管输出的实验测量,初步证实了重复EMP环境下的传导干扰存在累积效应。

42-44

基于LLC谐振的大功率LED驱动电源的研究

作者:徐超 张淼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800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510090

摘要:分析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的特性和LLC谐振变换器均流电路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LIE谐振的大功率多组LED驱动电源的电路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多路LED负载因个别短路或断路原因发生负载变化时,各LED串之间能较好地均分电流,具有较好的均流效果。

45-48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全数字方案检测

作者:秦晓波 杨明 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鹤壁供电公司 河南鹤壁458030

摘要: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需励磁电流,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功率密度,但其高性能控制需要精确的转子位置和速度信号去实现磁场定向。此处提出一种基于IRMCF341的新型位置估计算法,利用IRMCF341电机控制专用芯片,设计了PMSM无位置传感器全数字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优良,可广泛应用于PMSM的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