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主办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影响因子:0.46

ISSN:1000-100XCN:61-1124/TM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曾用名:变流技术动态
  • 发行地:陕西
  • 创刊:1967
  • 类别:电力类
  • 出版社:电力电子技术
  • 语言:中文
  • 价格:¥40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710061
  • 库存:19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力电子技术 201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无线电能传输
1-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作者:刘喜声 马殿光 唐厚君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200240

摘要:基于串串模型,建立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互感模型,通过电路分析得到电压增益的频率特性曲线。通过建立Matlab仿真模型,研究电压增益的频率分裂现象,分析在过励磁、临界励磁、欠励磁3种状态下传输效率的变化情况,得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效传输距离的定义,在该距离内,传输效率衰减不明显。设计制作了无线充电平台,测量3种励磁状态下的电压增益频率特性曲线,验证了互感模型及有效传输距离的正确性。

3-6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频率跟踪控制研究

作者:程丽敏 崔玉龙 闫贯博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采用频率为100~500 kHz的高频逆变器为无线电能传输(WPT)提供高频交流电源,并基于此研究了WPT的频率跟踪控制以解决频率失谐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当磁耦合谐振式WPT采用SS或SP拓扑时,可以直接跟踪发射端电流频率,而对于接收端电流,需先将其经过一定处理才可作为被跟踪的信号。经过仿真得出,即使起振频率偏离系统固有谐振频率,直接跟踪发射端频率后也能使电路的工作频率稳定在固有谐振频率,而直接跟踪接收端电流时,电路的工作频率偏离固有谐振频率较远。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实验验证了直接跟踪发射端电流频率的WPT。

7-9

长寿命植入式无线供电系统

作者:熊慧 付亚涛 闫多超 李刚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天津300387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 天津300072

摘要:植入式医疗电子装置(IMED)的寿命受到供电电源限制,其使用寿命一般较短。超级电容(SC)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存储元件,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为延长IMED的寿命,采用SC作为IMED的供电电源设计一种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结合SC的特性和无线传能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电路简洁的供电方案,实现了SC的闭环无线充电和电压均衡,为延长IMED寿命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装置及应用
13-15

火电厂辅机变频器低电压穿越电源的设计

作者:刘耀中 马永岗 王国庆 杜建斌 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河北邯郸056027 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公司中板厂 河北邯郸056015

摘要:变频器的低电压穿越(LVRT)改造,是对火电机组稳定运行和电网系统安全性的有力保障。此处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的5种LVRT改造产品和技术的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全电力电子变换的变频器LVRT电源装置,平时处于后备运行方式,电网发生低电压跌落时,对变频器直流母线输出500 V电压,保障变频器持续稳定运行10 s。实验结果验证了加装变频器LVRT电源装置的辅机变频器具备LVRT能力,满足设计指标。理论及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行业领域中提供了技术参照和支撑。

16-19

尖峰抑制器在ZVZCS变换器中的应用与设计

作者:房志东 程健 方传杰 潘泽跃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230027

摘要: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电压尖峰和电磁干扰(EMI);全桥(FB)移相(PS)零电压开关(ZVS)变换器滞后臂ZVS范围太窄、次级占空比丢失严重。此处提出了使用尖峰抑制器的解决方法,分析了尖峰抑制器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和提高全桥变换器软开关范围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尖峰抑制器设计公式。在设计的4.5 kW电源样机上通过实验表明:尖峰抑制器很好地消除了整流管反向恢复电压尖峰;提高了有限双极性FB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变换器的软开关范围,减少了使用谐振电感带来的占空比丢失。

20-22

三相降压型PFC时延补偿的预测算法研究

作者:赵乐 徐大林 祝振华 单位: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处理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控制环路信号时,主要有3个环节的延时:控制环路采样延时、DSP计算延时、PWM波产生延时。时延会减少环路带宽并降低环路稳定性,需加以补偿。以一种三相降压型PFC为例,讨论电流内环时延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线性预测和Smith预测两种时延补偿的预测算法,并通过仿真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最后通过10 kW样机验证线性预测算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23-25

基于正交信号发生器的单相锁相环的研究

作者:陈红兵 闵晶妍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由于单相电网缺少自由度,采用闭环锁相技术检测单相电网的相位、频率和幅值等参数存在一定技术难度。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正交信号发生器(OSG)的单相锁相环(SPLL),不但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了该SPLL的3个基本环节,然后建立了SPLL控制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根据小信号模型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研究的SPLL能正确检测电网的参数,同时也证明该SPLL,具有较好的暂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26-27

一种提高级联系统稳定性的PMSM控制策略

作者:张旭辉 陈效华 单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芜湖24100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控制学院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器直流侧前置Boost变换器后所构成的级联系统。推导了级联系统前后级子系统的输出、输入阻抗表达式。基于稳定性阻抗判据分析了影响级联系统母线电压稳定的相关因素,证明了增加母线电容有利于提高母线电压稳定性。根据级联系统的失稳机理提出一种将母线电压波动特征作用于电机控制电流参考值的控制策略。阻抗判据分析、仿真和实验均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提升母线电压稳定性。

28-30

基于变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估算

作者:曹艳玲 文彦东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技术中心 吉林长春130011

摘要:此处所提出的基于转矩公式的转矩估算方法原理清晰,易于实施。该方法首先对d,q轴电感参数进行离线测量,并将实验数据做成离线表格,然后在实时转矩估算时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电感参数。这种方法排除了电感参数对转矩估算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了其在全转矩范围内能够获得±3%以内的估算精度,可以满足整车应用要求。

31-33

基于LLC的计算机电源设计

作者:李伟平 夏炎 苟霜 单位: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108 西南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采用LLC谐振变换器加同步整流为核心的电源设计方案,能在高频下实现软开关,既缩小了电源体积,又提高了转换效率。在分析LLC谐振变换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绘制了电压增益曲线,给出了谐振网络参数选择的依据。为验证理论的可行性,试制了额定输入230V/60 Hz与115V/50Hz两种模式,额定功率为750W的样机,结果表明电源达到了业界铂金版等级效率的要求。

34-35

电源模块中LLC变换器分析研究

作者:金爱娟 徐宗瑞 李少龙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上海200093

摘要:LLC谐振变换器不仅可实现DC/DC变换,还在传统变换器基础上有着良好的特性。此处设计的LLC变换器不仅可达到软开关的效果,还减少了电路中的磁通损耗,在实际应用中有良好的品质特性。首先对变换器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变换器原理进行仿真模拟,在该变换器中,两个LLC变换器初级绕组串联,输出端两个变换器并联。并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引入变频控制芯片UC3863来实现脉宽调制(PWM)序列控制。对所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稳态分析及设计依据进行讨论。最后以输出24 V/20 A变换器为例,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特性。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可再生能源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36-38

一种新型低漏电流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作者:袁义生 张伟平 朱本玉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电气学院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漏电流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该拓扑具有优秀的共模电压箝位效果,以及低的共模电流水平。在逆变电感续流时,提供一条两个开关管的续流回路,通过另一个开关管将电路桥臂中点对直流母线负端的电位箝位在1/2光伏阵列输出电压。通过一种有效的驱动逻辑,实现了两个续流开关管和箝位开关管的软开通。详细分析了该拓扑的各个工作模态,并与几种常用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进行了比较。通过与Heric拓扑的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拓扑的有效性和低的共模电流水平。

39-42

一种改进型光伏系统MPPT算法及实现

作者:林培杰 陈志聪 吴丽君 程树英 单位:福建省光伏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福州350116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针对传统扰动观察(P&O)法的缺陷,提出一种结合固定电压和三点比较法的改进型算法。该算法可使系统在起始阶段快速靠近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MPP),在日照强度发生快速变化时,不会快速移动工作点,减少误判,并避免在MPP附近扰动造成的功率损失。采用Buck拓扑结构,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套验证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可快速跟踪光伏组件的MPP并稳定在工作点附近。

43-44

光伏并网逆变器接地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作者:李翔 梁琪 李建华 李杰 单位: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通过分析共模电流回路,提出一种新型的PV一接地系统阻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PV一接地的逆变器系统进行共模电流预估与分析,通过仿真和样机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该型系统存在较大共模电流的问题,提出了改变Y电容实现接地电流控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

45-47

基于碳化硅器件的双馈风电变流器效率分析

作者:黄晓波 陈敏 朱楠 徐德鸿 单位: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碳化硅(SiC)器件的阻断电压高,开关速度快,耐高温。分析了基于SiC器件的2MW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对几种典型变流器拓扑进行了效率分析并与Si IGBT两电平、三电平二极管中点箝位(NPC)变流器进行比较。在3 kHz开关频率下,SiC MOS两电平变流器较Si IGBT两电平效率提高3%,三电平变流器效率提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