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影响因子:0.81

ISSN:1004-874XCN:44-1267/S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广东
  • 创刊:1965
  • 类别:农业类
  • 出版社:广东农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46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510640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1-3

生育后期弱光胁迫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影响

作者:朱子超 李贤勇 王楚桃 蒋刚 李顺武 欧阳杰 黄乾龙 熊英 何永歆 单位: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重庆市水稻工程中心/重庆中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400060

摘要:以13份中籼型保持系、4份常规中籼稻和3份常规中粳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弱光胁迫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影响.在水稻生育后期采用人工遮光(遮光率为45%)模拟弱光胁迫,测定了弱光胁迫对SPAD、有效穗、千粒重、穗着粒数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系遮光5d后,SPAD、单株实粒数和经济产量受到显著性影响,两常规中稻除籼稻的单株有效穗数受弱光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均未受显著影响,说明中籼型保持系耐弱光能力低于常规中籼稻和粳稻.

4-8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吕巨智 范继征 钟昌松 石达金 程伟东 刘永红 闫飞燕 单位: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 广西南宁530227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9-13

硒对大麦镉毒害的缓解效应研究

作者:孙红艳 李文斌 王小云 刘思 周剑武 张亚彪 刘林杰 高晔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030024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山西太原030045

摘要:为了解硒对大麦镉毒害的影响,通过大麦幼苗水培试验,研究了3 μmol/L硒对50 μmol/L镉胁迫下大麦幼苗根长、株高、生物量积累、SPAD值、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处理对大麦幼苗镉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表现为大麦根长、株高、生物量积累和SPAD值恢复到对照水平,大麦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降低,并使镉相关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外源硒恢复了镉对大麦光合系统的损伤,降低了镉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缓解了镉对大麦幼苗的毒害,增强大麦对镉的耐性.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14-17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

作者:周桂元 梁炫强 李少雄 陈小平 刘海燕 洪彦彬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简述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关键技术要点、栽培技术和配套设备,包括机械播种、管理(含整地、施肥、覆膜、打药、植保)、收获、干燥等机械化技术.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花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我国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提高花生机械效益提供参考.

18-22

渝东南土壤pH值与烟叶主要元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东 扈强 刘新民 关罗浩 杜咏梅 孙建宏 毕妍平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101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广州510610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通过对渝东南烟区植烟土壤及烟叶成分进行分析,明确土壤pH值对渝东南烟区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以渝东南典型烟区彭水、武隆两县149份土壤样品及其对应的烤后中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别对植烟土壤pH、中部烟叶全钾、全磷、全氯、B 、Mn、Fe 、Cu、Ni、As等元素含量分布特性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彭水、武隆两县植烟土壤以酸性土壤(4.5<pH≤5.0)为主,最适宜烤烟种植的pH所占比例分别为26.2% 、36.8%,不同乡镇间土壤pH值总体差异性不大;(2)两县烟叶中各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总体变异幅度以Cu、As、全氯、Mn较大,以全磷最小,且不同乡镇之间烟叶各元素含量不尽相同;(3)土壤pH值与中部烟叶各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全磷含量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Mn、Cu含量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Ni含量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渝东南烟区植烟土壤酸化现象较为严重,通过改良酸化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当地烟叶品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29-32

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庞强强 陈日远 刘厚诚 宋世威 苏蔚 孙光闻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及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NO3-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叶片数、根体积和地上部鲜、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各物质含量在不同器官中也有所不同,硝酸盐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叶柄>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表现为叶片>叶柄,POD、SOD、CAT活性表现为叶片>叶柄.

33-36

高温催芽时间对荔枝种子活力的影响

作者:付丹文 吴洁芳 王丽敏 陈洁珍 蔡长河 张春阳 欧良喜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研究了2-7-6荔枝种子在40℃催芽1~8 d后常温催芽40 d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与长出胚芽天数,对照为室温条件下催芽.结果表明,40℃高温催芽4d对荔枝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超过4d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高温催芽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荔枝种子可耐40℃高温的临界时间为2d,超过2d种子的活力指数与相对胚根长迅速下降;高温催芽1~2 d对荔枝种子胚根生长抑制效果较小,当高温催芽时间大于4d时胚根几乎停止生长;40℃高温催芽1~2 d会推迟荔枝种子胚芽长出的时间,但能提高胚芽长出的整齐度,40℃高温催芽超过2d种子长出胚芽的整齐度开始降低,随着高温催芽时间的延长,荔枝种子长出胚芽的时间延后,整齐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7-39

反季节龙眼成花差异的碳素分析

作者:洪继旺 李松刚 张蕾 杨子琴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热带果树品种改良中心 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具有相近树体状况的龙眼树在催花之后,有的可以成花,有的却只能抽生叶芽.为了研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成花和未成花两种反季节催花龙眼树为对比试材,研究了氯酸钾催花之后树体成熟叶、嫩叶、成熟枝、嫩枝、顶芽中碳素含量差别.结果表明:碳素在成花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成熟叶片碳素含量达到50.93 mg/g的树可以成花,成熟叶片碳素含量在37.40 mg/g以下的反季节龙眼难以成花.同时嫩叶成熟度对成花的影响很大,较为成熟的嫩叶含有较高的碳素含量,该类树也容易成花.这可以作为反季节龙眼树体催花的一个新的判定标准.

40-44

Ca2+抑制红掌佛焰苞季节性“绿耳”的生理效应

作者:杨光穗 李崇晖 王兰兰 黄素荣 王存 陈金花 王荣香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为抑制海南地区红掌季节性佛焰苞耳部变绿(俗称“绿耳”)的发生,以盆栽品种‘大哥大’(‘Dakot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Ca2+浓度处理对红掌佛焰苞季节性“绿耳”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随着Ca2+处理浓度增加,佛焰苞的“绿耳”发生率降低,且耳部色相a*值和彩度C*值均显著提高,佛焰苞中总花青素苷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增施Ca2+还有利于促进佛焰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从7月份开始增施浓度在8~10 mmol/L范围内的Ca2+,可使佛焰苞“绿耳”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善.

45-49

气候因子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陈晶 兰剑 俞鸿千 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为揭示影响宁夏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年均温度(℃)、4~9月平均温度、≥0℃年积温(℃)、年降水量(mm)、4~9月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湿润度、日照时数(h)以及无霜期(d)等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宁夏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综合因素为水分因子、热量因子、光照因子和干燥因子,贡献率分别为50.17%、21.82%、11.84%和8.80%,其中热量因子为负效应,干燥因子的作用无足轻重;影响半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综合因素为积温-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贡献率分别为63.76%和31.50%,积温-光照因子为负效应.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因子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分是影响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积温、光照是影响半干旱区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50-54

植物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徐呈祥 单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是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迄今,对木本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大多属于抗寒性鉴定与利用,少部分为抗寒性测试方法研究,关于抗寒机理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鉴定植物抗寒性的方法主要有露地栽培鉴评法、寒冻灾害调查法、人工模拟寒冻天气法以及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法.国内外测试植物抗寒性的方法目前已形成特色,主要方法有生长状况测试法、冻害指数调查法、电解质渗出率法、生物电阻抗图谱法等.基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植物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应是植物抗寒生理研究的新方向.综合应用抗寒性鉴定与测试的方法,应是今后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55-58

马鹿花5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作者:王鲜艳 谷勇 熊智 吴昊 赵虹 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采用PCR-DGGE技术对马鹿花5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垂直方向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Simpson指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马鹿花-墨西哥柏林、马鹿花-蓝桉林Simpson指数高于其对照,马鹿花-三年桐林、马鹿花纯林Simpson指数低于其对照;(2)水平方向上马鹿花-蓝桉林总体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高,马鹿花-墨西哥柏林丰富度最低,马鹿花-三年桐林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最低,相同条件下马鹿花纯林模式比马鹿花-三年桐林更优,中厚的棕壤较深厚的棕褐壤更适宜种植马鹿花.

59-62

覆盖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崔之益 胡加新 李蕊萍 奚如春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采用秸秆和黑地膜2种材料,研究了覆盖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覆草在低温季节(1~6月和10~12月),林地温度比对照均表现出高0.02~1.03℃;在高温季节(7~9月)覆草处理比对照低0.1~0.5℃,覆膜表现出稍高,但8月最高气温时还是比对照低;在林地温度日变化中,覆膜和覆草也表现出与季节变化相似的结果;覆草和覆膜对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都在30%以上,平均值超过60%;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性,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覆盖能降低林地抚育管理费,减少林地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林地覆盖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63-66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作者:张俞 熊康宁 张锦华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贵阳550001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以贵州石漠化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水法,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的临界饱和持水量、水分渗漏速率及水分蒸散速率等参量的分析,研究其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模拟降水量130~140 mm为渗漏临界点,此时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145~165mm时,10 min内达到最大下渗速率;超过165 mm后,在前5 min就可达到最大值;而小于临界点时,水分均以蒸散方式损失,以平均0.00001122 g/s的速度减少.此研究发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67-73

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效益和肥料释放特性的影响初步研究

作者:卜旭凌 黄金华 叶代全 林德喜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 福建南平353001

摘要:为探讨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以及肥料释放特性的影响,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麻溪工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施肥1年后的树高当年增长量为3%~17%,胸径当年增长量为1%~10%,施肥2年后树高的当年增长量为9%~35%,胸径当年增长量为16%~62%.随着杉木幼林的生长,与施肥前相比,施肥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全钾含量大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此外,袋控肥料的深层施肥可有利于肥料中氮素和磷素的释放,可提高肥料的长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