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ISSN:1004-874X

  • CN:44-1267/S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1-8

广西南部地区6县(市)水稻高温热害灾损变化及应对策略

作者:孙雯; 王月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南部地区高温热害综合指数与减产率的时空分布关系,探寻双季稻的高温热害灾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该区域水稻种植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粮食安全。【方法】基于Logistic模型的高温热害综合指数,评估广西南部地区6县(市)双季稻的高温热害灾损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广西南部地区6县(市)早稻的平均减产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7%上升到21世纪初的22.4%,晚稻的平均减产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7.6%上升到21世纪初的22.1%,高温热害是引起减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水稻受高温热害损失较严重。广西南部地区的双季稻受高温热害影响的强度各有不同,早稻受高温热害的强度波动上升,最低的时间段在20世纪90年代,强度最高的在21世纪初。晚稻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整体都不强,除1990年数值特别高以外,趋势上没有产生剧烈波动。【结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早稻的生育关键期有部分时间不在高温集中时间段内,可以在前期通过施加肥料或者喷施植物调节剂进行规避。晚稻则可以借鉴广东省试验结果,在适当地区推迟播种期,在7月底左右播种,避开高温集中时段,确保粮食产量稳定。

9-15

油菜毯苗移栽与直播对比研究

作者:冯云艳; 冷锁虎; 冯倩南; 张含笑; 刘浩; 盖小斌; 杨光; 左青松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无锡市太湖米业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214196; 无锡新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214115

摘要:【目的】探讨毯苗移栽油菜适宜的移栽期及其达到高产栽培标准的最迟移栽时间,指导毯苗移栽油菜大规模生产。【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试材,设置毯苗移栽和直播两种种植方式,每种方式6个时期,即不同的移栽期和直播播期:10月15日、20日、25日、30日、11月4日、9日,研究其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结果】毯苗移栽油菜籽粒产量随移栽时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月25日移栽的籽粒产量最高、达3810.1kg/hm~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毯苗移栽油菜主要是通过角果数影响产量,直播油菜则主要通过每角粒数影响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与移栽期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10月28产量最高。【结论】以最高产量下降5%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移栽期范围为10月18日—11月7日,生产上以3000kg/hm~2为高产的最低标准得出高产栽培的最迟移栽时间为11月16日。

16-22

烟叶钾含量种质间差异分析及其田间鉴定指标筛选

作者:马柱文; 张振臣; 袁清华; 屈玉娇; 李集勤; 李淑玲; 陈俊标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目的】探讨烟叶钾含量田间鉴定指标筛选,分析烟草种质间烟叶钾含量差异,筛选其田间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数学评价模型。【方法】以31份烟草种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调查株高(x1)、茎围(x2)、节距(x3)、叶数(x4)、最大叶长(x5)、最大叶宽(x6)、主侧脉夹角(x7)、茎叶夹角(x8)、花冠长度(x9)、花冠直径(x10)、花萼长度(x11)11个形态特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烟叶钾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31份烟草种质聚类分成高钾种质、中钾种质、低钾种质3种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形态特征指标转换成5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4.624%的信息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烟叶钾含量的数学评价模型y=-1.699+0.041x5+0.831x10(R2=0.9602),估计精度在89.66%以上。【结论】叶长及花冠直径对烟叶钾含量信息有极显著的反映能力,可作为烟叶钾含量的田间鉴定指标。

23-31

8个云南省小白及种源生长差异比较与评价

作者:韩明升; 王翔; 陈朝红; 王世优; 章金龙; 马前涛; 宋志姣 单位: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云南保山678000;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种源小白及的物候和生长规律,为园林绿化和小白及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候选种质资源。【方法】以云南省8个种源的313株野生小白及为研究对象,对其物候和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叶宽、长宽比等生长指标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选择法对小白及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云南省小白及种质资源变异丰富,不同种源小白及发芽和开花时间不同;不同种源小白及株高、叶片数、叶长和叶片长宽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差异显著,叶宽差异不显著。【结论】小尖山种源发芽最早、花期最长,3月中旬发芽,花期75d,可作为园林绿化候选种源。小么所和三角山种源生长指标较好,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4.822和1.687,可以作为优良的种质资源进行多点试验、亲本选择、杂交和家系测定等研究。

32-38

外源NO对重楼种子活力及超弱发光的影响

作者:李海明; 李梅香; 孟艳艳; 宋发军; 戴甲培; 李泽华; 耿红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目的】探究NO对重楼种子萌发质量的改善效果,解决重楼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为重楼种子促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100 μmol/L NO供体—硝普钠处理种子,以相同条件清水处理为对照,记录重楼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变化和发芽率,并借助电子倍增式CCD的超弱光图像探测系统,检测种子在萌发期间的自发超弱发光强度,研究硝普钠处理后重楼种子自发超弱发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硝普钠处理的种子比对照提前20 d萌发;在种子萌发后0~30 d,对照与硝普钠处理的种子自发超弱发光无显著差异;在萌发培养后40~60 d,硝普钠处理种子的自发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在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硝普钠处理具有明显改善种质、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默认
2-2

《广东农业科学》加入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出版平台

摘要:为了以规范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更快更好地确立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全面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我刊现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论文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平台,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我刊网络版。从2018年12月1日起,凡经我刊录用并缴纳版面费的稿件(录用定稿),均可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实现网络首发。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39-44

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研究

作者:吴蓓; 张木清; 郑岩松; 戴修纯 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335

摘要:【目的】建立大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目前苦瓜组培苗长势较弱的问题。【方法】选取5~7 cm健壮的顶培1号苦瓜组培不定芽为接穗,以丝瓜(Luffa cylindric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为砧木,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包括组培不定芽炼苗时间、嫁接口的不同保湿方法、砧木种类以及苗龄、接穗接口浸蘸不同浓度6-BA和每天喷洒不同浓度蔗糖)对嫁接成活率、接穗增长量、嫁接苗总株高的影响。【结果】大顶苦瓜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时间为6~7 d;采用橡皮套管加嫁接夹包裹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著;带两片真叶的丝瓜银砧1号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接口浸蘸6-BA以浓度0.5 mol/L最适宜,每天喷洒蔗糖以浓度是6%最佳,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为65.9%。【结论】首次建立了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可改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的特点,为提高苦瓜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新途径。

45-50

彩色防虫网覆盖光质差异及其对豇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陈连珠; 张雪彬; 陶凯; 杨小锋 单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海南三亚572000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防虫网内光质差异及对豇豆生长和产量影响,为豇豆光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露地作为对照,研究咖啡网、黄网、红网、绿网、蓝网、银灰网、白网等7种彩色防虫网覆盖下光谱成分及豇豆生长周期、生长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差异。【结果】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远红光及近红外光的比例增加,紫外光的比例和红光/远红光降低,绿网内绿光和蓝紫光比例较高,绿光较露地增加3.29%,而红网内红光比例较高,较对照增加24.96%;防虫网内豇豆的抽蔓期提前5~7 d,黄网、红网和蓝网覆盖下豇豆的始花期较露地提前;叶片厚度均较露地显著下降,株高、单叶叶面积和节间长增加,以红网变化最显著;覆盖防虫网可提高豇豆总产量和前期产量,白网总产量最大、其次为绿网,分别较对照增产43.46%和42.02%,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豇豆生产中建议采用白网或绿网覆盖栽培,从而提高产量和上市时间。

51-58

粤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下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研究

作者:邓厚银; 晏姝; 王润辉; 胡德活; 郑会全; 韦如萍; 梁机 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南宁530004;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粤北地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情况,并对粤北杉木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态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韶关市3个林场中的杉木幼龄林(7~8年)、中龄林(16~18年)、近熟林(23~25年)为试验对象,采用环刀浸泡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其林下土壤及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比较。【结果】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大小表现为幼龄林(1.22 g/cm~3)>中龄林(1.17 g/cm~3)>近熟林(1.14 g/cm~3),毛管孔隙度大小表现为幼龄林(39.66%)>中龄林(34.04%)>近熟林(32.93%),土壤有效持水量大小表现为幼龄林(650.70 t/hm~2)>近熟林(627.60 t/hm~2)>中龄林(619.78 t/hm~2),但差异均不显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为中龄林(11.01 t/hm~2)>近熟林(10.95 t/hm~2)>幼龄林(4.04 t/hm~2),且中龄林显著高于幼龄林。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在浸水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其后迅速降低,至12 h时持水量达到稳定;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成对数关系(R~2> 0.92),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成幂函数关系(R~2> 0.97),且吸水速率均表现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结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表现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59-65

油棕细胞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

作者:潘登浪; 邹积鑫; 曾宪海; 林位夫; Khengtuan; Chean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热带林木种子种苗工程中心; 海南海口571701; 农业农村部油棕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目的】建立油棕胚性体细胞悬浮培养植株再生技术体系,为油棕优株无性系种植材料高效繁育、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等提供技术平台和参考。【方法】以源于成龄油棕芯叶的瘤状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4-D、麦草畏与德夸霉素组合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分析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及其组合对油棕体细胞悬浮系增殖与后续体胚发育的影响。【结果】0.1 mg/L德夸霉素与一定浓度2,4-D或麦草畏组合,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0.1 mg/L德夸霉素与1 mg/L麦草畏组合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较佳,诱导率为28.67%;用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21 d可建立生长状态较均一、分散性好的悬浮细胞系;0.3 mg/L德夸霉素与1 mg/L麦草畏组合较有利于悬浮细胞系增殖和后续体胚发育;将悬浮细胞系转到MS+谷氨酰胺100 mg/L +蔗糖30g/L培养基上,于28(±2)℃、2 000 lx下进行胚诱导培养,每两周更换新培养基1次,培养60 d可获得直径大于1 mm的胚,最高每瓶295粒;将大于1 mm的胚转到固体培养基培养可获得再生植株。【结论】适当质量浓度德夸霉素与2,4-D或麦草畏组合,促进油棕芯叶瘤状愈伤组织形成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用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21 d可建立生长状态较均一、分散性好的悬浮细胞系;初步发现含适当质量浓度德夸霉素与麦草畏液体培养基利于悬浮细胞系增殖和后续体胚发育。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73-78

广州城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作者:蔡云梅; 张艳林; 任露陆; 李彩霞; 王固宁; 黄涵书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监测系; 广东佛山528216

摘要:【目的】以城市化发展影响下广州城区零散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方法】采集广州市7个中心城区35个土壤样品,分析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的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含量和生态风险。【结果】研究区菜地土壤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15.93、0.11、66.37、46.84、0.62、35.19、110.09、154.95 mg/kg,均高于背景值。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除Cr外,其余金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并以Hg的超标率最高(37.1%)。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为复合型人为污染源。部分菜地土壤处于较高的生态危害水平,Hg是主要的风险元素。【结论】广州城区部分零散菜地土壤不再适宜种植蔬菜。

79-87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邹晓君; 薛立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随着近年我国对集体林权制度和林下经济政策的改革,林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在生态建设和林地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连成一个统一整体,与土壤进行着各种物质代谢并影响其理化性质,土壤通过调节分配水、热、气、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养分,对林下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林下经济的定义、主要模式、土壤物理性质、酸碱度、有机质和碳储量、养分、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林下经济对土壤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今后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长效的监测机制和数据模型,以便更准确为林下经济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88-93

硅提高植物耐旱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铎; 李平; 杨庆山; 梁志杰; 郭魏; 齐学斌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河南新乡453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南新乡453002;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 河南新乡453002;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耐旱性有着重要作用,干旱胁迫会引起植物失水,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虽然硅一直不被认为是植物必需元素,但有许多研究证明,植物吸收硅后能够缓解各种逆境胁迫。系统总结了硅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调节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外源硅能够促进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缓解干旱引起的渗透胁迫,还能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抵御氧化胁迫,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但有关硅调控植物耐旱性,目前在生理层面研究较多,有关硅是通过何种途径调控干旱胁迫下植物渗透物质合成以及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这方面可作为重点进一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94-98

花生青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陆济; 游春平; 董章勇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目的】筛选花生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菌株。【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花生青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菌株,利用盆栽试验筛选防治效果好的细菌菌株。【结果】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的300余株细菌中筛选获得7株对花生青枯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Ab、A27和A38的抑菌直径超过10 mm,且其分泌物对该菌有抑制效果。将这3个菌株进一步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38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52.72%。通过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A38菌株鉴定为绿脓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结论】筛选到一种花生青枯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生防细菌,鉴定为绿脓假单胞杆菌。

99-105

菊芋浸提液对稗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瑞; 张琪; 张婷婷; 崔乐怡; 杨蓉; 杨蕾; 余之琳; 刘鹏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实验室/浙江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 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目的】通过探索不同品种的菊芋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影响,以期揭示菊芋浸提液的作用机理并为其应用于杂草防治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稗草种子为试材,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徐州和潍坊菊芋不同器官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测定稗草根长、芽长、发芽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电导率。【结果】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种子发芽率不断降低,最高抑制率达到52.08%,而根长与芽长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81.96%和19.89%;叶过氧化物酶(POD)、叶过氧化氢酶(CAT)、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浸提液浓度先升后降,浸提液处理稗草SOD活性普遍受抑制。潍坊菊芋浸提液能诱导稗草积累MDA,而徐州菊芋浸提液使稗草MDA含量先升后降。随着浸提液浓度提高,土壤电导率逐渐升高,其最大增幅达180.56%;而转化酶活性随潍坊菊芋提取液浓度升高均表现为促进效应。【结论】菊芋浸提液对稗草的生长、抗氧化能力、MDA、根系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都有一定的作用,可用于进行杂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