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OF和REOF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基于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36个站点的历史旱涝等级序列和矢量化的历史地图,利用EOF、REOF方法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EOF方法展开的结果表明:前4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85%,主要表现为第一、二、四特征向量场呈经向带状分布,第三特征向量场呈纬向分布;第一特征向量场的空间分布均为正值,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其余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特点差异明显,说明在不同背景场和影响条件下,旱涝变化还存在较多局域性特征;REOF展开的结果可将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划分为5个典型的敏感气候分区,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旱涝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 eof  
  • reof  
  • 旱涝  
  • 空间特征  
  • 黄河中下游地区  
作者:
赵峰; 毕硕本; 李兴宇; 武玮婷; 蒋婷婷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刊名:
干旱区地理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

《干旱区地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是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综合因子为:1.628。干旱区地理主要报道干旱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