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ISSN:1001-425X

  • CN:42-1640/X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安全管理与咨询
1-4

高危系统社会监管双链机制设计——以天津港爆炸事故为例

作者:张羽; 贺娟茹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成都610500

摘要:基于天津港爆炸事故分析,提出单一政府监管失效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并通过包含企业、政府、公众三方的博弈建模与演化仿真分析,论证了社会监管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结合安全损失无法事后弥补的特点,通过规范信息公开方式、内容和要求,明确专业人员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构建出能将事后社会监管前置、从而满足事前预防要求的双链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一政府监管失效和社会监管滞后的问题。

5-9

考虑人员感知和行为交互的应急资源调度

作者:杨琴; 王语诗; 王文轲; 张伟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成都610101

摘要:目前应急资源调度的研究多数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处理某种物资调度问题,缺乏对相关人员行为感知和多资源协调调度问题的考虑。本文试图在资源调度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增加行为假设,分析相关行为主体的关注点、个性偏好和情绪波动,借鉴行为运作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前景理论、双边匹配理论、行为博弈理论和约束理论,从救助物资调度、救助人员调度和多种救助资源协调调度3个方面开展研究,改进应急资源调度方案。

10-1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有效性可变模糊评价

作者:郑霞忠; 吴凯; 朱忠荣; 石法起; 魏峰涛 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 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宜昌443002; 长江宜昌航道局; 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问题,提出有效性可变模糊评价方法。首先,以评审监督方为视角,从评审目的、评审方案、评审过程、评审结果等4个方面剖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有效性影响因素,建立评审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运用序关系法和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评价指标对其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和综合相对隶属度,构建评审有效性可变模糊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评价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活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评审活动有效性较好(2级),与实际相符,但存在不平衡问题,评审策划编制、评审组的构成和分工、信息整理与分析、评审人员培训、评审绩效分析等方面得分偏低,仍需改进。

14-16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畅; 卜亚杰; 苑春苗; 郝剑涛; 李刚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110168;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 沈阳110819

摘要: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从3个方面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关于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的研究现状,即粉尘云着火及火焰传播过程的理论模拟、纳米粉体着火敏感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可燃粉尘的惰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为相关理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7-19

海上油田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崔嵘; 戴毅; 许振斌 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524057

摘要:在风险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根据海上油田作业特点选取了适用于不同管理层级的5种风险分析方法工具,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文昌油田作业区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并开发了相配套的风险管理软件,为文昌油田作业区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南。

20-22

我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及遏制对策措施研究

作者:王善文 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2

摘要:在总结分析近十年来我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基础上,归纳提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阶段规律。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国家GDP增长速率、产业结构布局情况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等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依据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律,从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技术保障、提升应急能力、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策措施。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安全技术及工程
23-25

林南仓矿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实验研究

作者:朱令起; 刘聪; 王福生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063000; 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 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为了研究林南仓矿煤的低温氧化的动力学特性,选取来自不同煤层和采区的3个煤样为实验煤样。通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煤的种类为中高挥发分烟煤,自燃等级为Ⅱ类自燃。分析热重实验结果将低温氧化过程分为失重阶段和增重阶段,确定两阶段为一级化学反应,随着反应深入氧化所需的能量增加。升温氧化实验过程中气体的质量浓度和种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研究不同氧化温度下煤中自由基的数量,结果显示自由基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随着反应程度的加深反应所需能量以及气体产物和自由基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煤自燃的发展进程。

26-28

水力压裂在白皎煤矿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

作者:庞成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402260

摘要:根据白皎煤矿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分析了煤体水力压裂的力学机制并计算了水力压裂参数,在238底抽巷中进行了工业试验,考察了压裂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压裂后有效半径达80m,水力压裂使平均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提高了6.7倍,并可减少1/3的钻孔工程量和缩短34%的抽采时间。

29-32

压力容器裂纹失效路径仿真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

作者:黎佳; 宁朝阳; 林思建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410208;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610065

摘要:基于安全性评定理论,提出了失效路径理念,探寻了压力容器裂纹缺陷失效路径仿真平台开发思路,并利用VB编程语言完成了相关平台的开发。以某一穿透裂纹为例,通过设定裂纹不同的尺寸变化量和延迟时间,应用仿真平台得到了裂纹在失效评定图上评定点的变化轨迹,得到失效路径仿真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失效路径的仿真曲线为基础,为预测裂纹的临界尺寸所处的精确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3-37

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二元杂化物的阻燃性能研究

作者:王伟; 陆愈实; 潘海峰; 俞笔豪; 谌祺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探讨了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组成的二元杂化物在聚氨酯泡沫上的阻燃协效作用。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构成的涂层构筑于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表面,然后通过宏观燃烧测试、锥形量热仪分析等手段对涂层改性的泡沫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组分(CNT或GO),二元杂化物(CNT/GO)改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显示出更低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的热释放量,并且其燃烧后残留的炭渣结构最为完整。因此,由GO与CNT组成的二元杂化物涂层具有更高的阻燃效果。

38-42

液氨储罐连续泄漏事故后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智超; 刘辉; 孙世梅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长春130118

摘要:液氨储罐连续泄漏会产生喷射火、闪火、蒸气云爆炸和中毒事故,利用DNVPHAST软件模拟分析了风速、大气稳定度和储存温度对事故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速不断增大,喷射火、闪火和蒸气云爆炸后果逐渐减小,单纯大气扩散情况下,毒性后果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大气稳定度对喷射火后果没有影响,闪火和蒸气云爆炸后果随大气稳定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毒性后果随大气稳定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储存温度升高,泄漏质量流率增加,喷射火、闪火、蒸气云爆炸和毒性后果逐渐增大。

43-47

燃气管网泄漏工况特征选择及其图形化的探究

作者:靳新迪; 玉建军; 李宏阳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300384

摘要:首先选择节点压力组成燃气管网泄漏工况特征向量,研究分析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进一步提出了管网泄漏工况特征图形化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利用Pipeline Studio建立了经过实验验证的计算机模拟管网,通过稳态模拟获取数据进而绘制燃气管网泄漏工况特征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论证了燃气管网泄漏工况特征图形在基于模式识别的燃气管网泄漏检测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

48-51

基于坐标变换和蒙特卡罗模拟的安全距离研究

作者:姜婷婷; 郑洪波; 陈郁; 许开立 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110004;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以高斯烟团模型为基础,引入坐标变换思想,建立了适用于变风场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并结合蒙特卡罗模拟初步构建了更为合理的安全距离确定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参数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预测结果偏差。以大连市松木岛化工园区为例,得到不同方向上污染物的危害距离,得出相应的风险评价结论。

52-5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分位数回归在沉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江荣; 马萍; 王玥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 兰州730060; 兰州石化设备维修公司; 兰州730060

摘要:针对传统最小二乘法估算模型参数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了复合分位数回归参数估计法,并用遗传算法完成相关计算,建立了三次多项式的沉降数据预测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复合分位数具有很强的稳健性和参数估计的稳定性,所得模型预测能力强、精确度高。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职业卫生
56-59

热喷涂粉尘理化特性及危害研究

作者:李海军; 李新宇; 黄海鸿; 詹绍义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合肥230009

摘要:通过对热喷涂现场粉尘进行采样和监测,分析了热喷涂粉尘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及成分组成等理化特性,依此评估热喷涂粉尘潜在的危害。结果表明:热喷涂作业区域粉尘浓度普遍高于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热喷涂粉尘粒径分布范围广,其中包含大量的微纳米粉尘颗粒,这些超细颗粒粉尘由于质量轻,受重力影响小,很难自然沉降,清除周期较长;粉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包括一些重金属,如铬、镍、铜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热喷涂粉尘危害的严重性,因此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其对从业人员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