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ISSN:1001-425X

  • CN:42-1640/X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安全技术及工程
1-4

基于协同工作流的隧道火灾监测处理方法研究

作者:李智雄; 李贵文; 冯兴林; 宋晓轩 单位: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011

摘要:针对隧道火灾监测处理系统不稳定、灵敏度低、多任务协同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工作流的隧道火灾监测处理方法。在分析隧道火灾形成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信息感知层、数据处理层、数据传输层、硬件支撑层和监测服务层的隧道火灾监测处理系统框架,并建立了从信息感知层到监测服务层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流模型,实现了监测系统的多模块协调运行,提高了火灾监测处理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实现隧道火灾的多通道并行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5-9

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隔震数值模拟

作者:张香成; 于羊羊; 赵军; 尹卫红; 麻永建; 杨崇慧; 俞晓明 单位:郑州大学; 郑州450001;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郑州450044

摘要:为研究框架结构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后的性能变化,利用ETABS软件分别建立了无隔震和隔震框架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设防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后框架结构的前3阶自振周期延长一倍,在ALTADENA波、LEXINGT波和人工波作用下,隔震框架X向底部剪力峰值分别下降45.56%,35.63%和38.34%,Y向底部剪力峰值分别下降36.16%,19.11%和35.02%,隔震框架131号节点X向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下降53.19%,45.58%和38.71%,Y向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下降54.58%,33.54%和43.30%。说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后,其地震响应水平要明显低于无隔震结构,基础隔震可以有效削弱地震作用。

10-13

基于原位试验的软土地基安全性参数的研究

作者:姬程飞 单位:黄河交通学院; 河南武陟454950;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300072

摘要:为了提高软土地基工程的安全性,合理确定软土地基安全性参数的取值,对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软土地基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和预钻式旁压试验,分析了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由载荷试验得到的软土竖直向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在水平位置上的分布虽然各不相同,但差距并不大;采用预钻旁压仪得到的水平向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与深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基于表层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值提出了各向异性指标,并由各向异性指标提出了采用预钻旁压实测值确定不同深度处竖直向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方法。

14-16

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裂隙动态发育规律

作者:张哲 单位: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抚顺113122;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抚顺113122

摘要:以陕西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研究了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裂隙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某矿综采工作面冒落带和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42.9,94.2m;工作面回采前裂隙发育度低,工作面回采后,受采动影响裂隙发育度明显提高;工作面推进到某一位置前,裂隙数量及发育高度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增加,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采空区被压实,裂隙数量降低,而在工作面边缘区域,裂隙数量一直处于高水平,整个裂隙发育曲线呈“波浪”型分布。

17-22

基于CM和信息熵的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评价研究

作者:邱实; 黄正德; 魏中华; 宁楠; 陈雍君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 北京100124; 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 北京100044; 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 北京100044

摘要:针对我国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CM和信息熵的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综合管廊施工事故的原因,从事故致因角度探究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机理,建立了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信息熵量化各指标权重。考虑风险因素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基于耦合度模型(CM)构建了综合管廊施工风险耦合模型,并以耦合度值对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状态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评价方法能充分考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效应,更加贴近工程实际,能够为地下综合管廊安全施工风险管理提供新的依据。

23-25

不同粒径条件下煤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作者:王福生; 张志明; 孙超; 王川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063210; 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 河北唐山063210

摘要:当前煤体孔隙结构研究普遍基于液氮吸附实验,而实验所测结果因选取煤样粒径的不同而变动。利用不同煤阶的5种煤样分别选取不同目数的煤样进行实验,测得了在不同粒径条件下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吸附曲线等数据。研究表明,焦煤孔隙结构测试数据受实验样品粒径影响较大,褐煤平均孔径较大,孔隙发育程度高且测试数据受实验样品粒径影响较小。

26-30

LNG储罐区围堰对天然气泄漏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作者:林梓荣; 霍杰鹏; 李星 单位:佛山市汽车燃气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528000;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0

摘要:以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区出现泄漏事故时天然气的扩散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工具,建立三维非稳态仿真模型,研究了0.8m,2.0m和3.0m3个围堰高度分别在无风条件和有风条件下对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无风时天然气在围堰区内的扩散基本稳定后,离泄漏源最远处的围堰上天然气浓度更高,该处的围堰更容易被气云翻越。围堰高度增大,限制了天然气水平方向的扩散及削弱风场的影响,减小对围堰外区域的危害但不利于天然气的消散,合理围堰高度在0.8~2.0m之间。

31-35

筒仓内烟草粉尘爆炸数值模拟

作者:吴雨蒙; 丁建旭; 王新华; 赵翼翔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06; 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防爆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广州510760

摘要:为探究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大型筒仓内烟草粉尘的爆炸及其泄爆过程,基于大规模数值仿真FLACS软件的粉尘爆炸模块,通过改变初始浓度、点火位置、等比例变化筒仓容积,系统对比研究了泄放火焰的传播范围以及爆炸超压的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筒仓内粉尘浓度、点火位置、筒仓容积的变化均对爆炸过程有影响。水平泄压时,在500~1000g/m^3质量浓度范围内,筒仓内粉尘质量浓度越大,爆炸超压越大,火焰传播距离越远;点火位置离泄压口越远,爆炸超压越大,火焰传播距离越远;筒仓容积越大,爆炸超压越大,火焰传播距离越远。

36-38

穿层钻孔煤巷条带水力压裂增透防突技术试验研究

作者:李维光; 肖寒撼; 田洪波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成都61010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针对突出煤层巷道掘进中瓦斯治理难题,打通一矿采用了穿层钻孔水力压裂增透防突技术。基于弹性理论和拉应力破坏准则,建立了穿层钻孔煤巷条带水力压裂起裂压力计算模型;在W2706S回风巷的底板瓦斯抽采巷中进行了压裂试验,考察了压裂前后瓦斯抽采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掘进巷道瓦斯抽采量呈现先快速增加、后缓慢上升并保持稳定的变化规律;压裂后穿层钻孔单孔瓦斯抽采量、瓦斯抽采浓度分别是压裂前的1.24~5.61,1.4~2.27倍,W2706S回风巷平均每月的掘进速度增加了34.1%;掘进期间未出现超标现象,穿层钻孔煤巷条带水力压裂增透消突效果显著。

39-42

孤岛工作面窄煤柱留设宽度的研究

作者:王博; 党林航 单位: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银川750021; 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710054

摘要:以王村煤矿135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用理论计算、FLAC数值模拟和井下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对沿空留巷煤柱稳定性及掘巷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确定了13503孤岛工作面留设窄煤柱的可行性,提出在内应力场中留小煤柱的掘巷方式较为理想,掘进时不会引起支承压力和煤体力学状态的明显变化,窄煤柱留设宽度在10~12m时,巷道的变形量较小且处于低应力区,为此类条件的煤矿提供参考。

43-46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掌子面锚杆加固参数研究

作者:冯红卫; 赵利媛 单位: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软弱围岩隧道的开挖施工容易造成开挖面失稳坍塌以及拱顶沉降过大等事故,须对围岩和掌子面进行加固,以保证施工安全。以宁波象山县野猪山隧道为工程背景,以新意法为理论基础,采用玻璃纤维锚杆加固隧道掌子面,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掌子面锚杆布置密度、加固长度、搭接长度等加固参数,得出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加固长度应大于隧道开挖直径,可提高掌子面的稳定性;对掌子面挤出变形控制较为严格的情况下,可以对全断面布置锚杆进行加固。

47-50

基于STM8的高压母线运行监控系统研究

作者:邓勇; 沙庆康; 杨元; 马响 单位: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现有的无线监控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个基站,负责收集附近的信息并传输,这样的信息传输结构不适合高压母线温度的测量监控。通过结合STM8单片机和NRF24L01无线模块的性能,改进软件控制程序,充分运用无线模块传输性能,实现监测终端与上位机的远距离无线信息传输,解决了狭小空间内的母线温度监测难题,提高了无线传输距离,避免重复设置基站浪费资源的情况。为测温单元设计一种直接从母线取电的结构,使系统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51-54

气焊氧气瓶回火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

作者:都松江; 张少标 单位: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 广东深圳518048

摘要:为调查一起氧气瓶在焊接作业过程中爆炸的事故原因,对事故氧气瓶爆炸残留物采用宏观检查、断口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论证,确定系氧气瓶回火化学爆炸,分析了导致氧气瓶回火爆炸的关键原因。通过对氧气瓶回火防止器调查研究、小型非工业焊接操作隐患研究,发现了业界普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通过对氧气瓶工作压力与回火关系研究,确定了氧气瓶工作压力与回火的大致关系曲线,分别从国家标准制定部门、安监执法部门、企业、操作者4个方面提出了整治建议。

55-58

新型油田套管自动通径装置设计

作者:李思; 罗汉昌; 张殿坤; 董丽敏; 虎丹丹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为满足油田生产过程中大量套管进行通径检测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油田套管通径装置,由通径规圆盘及控制机器人组成。机器人主体内主要包含运动控制系统、惯性定向系统、测速测程系统及遥控系统等。新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状态平稳、检测速度快和适用性广的优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和人力投入,并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9-62

基于红外光谱检测的SF6/N2混合电气设备泄漏特性试验研究

作者:史俊; 刘兴涛; 刘乐; 李洪伟; 刘晓波 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 云南普洱665000;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430074

摘要:SF6气体是强温室效应气体,为了减少SF6气体用量,提升环保效益,SF6/N2混合电气设备逐步在电网进入应用。由于两种气体密度具有较大差异,向设备充入气体时,混合气体是否能迅速扩散均匀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搭建了快速试验平台,采用基于红外光谱的SF6检测技术进行SF6气体浓度监测,研究了不同比例、不同压强下混合气体的扩散效应,发现先充入N2比先充入SF6扩散均匀能减少大量时间;同一温度不同压强的设备发生缓慢泄漏缺陷时,可以用设备初始混合比例进行补气,从而保证混合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