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影响因子:0.73

ISSN:1001-3601CN:52-1054/S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曾用名:贵州农业科技
  • 发行地:贵州
  • 创刊:1972
  • 类别:农业类
  • 出版社:贵州农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336.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550006
  • 库存:20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贵州农业科学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1-3

高产抗寒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803的选育

作者:王娇 田洪云 赵惠贤 庞红喜 胡胜武 单位: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为选育适合我国黄淮流域地区以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8年利用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S09A与恢复系SH11配制,2012年成功育成优质杂交油菜组合陕油803(HZ03),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陕油803(国审油2012011)。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中(黄淮组),22个试点平均产量224.56 kg/667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63%;2011-2012年度6个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00.652 kg/667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4.92%。含油量为41.32%,种子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4.22μmol/g饼。结论:陕油803杂种优势强,中早熟,丰产性好,抗寒、抗旱,适宜在我国黄淮冬油菜区种植。

4-6

高产高油三系杂交油菜秀油杂363的选育

作者:袁卫红 吴平 郑慧 王方 邹乐萍 崔伏生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为选育出适宜江西省双季稻三熟、单季稻二熟和棉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A与恢复系11C-63为亲本组配了高产高油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秀油杂363。该组合在江西省2011-2013年度油菜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2258.0 kg/hm^2,比中油杂2号(CK)增产12.4%,增产达极显著,两年平均产油量为998.3 kg/hm^2,比中油杂2号(CK)增产24.4%;含油量44.0%,芥酸含量为0,硫甙含量为18.3μmol/g;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品质优、中熟偏早等特点,于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3)。

7-9

耐抽薹结球白菜新品种黔白10号的选育

作者:赵大芹 文林宏 彭剑涛 李桂莲 单位: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6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满足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及迅速发展的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采用2个抗寒耐抽薹自交不亲和系材料ye15-1和hun2配制而成的早熟一代杂种黔白10号,具有抗寒、耐抽薹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商品性佳等特点。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株高39 cm,开展度50 cm,净菜产量5000 kg/667m^2;适宜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晚秋播种越冬栽培早春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

10-12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金都糯1号的选育

作者:姚安学 杨家伟 刘汉玲 王显贵 黄泽平 梁文华 单位:兴义市农业局 贵州兴义562400 贵州吉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兴义562400 习水县农业局 贵州习水564600

摘要:金都糯1号是贵州省兴义市吉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系JF糯88作母本,自选系JF糯075作父本组配而成,201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黔审玉2012018号)。2010-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果穗12016.5 kg/hm^2,比对照(筑糯2号)增产5.4%,增产点为64.3%,该品种抗大斑病和玉米螟,中抗丝黑穗病和纹枯病,具有高产、皮薄化渣、苞叶薄、糯性强、农艺性状优等特点,适宜贵州省中上等肥力土壤作鲜食玉米种植。

13-17

马铃薯杂种后代无性系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表现

作者:王超 石瑛 唐宏亮 时启冬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为马铃薯产量性状的评价和育种技术实践提供参考,用延薯4号为母本,鲜食品种 Chieftain、炸片品种Genesee和Andover为父本配置3个杂交组合,在黑龙江省讷河和哈尔滨种植无性二代材料,评价组合及杂种后代无性系的产量表现及产量构成情况。结果表明:组合1010(延薯4号×Genesee)、组合1011(延薯4号×Andover)的单株产量和结薯数量分别极显著、显著高于组合1009(延薯4号×Chieftain),各组合间的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马铃薯产量性状讷河试点优于哈尔滨试点。优选单株产量>600 g的无性系有17个,其中无性系1010-15和1010-33的产量潜力高,结薯数量偏多;无性系1009-21和1010-24的单株产量较高,结薯数量少,平均单薯重大,商品薯率高。17个优选无性系均可进一步评价,并将其优良特性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18-20

9个新育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及遗传相似性

作者:张廷松 赵福胜 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为对新育成的9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后续优势组合组配和潜在利用价值研究提供参考,测定了其部分农艺性状及异交性状,选用平均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84对SSR引物对其遗传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不育系的各性状表现一般,开花习性表现较好,筛选不育系时可以开花性状表现为主,农艺性状表现为辅进行选择;不育系914A、915A 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柱头外露率分别为82.92%和73.24%,异交结实率分别为12.23%和11.80%;9个不育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2289-0.781095,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8左右,各不育系可以相互区分。初步判断不育系间差异明显,异质性较丰富,具备一定的遗传潜势。

21-24

杜仲幼苗表型性状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

作者:杨雨华 宗建伟 刘丹丹 杨风岭 单位: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北京100091

摘要:为探明杜仲表型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性,为筛选优良杜仲品种提供依据,以10个杜仲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性状、叶片性状以及药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初步选择。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叶片性状和总黄酮含量在各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除苗高外,其他生长性状、叶片性状与总黄酮含量相关程度均未达显著水平;无性系5为生长性状和总黄酮含量均优的无性系。根据幼苗表型性状进行的早期选择,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25-28

小麦DREB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姬俊华 孟超敏 李雪林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河南洛阳471023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为获得小麦中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运用电子克隆的方法,以拟南芥NP_195489序列为探针,获得小麦DREB的 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008 bp,包含1个639 bp的完整开放性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为可溶性蛋白,含有多个 AP2保守功能域。在小麦幼穗、幼苗、花药、种子、根、叶片和花冠中为组成型表达,其中在根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比其他组织类型中表达量高。

29-34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G3PDH基因特异性表达的ihpRNA载体构建

作者:张超 付三雄 陈松 李大雄 戚存扣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为验证甘蓝型油菜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G3PDH )的功能,采用 PCR 的方法克隆BnG3PDH 557 bp的干扰靶序列,将其正向片段插入到中间载体pHurricane的NotI酶切位点、反向重复序列插入到XhoI酶切位点,构建ihpRNA载体反向重复框,BamHI、EcoRI酶切下反向重复框后组装到由种子特异性表达的napin启动子驱动的pCAMBIAl390植物表达载体上。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与预期片段长度相符。其中,1.7 kb的片段包括正向干扰靶片段和部分AtFad2内含子序列,2.3 kb大小的片段是干扰反向重复框。种子特异性表达的BnG3PDH ihpRNA载体成功构建。

35-39

普通野生稻叶绿体DNA的多态性

作者:肖辉海 欧立军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 湖南常德415000 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 湖南怀化418008

摘要:为水稻亚种间杂交育种优势的利用引入普通野生稻基因提供分子依据,从序列水平上比较不同经纬度普通野生稻叶绿体DNA的多态性,运用 PCR法对16个普通野生稻的叶绿体部分序列扩增后纯化产物测序,用软件 MEGA3.1分析测序结果。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叶绿体 DNA多态性比典型籼、粳稻丰富;分布于低纬度(18°-22°N)的崖县、乐东、东方、昌江、合浦、公馆和高州的普通野生稻和较高纬度(>28°N)的东乡野生稻的叶绿体偏籼,而中纬度(22°-27°N)的扶绥、增城、田阳、柳江、桂林、江永、安仁和茶陵普通野生稻以粳型叶绿体为主。结论:普通野生稻的分型分布主要与纬度相关,与经度关系不大;同时从叶绿体水平证明了普通野生稻出现了籼粳分化趋势,普通野生稻在驯化过程中出现了基因丢失现象。

40-42

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对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彭方林 王丽 穆春 王曦烨 李迎迎 王林嵩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为探讨萝卜过氧化物酶 RSPRX1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采用 RNAi技术干扰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的表达,并测定萝卜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RNAi可抑制萝卜rsprx1的表达,浸染后18 d,过氧化物酶比活力降低幅度最大,较空载体组降低13%。浸染后21 d,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幅度最大,较空载体组降低14%,此时过氧化氢酶比活力和过氧化氢含量增加最明显,分别较空载体组增加82%和8%。由此,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影响其他一些抗氧化物质的合成与代谢,从而影响萝卜的抗氧化能力。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态·耕作栽培·农业气象
43-47

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作者:沈强 邵亦俊 邵欣宇 郑文佳 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6 安顺御茶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为安顺名优绿茶品质的提升及茶叶生产提供指导,以安顺翠芽绿茶和毛尖绿茶为材料,采用感官审评、常规成分测定和SPME/GC-MS联用技术对安顺绿茶的感官品质、主要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顺毛尖绿茶的综合感官品质总评分为86.60分,翠芽绿茶为79.25分。2)安顺毛尖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5.67%、26.61%、2.37%和3.41%,均高于翠芽绿茶(44.65%,25.12%,2.09%,3.06%);而咖啡碱、儿茶素和酚氨比值分别为3.16%、6.26%和11.23,均低于翠芽绿茶(3.58%,6.31%,12.02)。3)从毛尖绿茶和翠芽绿茶中分别鉴定出44种和46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83.34%和82.92%。其中,毛尖绿茶中的烯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和杂环类总量比翠芽绿茶高7.37百分点,醛类和烷烃类总量比翠芽绿茶低6.92百分点。

48-51

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烤烟品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许灵杰 杜相革 郑登峰 赵二卫 王利利 史元元 杨双剑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100193 毕节市烟草公司威宁县分公司 贵州威宁553100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威宁县种植的耐干旱品种,对威宁县主栽烤烟品种毕纳1号、韭菜坪2号和贵烟2号进行干旱胁迫(15%PEG-6000)试验。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品种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状况均弱于正常供水处理;韭菜坪2号种子萌发状况较好,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均比毕纳1号、贵烟2号分别提高21.61%、18.22%、25.24%和26.31%、5.20%、4.26%;韭菜坪2号幼苗长势表现较好,相对幼苗鲜重、干重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毕纳1号和贵烟2号分别增加9.26%、5.53%、47.04%和11.12%、4.16%、19.03%,其幼苗长势和抗旱力增强。2)相关分析表明,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幼苗鲜重、相对幼苗干重和相对CAT活性4个指标间两两相关,其中,相对活力指数与后三者指标呈显著性正相关,同时,三者间又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是较好的耐旱性评价指标。3)隶属函数分析表明,韭菜坪2号耐旱性最强,其次为贵烟2号,毕纳1号最弱。

52-54

不同生态区烤烟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任竹 赵会纳 曾陨涛 元野 韦成才 冯小芽 冯先情 李伟鹏 雷波 单位: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贵州贵阳550018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 贵州贵阳550004 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陕西省烟草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00 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县分公司 贵州遵义563100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430030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为了解不同生态区与烤烟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差异,采集关键生产时期K326的烟样,对不同生态区烟叶的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AMS)、蔗糖合成酶(SS)与不同生态区之间和不同生长时期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态区与生长时期的交互作用对淀粉酶(AM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55-58

流苏石斛与束花石斛挥发油成分

作者:李玮 邵进明 雷战霞 王道平 敖茂宏 张永萍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550002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7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为探明黔产流苏石斛茎与束花石斛茎中的挥发油组成及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贵州兴义野生流苏石斛茎与束花石斛茎中的挥发油,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黔产流苏石斛茎与束花石斛茎中分离鉴定出化学成分62个和54个,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66%和96.65%;两者具有相同的挥发性化学成分40个,其主要成分均含有β-波旁烯、δ-杜松烯、反-2-辛烯醛等;其中,流苏石斛茎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β-波旁烯(47.53%),而束花石斛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依兰油烯(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