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8-23 13:46:01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康复机构;人事风险;对策

为落实中央7号文件《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都要设立康复科室。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机构离不开一大批既热爱康复事业,又有精湛技艺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陕西省专业康复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的来源主要靠从人才市场中招聘,录用的院校毕业生则要经过培训、执业资格考试等环节,这段时间单位上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代价,如果培养好的人才跳槽,对中西部地区康复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稳定形成一定冲击,构成欠发达地区康复医疗机构人事风险。所谓“人事风险”就是指组织内从业人员的行为指向偏离组织期望和目标,或由于从业人员的行为违背客观规律、越轨等给组织造成的损失或损害。本文以陕西博爱医院为例,对康复医疗机构人事风险予以探讨。

一、康复医疗机构人事风险概述

人事风险主要是指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机构内部专业技术人员跳槽。本单位辛辛苦苦培养的专业医技人才跳槽,对内部职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培养费用等经济方面的损失尚可用金钱来计算,而冲击职工思想所带来的稳定问题则难以算清。正确认识和防范康复医疗机构人事风险,保证职工队伍基本稳定,是从事康复医疗业务的单位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人事风险来自单位内部,受当事人主观意志支配,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经济上的损失以招录的学生为例:入院后一年见习,单位付出工资约2万余元,一年后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统过率约为30%,70%的人要在下一个周期重新参加考试,第二次考试假定可以通过,为一个学生仅工资一项已付出了4万多元,更无须说给人力资源配置带来的混乱。虽说人才是全社会的财富,但对一个具体单位来说,不能不考虑人员跳槽所带来的问题。人员流动虽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发生频率。分析人事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用人性假设中“经济人”理论很好解释:“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或群体利益。影响人事风险发生的外在条件有:社会人文环境严峻。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局部的人际关系倒退为纯粹的利益关系;社会诚信体系缺失,一些人视合同合约为儿戏;制度建设滞后,一些单位在人事纠纷出来后才发现制度有漏洞,约束乏力;生存的压力,员工工资的增长有约束机制,而生活成本的增长难以约束,尤其是在通胀的压力下,职工工资增长若跟不上物价胀幅,势必影响队伍的稳定。

二、陕西博爱医院对“人事风险”的探索

陕西省博爱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在防范内部人事风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根据“做精医疗、做强康复”的发展战略,编制好人力资源计划,内容包括总体规划、补充配备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薪酬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细则。对外部人力资源供给定期进行预测,主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业务发展状况、薪酬水平、住房交通条件等因素,和本院的条件予以比对,客观定位本单位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在人员招录时设计好人才测评表,收集求职者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甄别他的人生职业生涯计划,本着“因事择人、公开、平等竞争、用人所长”的原则,把那些脚踏实地、正确估价自己、乐于为残疾人服务的人吸收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尽量避免招进不热爱康复事业,不得已而无奈留下者,这些人日后跳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1、用制度留人

认真执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人员录用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一旦单方违反合同要承担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引导员工依法办事。制定了《进修学习制度》、《职工继续教育的管理规定》、《陕西省博爱医院关于引进专业型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的暂行办法》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积极上进、安心本院工作的职工优先安排学习和外出培训。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跳槽人员,约定其个人要承担单位的进修培养费用及赔偿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让当事人在违约成本面前慎重从事。

2、用待遇留人

对有特殊技术的人才,对学科带头人,要敢于突破条框,以优厚的待遇留人。曾有一名在某著名院校工作过的医生,因报酬问题想一走了之,医院看中他的一技之长,和其进行了一对一接触,最终以院平均工资1.5倍左右的待遇留住了他。用同样的办法还提拔了一名高学历的医生到中层管理岗位任职。在院、科两级绩效考核中,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科室收减支结余是确定员工薪酬的重要因素,多劳多得,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业务发展,提高职工收入的主要措施。

3、用事业留人

在医院制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办法》中,对各种身份的职工一视同仁,只要学的好、干的好,事业上一样有盼头。这几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陕西省残联为培养康复技术人才,举办了大量的专业培训班,如《JICA中国中西部地区康复人才培养项目》等,医院对想学习、安心留的职工优先安排参加。

4、用情感留人

人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但人的社会性可以抑制人的趋利行为,在这方面组织文化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文化以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构成本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能力。医院以职代会为起点,以工会组织为纽带,以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着力培养职工“博学精业,厚德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全部提交职代会讨论决定,党务公开、院务公开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通过以上努力,在目前社会转型、思想多变的大环境下,医院保持了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各主要考核指标以年近30%的速度递增。相继通过了省卫生厅“二甲医院”评审、中国残联等三部委“省级三级康复中心”验收。展望未来,医院有决心在陕西省残联党组、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为陕西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3.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非计划拔管

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为72~96h[1]。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留置针不能留置至72h。为了更好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我科护士自动自发组成"念动圈",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以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进行品管活动。经过6个月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科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10人的"念动圈",选出圈长1人,辅导员1人,圈员8人。活动主题为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2年8月~2013年2月。

1.2现状把握及解析 2012年9月16日~11月10日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现状把握与解析,每日统计留置针人数,对非计划拔管相关因素进行登记,包括穿刺相关因素、固定相关因素、封管相关因素、宣教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见图1。对原因进行解析,见图2。

图1 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因素现状把握柏拉图

图2 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鱼骨图

1.3目标设定 通过计算,目标设定为30%。

1.4对策与实施

1.4.1穿刺部位相关因素 我们发现手术室患者存在在关节部位血管进行穿刺问题。圈员们与手术室进行沟通,避免关节部位的穿刺。科室长期输液的患者也容易选择关节部位,穿刺相关因素负责人组织大家学习有关如何选择穿刺部位的课程,对长期输液的选择PICC。

1.4.2固定相关因素 圈活动中发现贴膜质量、固定方法、患者出汗是影响固定的主要因素。圈员与采购科联系,购置3M帖膜[2];制定固定操作流程;对于易出汗患者及时更换帖膜。

1.4.3封管相关因素 封管方法是主要因素。封管相关因素负责人组织封管相关课程,对所有圈员进行规范培训,并制定封管流程。

1.4.4宣教相关因素 发现主要存在护士未宣教或宣教内容不全,患者配合度不够、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患者心理因素放弃留置问题。宣教相关因素负责人组织《如何进行留置针宣教》小讲课全体圈员学习并制定留置针宣教流程。对有留置针患者发放《留置针健康教育小处方》,加强宣教,动员同病房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心理顾虑。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延长,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非计划拔管率由改善前的56.76%降至26.83%(图3)。经χ2检验,固定、封管相关因素及正常拔管改善前后差异显著P

图3 改善前后非计划拔管率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管理能力 由于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管理工具和方法了解甚少,在建立圈时,护士们对管理方法一无所知。通过圈长和辅导员对全科护士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了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在活动中大家根据品管圈活动要求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织讨论、研究对策,在品管圈活动中共召开圈会15次。品管圈活动让圈员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已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护理管理不再局限于护士长的行政管理,而是全员参与实施与改进。圈员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习了各种护理管理工具及护理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很熟练地运用于临床护理。

3.2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意,插管意外松落、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患者自行拔除等原因导致的插管脱落[3]。根据《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要求,成人外周静脉导管保留时间为72~96h。在未进行品管圈活动前,我科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56.76%,在品管圈活动中,设计了穿刺流程、固定流程、封管流程,并对宣教内容做了规范,发放患者《留置针健康处方》100余份,受到病友及家属好评。通过品管圈活动,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降至26.83%。

3.3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护理及决策过程[4]。评判性思维是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它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管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圈员们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析并解决问题,对护理工作质量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8.

[2]瘳艳英,潘陶玲.3M自我粘缠绷带加无菌纱布在动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2276-2277.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成立于1997年,成立之初就确立以“全英文授课,培养具有国际化疾病防治能力的临床医师”为教育目标,是我国最早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英文授课的大学之一。天津医科大学始终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19年来,学院坚持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在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同时,提高留学生授课师资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深化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和内涵建设,优化留学生结构层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生源质量,创新管理机制和加强留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学院现有留学生1470人,其中全日制学历生1251人,占学校全日制学生总数的12.7%;研究生102人,占学历留学生总数的8.2%,国籍遍布64个国家,共累计培养1478名全日制学历毕业生。

天津医科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学校研究型、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以医学科学为核心,医、理、工、人文科学相互支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知华、友华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2009年),建立和创新发展;第二阶段(2010年-2015年),在创新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及优化专业结构和层次;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一、创建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

全英文教学体系

(一)制定完整的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6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课题。按照《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为基础,参照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教育的要求,制定了完整的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校积极将PBL、CBL、讨论式、情景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纳入课堂教学,采用以案例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CBL、“三明治”教学和床旁教学等,注重跨学科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记忆型、解释型、操作型考核内容比例合理,增加病例分析等综合能力考核。2010年,学校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教学理念,购进先进的医疗教学设施和诊疗设备,创立贯穿本科医学教育始终(从入学至临床实习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留学生专用模拟医院,填补了国内来华留学生全英文临床实践领域的空白。学校先后制作并完善16门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的中英双语教学网站,录制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5门部级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的全程教学视频,并全部上网免费对学校留学生开放,以丰富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教学资源。

(三)编写和出版系统化英文教材

学校依据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国外教学大纲和英文原版教材,编写完成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英文教科书。在此基础上,各学科还根据医学知识的更新不断修订教材,目前,编写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材有69部。出版《临床技能操作》(Clinical Skills and Operations)DVD,配有英文解说和操作演示,为留学生学习内科诊断、外科操作、妇科检查、小儿查体等临床技能提供生动的立体化教材,以上教材被国内30余所兄弟院校借鉴和使用。2013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学校签订协议,出版发行全套留学生全英文教材,截至2016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8个专业的教材。

(四)注重留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加强实习管理,出台实习管理规定,严格考勤制度、每周小讲座及英文查房制度、出科考试制度、病例书写规定,进行英文病例书写大赛等。临床医院组织留学生自主举办临床病例讨论会、研讨会,聘请专家指导、讲评,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五)与国际接轨深化留学生教学改革

设立“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改革专项课题”。率先在留学生全英文教学中实行系统化授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将医科留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医学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能力强和汉语应用能力强”的两强特色,使留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基本熟练掌握临床各科的专业诊疗技能和仪器使用规范。通过HSK4级汉语考试和医学汉语考试使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较熟练地使用汉语交流和实践。

从2012年开始天津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实施留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机制,出台《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实施办法》,每年资助十余项课题,鼓励中外学生及教师参与科技创新立项活动。在名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留学生发明创新积极性,使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在教育部国际司和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的指导下,2013年8月我校发起并成立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为深化医科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教学、教材和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作出积极的贡献。现有会员单位66个,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包括:重新制定“砘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教学)质量控制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编写留学生入学考试题库;配合来华处承担医科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

二、创建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

全英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领导机制保障

天津医科大学始终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发展战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规划与实施,亲自指导、规划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实施。199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国际学院(2008年改称国际医学院),1998年时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院士兼任国际医学院院长,吴咸中院士兼任学院名誉院长,国际交流处郭凤林处长兼任学院常务副院长。

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留学中国计划》等相关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天津医科大学“十二五”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及《天津医科大学“十三五”来华留学生教育规划(2016-2020年)》,学校每年都制定切实可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年度发展计划,并不断完善各项教学及管理制度,使学校在师资队伍、生源质量、质量督导、精品课程、基础设施、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具有保障。

(二)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国外教师培训基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英国邓迪大学),先后选派162名教师到国外名校研修培训。 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国内师资培训基地,分四批共160多名教师参加了北外培训。近5年来,国外、国内、校内三级培训教师560余人次,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2007年,学校在国内率先实施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任职资格、选拔程序》,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实施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认证工作经过教师自愿申报、各科室和院系逐级审查、国际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英语面试、校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投票表决,通过认证者被授予天津医科大学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证书。目前,已有301名教师获得学校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生师比为3.8:1。其中正高职称90人,副高职称124人,副高职称以上合计占留学生英文授课教师总人数的71%。

(三)生源质量保障

学校紧紧遵循教育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采取“立足周边,延伸欧美,巩固非洲,兼顾拉美”的招生策略,以东南亚国家为生源轴心,向非洲、欧美国家拓展和辐射。自2015年起,学校开始实施本科招生入学考试制度,根据成绩择优录取;研究生招生新增寄送学习或工作能力的自我介绍视频资料的要求,并进行面试。这些举措将入学质量控制又向前推进一步。针对留学生招生工作,以留学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制作招生宣传网页,开发留学生网上报名信息系统,提供在线招生和管理的一体化服务。

(四)质量督导保障

学校建立校、院、督导专家、辅导员四级教学督导,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和“留学生教育教学专家督导委员会”作为专设的留学生教学督导机构。“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由来自美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四个国家的7名欧美知名医学教育专家组成,他们定期来校指导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专家督导委员会”由校内12名资深教授和专家组成,全程督导留学生教学工作。

(五)精品课程保障

学校率先将精品课程机制引入留学生课程建设,制定留学生精品课程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申报和评审实行动态管理,共评选出“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英语授课精品课程” 17门。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获得部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5门、天津市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6门。

(六)基础设施保障

为支持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给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006年学校利用国家“211”工程基建资金1.1亿元,建成一座集办公、教学、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留学生综合楼。2008年,留学生综合楼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分为地上15层和地下1层。楼内分布有留学生宿舍503间、教室4间、会议室2间、报告厅1间、教师办公室4间、餐厅3间。

(七)政策资金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长期规划与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留学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2001年至2015年,通过学校争取到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天津市政府及学校各项建设与设备投资,总计1.24亿元。

三、创建四位一体的

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一)“课堂教学、情境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

学校在充分尊重留学生来源国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将“知行和一,德高医粹”育人理念纳入留学生教育,以部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为载体,创建“四位一体”模式,对留学生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开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自修课,并纳入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范畴,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受益面。组织留学生参观“生命意义展室”,以朱宪彝老校长捐献的器官和遗体捐献者的遗嘱感染留学生;以希波克拉底誓言激励留学生,使留学生“理解生命意义,感悟崇高精神”。通过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医学生誓言”宣誓、邀请医学专家讲解“医学前沿发展与医学生素质”等活动,引导留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定期召开留学生文化素质建设工作会议,了解师生对文化素质建设的认识和需求,系统总结学校开展留学生文化素质建设的经验,确立留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化、项目化、精品化、品牌化”工作思路。进一步建立加强留学生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留学生文化素质建设健康发展。

(二)成立天津市首留学生志愿者协会

201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天津市首个全部由外籍学生组成的国际医学院志愿者协会。96位来自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成为首批成员。校领导为国际医学院志愿者分队授旗,志愿者集体宣誓志愿为社会作奉献。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到社区义诊、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们积极帮助生病学生及时就医,为突发事件做应急处理等;为汶川地震、尼泊尔大地震举行祈福募捐活动,组织悼念玉树地震死难者活动。多年来,学校来华留学生还多次参加献血和捐献骨髓干细胞等公益活动。

四、创建贯穿教学始终的

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一)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教学模拟医院

2009年,学校投资1700万元,在国内首创留学生专用的模拟医院,创立贯穿本科医学教育始终(自入学至临床实习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留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基本熟练掌握各专业诊疗技能和仪器的使用,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学校又投资300余万元提升模拟教学设施和软件。

(二)创建贯穿教学始终的“以临床能力为目标的模拟教学”模式

模拟医院的总面积为1780平方米,包括门诊室、病房、ICU、手术室、妇产科检查室、产房、儿科抢救室、基本技能训练室、自主学习室等设施。全方位模拟医院内医疗行为,完成从基础到综合训练的课程。模拟医学教学建立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以临床能力为目标的模拟教学”(Clinical Competency Aimed Simulation Curricula,CCASC),建立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模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有助于我国来华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能力,培B有能力、会看病的合格毕业生。

五、创建以留学生为中心的

多维度管理与优质化服务

(一)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

总结过去17年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经验,历时半年时间整理并完成了学院2014年版《国际留学生综合手册》《留学生生活指南》《留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和《留学生管理人员手册》,旨在为每位留学生提供温馨的生活提示,使他们尽快适应在新国家和城市里的生活。明确学校的校风校纪,使留学生知法、懂法,保障他们在守法的同时充分维护自身权益。

(二)实施留学生精准化管理

学校设留学生专职辅导员,对学历留学生以班为单位直接进行管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留学生与七年制学生结成“一对一”互助。每周对校内住宿留学生进行巡查,每月对校外住宿留学生进行家访。除公派奖学金,还设立多种校级留学生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来学校求学。为全体留学生购买医疗保险,是全国高校开展全员保险最早的高校之一。

六、创建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学校打造具有留学生管理特色的全英文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了独立的教育网一级域名()。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打造出一整套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平台,主要包括留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留学生网上报名信息系统、模拟医院教学管理系统、电子资源及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软件的应用,集对外宣传、招生、教务管理、综合管理、自主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一体。

七、为全国培养来华留学

英语教学管理师资队伍

2010年,教育部在学校建立首个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成功举办10期培训班,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高校的417名教师先后参加培训。天津医科大学调动了全校英语授课师资力量,同时聘请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形成强大的培训师资队伍,为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在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形式更加新颖,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教师们提高了英语授课的水平和信心,对加强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训工作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各高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中心还先后为宁夏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华大学、赣南医学院等院校独立办班,培训全英文授课教师182人,为培养和提高全国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队伍素质。

八、重要成果

2009年,学校《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第六届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国际医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荣获“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医院改扩建,改扩建模式,改扩建流程

Abstract: the domestic medical building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then into a renovated boom. Combining with the hospital in re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at present, from some developing model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pecific way to start. Grasp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every step of the important link, discuss expansion projects rationally hospital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spital and expansion, expansion mod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院改扩建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及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医疗改革的推动下,医院的基本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医院尤其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软硬件水平以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由于早期的医院建筑多多少少存在建设标准较低、布局不合理、人性化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医院在逐渐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的过程中,需对一些医院原有的建筑进行改造和扩建。这样既可以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完善患者的就医环境,也可以为医院增添医疗设备、便于医疗功能的应用,从而不断满足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医院改扩建的设计原则及理念

医院改扩建规划的首要理念是整体性的布局与相对隔离区设置。集中式的布局在医院改扩建中大量应用的前提是在整体的区域内一定要设置相对隔离的区域, 就是通过细致的流程、完善的空调系统等设计及其他隔离、消毒措施将医疗区与其他区域隔离开, 这是保证医院安全的基本措施。

其次是分区概念的应用, 医院规划设计中的分区概念含义是为了防止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要求将医院内的洁净( 清洁) 与清洁( 污染) 区加以区划与分隔, 是根据不同的医疗功能需要的分区。其另外的一个含义就是,一定要把患者区和医护区分开。医生要有一个独立区, 包括医生的工作入口、工作室和休息室等。这样的措施对保证医院安全, 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个概念是医院的流线设计。由于医院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院中存在着的不同类型的活动人群,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模式。仅靠良好的分区设计还不足以达到安全的现代化医院硬件设计要求。流线设计可以从创造人性化医疗空间、满足诊疗模式变革需要等多个角度考虑。例如按照现代急救医学要求, 在急救中心、急诊部内设计专门的绿色通道与专门区域,就是针对那些需要紧急抢救与处置的伤病患者, 使他们能够在最简短的时间内, 以最短捷的路线直送入急救中心或急诊部内的抢救室、处置室或急诊手术室。

医院改扩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医院正处在以改扩建为主要形式的建设热潮之中,虽然医院从功能上都包含有门急诊、住院、医技、后勤等部门,但实际上每所医院互相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医院自身的特殊性,加上经验缺乏,不少医院在从事改扩建项目时,都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3.1 缺乏对医院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盲目建设。目前一些医院的改扩建项目,医院管理者往往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现代化和标志性。在一定程度上讲,“适用”要比“标志”更有意义。所以医院建设的先进性,在于适应可持续发展及功能寿命的延续。在没有全面的认识现有状况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结果只能是老问题没解决,又带来新的问题,而不能“对症下药”。

3.2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医院的各个部门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常常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对其改扩建应从整体人手,进行规划。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发展变化缺少明确的概念和目标,对医院改扩建的任务、规模和方向缺少长远的总体规划,在投资不足,规划不周全的情况下强行扩建,零敲碎打,反而阻碍了今后的发展,原有的空间关系被破坏,绿化环境被侵占,更无从谈起创造新的医疗环境。

3.3 忽视环境设计和人性化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对诊疗环境的提出了更高、更人性化的需求,然而由于用地紧张,或者是资金有限,我国一些医院在改扩建过程中,片面强调满足医院建筑的专业性要求,而忽略了对医院建筑环境品质和人文情感的重视。

上述这些医院改扩建当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医院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特别是医院前期总体规划,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延续,是医院改扩建当中最重要的环节,不系统的对医院进行分析,必然会使后续的设计工作陷入被动,导致改扩建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正确开展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必须先从总体规划人手,结合现状和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分析。

医院改扩建的模式

目前国内20世纪90年代前兴建的医院大多数都面临着改扩建问题,改扩建主要是针对医院的总体规划发展需要或现状问题而进行的建设。所谓改建是指在不增加建筑面积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有关空间的医疗功能或局部改变原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使医院获得最佳适应度;所谓扩建是采取增加建筑面积的手段来满足新的医疗功能需求。但不论何种方式,首先都应该进行总体医疗规划和功能整合。

4.1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4.1.1 保留住院楼,改建、扩建门诊、医技楼。有些医院住院周转情况较好,住院楼建设年代不长,但是门诊规模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门诊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医技设备陈旧,布局分散。所以需要合理规划新的门急诊、医技楼,并优化和住院楼的流线,分期拆建。

4.1.2 保留门诊楼,改建、扩建住院、医技楼。这种情况主要是住院楼分散,病房条件和医技功能不完善,所以拆除一些散乱的后勤用房,或者拆除原有住院、医技楼,向高层发展,解决土地拥挤和未来发展问题。

4.1.3 保留一部分建筑,但功能需进行置换。在总体医疗规划中,确有一些建筑依然有保留和利用的价值,但在院区的位置已经不适合设置原有的功能,需要把应有的功能置换到保留建筑中,这类保留建筑多是框架结构。

4.2 改扩建的主要建筑规划形式

当原有的医院建筑质量完好,而又要发生功能增值时,就需要通过改扩建的方法进行“更新型”变化。而采用何种形式进行“更新”,取决于医院用地和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4.2.1 横向的延展

(1)串联式

扩建部分与原建筑中的交通空间相连,以达到扩建目的的方式。这种通过延长交通主体空问,增建尽端新翼,使医院规模增加。由于串联式空间组合的开放性,所以在扩建中被广泛利用。

(2)单元组合式

扩建体以与原建筑相同的形体,通过交通空间与原建筑相连,以达到扩建目的的方式。单元组合式中扩建体与原建筑是相同的标准单元,所以极易形成一种韵律感极强的空间组合。

(3)院落式

扩建体通过院落,在原有院落式布局的基础上与原医院空间相连,以达到扩建目的的方式。基于创造“花园式”医院的思想,院落式在水平方向可以自由伸展,且可创造宜人的治疗环境。

(4)网络式

可以在任意方向扩展,并在部门间有全方位的联系。这是一种沿网络可以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组合方式。实践证明,枝状发展方式是最能符合基地条件的较易操作的应变形式。

4.2.2 垂直方向的延展

当医院基地狭小,无法水平扩展时,可以考虑垂直扩建。垂直扩建一般来讲经济性较差,但不受医院总体布局、基地大小及周围原有建筑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优势。垂直扩建可行与否,多半要看原有结构体是否能够承担扩建部分的荷载。

医院改扩建的流程

总体上看,医院改扩建设计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第二阶段,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 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第四阶段,室内外环境设计阶段。

5.1设计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

前期的可行性论证是项目是否能够确立的基石。需各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从实际出发的调研。大多数医院为建设项目提供的资料信息很笼统, 既没有现状医疗各科明细表,也没有建设项目任务书,包括根据医院自身特点确定的各部面积要求以及医疗设备安装、使用的要求及数据,医院场地的基础设施现状及各项数据等。这些数据直接影响总体布局与建筑层高、造型等。因此通过调查医院的现状使用情况及医疗设备设置计划,参观考察已建医院等方法,来协助医院的使用者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进而作为医院改扩建设计的依据。

5.2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医院改扩建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工作,更应强调整体性的概念。总体规划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医院发展目标和规模;研究医院改扩建周期及过渡期运行模式, 建立拆、改、扩、建、移、合等项目库和项目实施时间表;根据场地条件及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作出医院近、远期规划设计方案, 指导下一阶段单体设计工作。

5.3 建筑单体设计阶段

改扩建的单体设计因其功能复杂、受周围环境限制多, 需要平衡的因素广而显艰难。医院改扩建的单体设计分为旧楼改造与新建两种情况。旧楼改造一般都局限于原有功能的更新,更多体现在立面的粉饰与内部的装修上。新建单体设计看似自由度很大, 实际上,往往受诸多条件的制约,要理性地分析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关系――或分或合。如果是分,两者形体的呼应,平面交通的连接都应是考虑的重点; 如果是合, 应是由内而外地合,并非表层的连接在一起,从功能到形体的有机地整合。

4.4 室内外环境设计阶段

室内外环境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在总体规划中我们就要进行室内外环境的概念设计,并在建筑单体设计阶段将其细化。门诊部分的集中交通空间(如中庭、主要走廊)、所有医疗功能单位(包括诊室、检查室、手术室、治疗室等)的候诊空间以及病区的接待空间和病房室内空间是处理的重点, 医院建筑室外空间多是通过绿化、景观小品等加以改善的, 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形成的印象也主要是通过这些空间的形象获得的。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品管圈;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a)-0122-04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of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KONG Yehong ZHAO Bin LI Xiuqing GAO Cui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of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Methods The reducing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as as the theme, investigation, cause analyzing and making strategies were used in establish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implementated and the effect was confirmed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of PDCA circulation, improving and reviewing with standard were also implied. Results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duced from 23.08% before the activity to 7.4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brought by unplanned extubation was relieved, and a win-win object for nurses and patients was obtained. Conclusion Promoting the activity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team.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nplanned extubation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针对所选定的某一问题以自我启发,结合群体智慧通过团队力量,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的活动的小组[1]。QCC作为全面品质管理(TQM)的一环,体现小组圈内成员全员参与,自下而上,进行不断改善的活动[2]。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主要应用于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外科术后补液、胃肠外营养等。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出,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3]。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脱)管,对患者造成治疗不及时,增加医疗费用及重新置管带来的痛苦,所以应用QCC对置管后患者妥善护理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降低非计划拔(脱)管发生率的有效措施[4]。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肝胆外科于2013年4月成立“椰子圈”,将QCC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PICC和CVC在可留置时间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组圈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5],有9名护士组成QCC成员,有一名高层级护士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QCC小组成员通过群策群力,征集圈名和圈徽,最后通过投票确定圈名为“椰子圈”,并设有圈徽。两颗椰子树的形状“V”代表胜利“耶”;椰子树是常年绿色植物,代表着健康生命;而且椰子的汁、肉、皮都很有价值,寓意要发挥每名圈员的潜能,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1.2 主题选定及选题理由论证

采用脑力激荡的方法,由每名圈员提出科室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圈长进行问题的汇总,再结合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投票打分,最后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选题理由论证如下:①患者方面: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轻痛苦;利于抢救用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拔管率。②护士方面: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提高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③科室方面:体现了科室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和加强,使护理质量按照PDCA循环良性发展[5]。④医院方面: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品牌,增加医院社会效益。

1.3 拟定活动计划

QCC活动时间共18周。第1周:主题选定;第2周:计划拟定;第3~6周:现状把握;第7周:目标设定;第8周:解析;第9~10周:对策拟定;第11~14周:对策实施与检讨;第15周:效果确认;第16~17周:标准化;第18周:检讨与改进。

1.4 现状把握

统计2013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患者中留置PICC和CVC非计划性拔管例数,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科室内CVC和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根据柏拉图表的数据分析(图1),按80/20法则,确定堵管、感染为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

图1 改善前非计划性拔管柏拉图分析

1.5 目标设定

目标值的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代入相关数据确定目标值=23.08%-(23.08×0.75×0.6)%=12.69%。

1.6 要因分析

本次活动运用特性要因图[7](鱼骨图),对导致堵管、感染的要因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遵循脑力激荡原则,分别从人员、方法、其他方面全面剖析,查找原因。其中将护士、患者、家属作为人的因素,置管与维护作为方法的因素,全面查找导致CVC和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图2、3)。然后按重要为3分,一般为2分,不重要为1分,所有圈员进行评分,每一个评价项目分值为9~27分,根据80/20法则,把分值在22分以上的列为要因。最后确定为导致PICC和CVC堵管和感染的要因是:冲封管方法不规范;换药不规范;导管末端不到位。

图2 堵管发生的要因分析鱼骨图

图3 感染发生的要因分析鱼骨图

1.7 对策拟定

针对以上三个要因,QCC全体成员召开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8]。9名圈员按照优为5分,可为3分,差为1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每项分值范围为9~45分,根据80/20法则,36分以上为可施行对策,共选出7个对策:①制订冲封管规范,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实地考核,达到冲封管操作标准化;②护士巡视病房及时,避免液体输空,造成回血堵管;③制订换药流程、消毒规范及贴膜固定标准并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实地考核;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④护士长连续强调,责任组长督导所有按标准执行;⑤有PICC资质的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并进行正规操作,达到达到同质化护理;⑥提高护士的认识,进行培训,选择合适导管;⑦做好健康宣教,重点是带管患者穿衣、活动、洗浴的指导,以及发现异常如何寻求医务人员,以防造成意外脱管。

1.8 对策实施与检讨

再次召开圈员会议,对制订的对策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由圈长带头制订实施计划,全体圈员落实并实施,实施过程中标准一致,并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监督,逐步在工作中施行标准化。在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遗留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 结果

2.1 效果确认

2.1.1 有形成果对策实施以后,用同样的方法统计2013年7月我院肝胆外科PICC和CVC非计划性拔管例数,计算出QCC活动后PICC和CVC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41%,与QCC活动前(23.08%)相比较,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4。

图4 活动前后中心静脉导管拔管率比较

2.1.2 无形成果经过全体圈员自我评价,按照8项内容量化打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活动后全体圈员各方面评分均较改善前明显提高。见表1、图5。

表1 活动前后全体圈员各方面能力的比较(分,n = 9)

图5 无形效果雷达图

3 推广应用

将本次QCC活动实施的对策进行标准化,包括消毒的规范、贴膜固定规范、PICC和CVC的换药流程、冲封管规范以及PICC和CVC留置期间的健康教育,通过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考核,使全体护士对PICC和CVC的维护能力大大提高,维护方法标准统一;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导管维护的依从性显著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护理,并逐步将标准化在工作中形成固定模式,在科室及院内的静脉输液小组推广应用。

4 讨论

QCC活动早期在企业界广泛应用,而后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尤其近几年在护理领域中应用广泛[9-10]。通过本次的QCC活动,我院肝胆外科PICC和CVC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1.62%降到了活动后的10%,拔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在全科普及并规范了换药流程、消毒规范及贴膜固定标准,并且对冲封管的正确手法进行了一一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减轻了非计划性拔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达到了医护与患者双赢的目的。

日本的科技联盟手册中有一段话:“人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工作场所中度过的,我们期望能在一个尊重人性,工作有意义的环境中工作,这就是QCC希望达成的理想。”本次活动依照QCC精神,让每一名圈员能够主动展现自己的风采,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活动结束后,全体圈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新思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与患者及家属教育沟通的能力科学管理手法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增强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1-12]。为以后的QCC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学联,郑学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 11(12):59-61.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6.

[3]沈犁.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68-71.

[4]林旭波,秦静,徐丽.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13):31-34.

[5]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

[6]吴燕,骆益春,王沪渝.实行QCI小组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J].全科护理,2010,8(5):1286-1287.

[7]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119-121.

[8]刘扬.通俗易懂的QCC头脑风暴法[J].中国质量,2005,(2):59.

[9]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67.

[10]陈懿帆,高志英.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0-91.

[11]吴小红.以QC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3-7.

[12]张伟琴.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17-118.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6

作者单位:221002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李静: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摘要目的:针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找出发生事件的主要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2013年3~6月发生的6例(0.012%)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运用鱼骨图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找出主因制定对策。观察7~10月实施品管圈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比实施前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运用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管理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合理、正确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极大帮助和指导临床的具体工作,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管理;品管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65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非计划性拔管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一种,即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出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2013年上半年我科针对管路安全问题成立品管圈,对非计划性拔管问题做出了具体分析解决,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3~6月未实施品管圈管理的患者500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6例(0.012%)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胃管自行拔出2例,均系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夜间自觉肛门排气,自行拔除胃管;T管意外拔出1例,系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留置T管出院1月余再住院拟拔除T管患者,入住当天晚上如厕时误将T管拔出;外周静脉留置针脱出3例,均系晨间发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

1.2对策及具体的护理措施我科针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立管路安全品管圈。

1.2.1成立品管圈-同心圈护士长任圈长,科护士长任辅导员,包括两位护理组长在内共10位圈员组成以管路安全管理为主题的同心圈。护士长负责整体规划、分配落实、指导协调,两位护理组长在具体实施的同时负责监督管理,其他圈员在具体实施的同时也有具体分工,如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护理工具制作等。

1.2.2头脑风暴召开圈会,针对为什么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问题进行头脑风暴,绘制出鱼骨图并进行分析[2](图1)。

1.2.3措施

1.2.3.1规范管路标识三种标识:(1)管路上标签标识,注明放置管路的名称、时间、外露长度。(2)引流袋标识,用粗的记号笔在引流袋上注明管路的名称。(3)床头标识,在患者的床头粘贴“请爱护管路”提醒牌,在提醒牌上用不同颜色的五角星标识不同的管路,绿色代表胃管,蓝色代表胆道引流管,红色代表创腔引流管,黄色代表尿管,玫红色代表深静脉留置管,橘黄色代表外周静脉留置针。提醒牌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的同时,也提醒着护士该患者管路的种类、数目,达到随时评估、宣教和评价的目的。

1.2.3.2制定宣教卡片根据专科特性制作了胃管、T管、创腔引流管、尿管、深静脉留置管、外周静脉留置针6张管路安全健康宣教卡片,卡片上有该引流管放置的目的和需要患者及家属注意的事项。制作成手掌大小,每位护士口袋里都装上一份,在口头宣教的同时,请患者或家属查阅卡片。

1.2.3.3制定“徐医附院肝胆外科管路安全管理督查表”“徐医附院肝胆外科管路安全管理规范”“徐医附院肝胆外科管路安全管理流程”“徐医附院肝胆外科健康宣教评价表”。“督查表”是由护理组内负责管路安全督查的人员填写,每周填写一份,每月Excel表汇总、比较、反馈。“规范”是遵循“徐医附院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与工作规范”制定,具有专科特色,根据规范细化了流程,均上报护理部及分管院长审核批准后使用。“健康宣教评价表”由管床护士、责任护士随时填写,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后取得理解并配合的反馈后请其与护士一同签字为证,提高其与护士的重视度。护理组长和组内健康宣教督查员每周两次监督、检查,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检查。

1.2.3.4培训全科护士新制定的规范、流程,以保证操作标准化、统一化和护理的连续性。

1.3评价方法记录品管圈活动前后非计划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本组护理不良事件共性(1)发生的时间段为夜班。(2)管床护士评估不全面,值班护士评估不及时。(3)健康宣教效果无评价。我科住院患者多,夜班两名护士治疗量大、护理多,每个班次的流程规范和健康宣教彻底落实就尤为重要。如T管拔出患者,管床护士若在入院评估时全面细致,及时发现患者角色淡化和管路的再固定问题,极有可能阻止该事件的发生;胃管自行拔除的2例患者,若夜班护士能及时评估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及时的再宣教或宣教后能询问患者及家属对宣教的理解程度,并请其签字为证,相信患者会在自行拔除胃管前会主动询问值班护士可行性;外周静脉留置针脱落者,管床护士评估患者皮肤、体位及外固定不全面,夜班护士夜间无评估。说明护士评估不及时、健康宣教方法单一是主因。

3.2品管圈在本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管理中举足轻重(1)理性准确地找出主因,对正确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给出目标。(2)引导护士理性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改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理念处于责备与羞辱的文化状态[3],能客观分析问题发生的环节。(3)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全员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4)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5)促进护士及管理者正确看待护理不良事件,真正地认识它、解决它,避免同种性质的护理过失反复发生于不同单位或个人[4]。

总之,质控工具的正确使用能极大帮助和指导临床护理具体工作,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临床实施中所有措施必须由专人负责观察并及时反馈,团队共同分析、修订对策、巩固措施和不断改进,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成梅,林玉筠.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089-1091.

[2]梁新蕊,张玲娟,郝建玲.柏拉图分析法在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60-62.

[3]方良玉,王建宁,乔改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0):42-44.

[4]王荃声,冯素萍.提高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意识促进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54-556.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7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推进海外引智工作,引进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留学人员服务于上海市的各个领域,为上海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目前为止,来上海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5.6万人,创办企业3100余家,投资总额超过4.4亿美元。上海的两院院士中有留学经历的84人,上海的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1人次)全部是留学回国人员。

为了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加大海外引智力度,上海市大力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这是该市人才高地建设的一项开创性工程。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就是在3年内,集聚万名海外留学人才,以提升上海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加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自2003年8月31日这项工程启动实施以来,至今已集聚了一大批留学人才。他们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其中绝大部分是各单位的关键岗位,有的还担任了该单位的领导职务。他们都在为上海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参加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招聘的单位包括:上海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大学等高等院校,浦东新区人事局、嘉定区人事局、虹口区人事局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8

一、责任区域划分如下

二、工作管理

主要工作由中心医院统一安排,由上级单位负责对全镇的责任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考核、总结、报告。其它实施细则由周文哲负责管理,根据各项制度及局里的要求制定全镇统一的工作规范。以免出现各人各样的管理方法。保持数据的统一性。

三、经费管理

1、根据市卫生局财务科的要求,在总经费中提留不超过20%的管理费用为中心医院的管理费用支出、责任医生交通费和通讯费。剩余的50%作为责任医生的劳务费支出,20%作为管理人员,联络员以及妇幼,预防人员目标管理将,以及星级责任医生支付,10%作为预备资金。

2、由于本镇责任医生全布有高楼中心卫生院院医生组成,不再考虑扣除各责任医生的日常档案工资。

四、驻村责任医生的待遇分配

1、在总经费中扣下50%的管理费用用于责任医生。每位责任医生管理常住人口数乘年总市局检查分数作为总的金额。如有余留作为责任医生交通、通讯费发放。每半年评选1名星级责任医生以300元进行奖励,并予以公布。

2、责任医生月工资根据市卫生局及中心院的标准,有医院统一打分检查并按检查所的分数百分之70发放。

3、按责任医生经费的剩余部分作为年终的效绩工资,必须经上级单位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领取。

五、责任医生的管理与奖罚

1、责任医生按自己情况安排下村时间,责任医生每月安排8天或72小时下村之前必须告之医院行政值班人员,必须安排好日程、服务内容、服务人群,作好下村详细记录,同时保留底稿。负责人每季度末检查一次,发现下村少1天和当月工资100元,下村天数算入22天上班时间

2、资料必须保存完整,同时保留数据资料,以便年终统计。资料保存完整者,年终奖励200元。

3、任务完成情况:每位责任医生必须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具体指标参考市卫生局的考核标准及中心院的季度考核标准。考核完成情况与责任医生每月所得金额挂钩。责任终生年终总考核不合格者归还所有的预发金额并年总考核不合格,并上报中心院及卫生局取消下一年的责任医生资格。住院每季组织1次考核工作计不少于6次,对责任医师、妇保人员进行督查。

六、有待中心院领导的意见和局领导的意见

如在有限的资金中,抽取部分免费用于龙湖社区困难群体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病的治疗,在治疗中,我们针对性的选择几种比较便宜的药品,如复方降压片、心痛片、尼莫地平片、卡托普利片、阿斯匹林片等,最大限度的控制和解决困难人群看病难问题。每月最少举行1次责任医生会议,并做好签到,留底。主要讨论上月工作完成情况。下月工作任务以及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范文9

5月的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绿色掩映,生机盎然。

驱车行驶在宽阔洁净的柏油公路上,鳞次栉比的黔北新式民居,功能完善的休闲广场、亭台楼阁,方兴未艾的乡村旅馆、电商网点、生态农业园区……一道道靓丽的新农村景观映入眼帘,令人流连忘返。

“环境变美了,交通变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来花茂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花茂村“第一书记”周成军介绍,2016年1月,花茂村登上“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荣誉榜”,并获全国唯一“2015最美红村”奖。

花茂之变,正是贵州补齐民生短板的生动样本。

“对贵州而言,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开创新局面,就是要把短板补齐补全,把长板做强做优。”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多次指出。贵州补“短板”,主要是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

近年来,重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贵州发力“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及创业就业等惠民项目,推进发展成果共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兜底设施 筑牢小康社会基石

作为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也是民生服务的重中之重。“十二五”以来,狠抓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贵州收获颇丰――

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贵阳至新晃段正式开通运营,贵州开启“高铁时代”,接入全国高铁网络系统,极大缩短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中原地区的时空距离。

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100公里,提前三年实现88个县(市、区)通高速的目标,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黔中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竣工,马岭水利枢纽工程等42个骨干水源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贵州水利建设掀起又一轮新高潮。

……

成绩可喜,但从整体上看,基础设施尤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仍然长期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面小康的一大掣肘。补齐短板,填平弱项,贵州并不讳疾忌医。2013年11月,贵州全面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联通化。两年多时间,投资超过千亿元,受益群众上千万。

“现在整个花茂村的生意都好起来了,一到周末我们简直忙不过来,还得请人帮忙。”5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的陶艺作坊,只见店主母先才一会儿给游客介绍工艺品,一会儿指导游客陶艺体验,忙得不亦乐乎。

母先才告诉记者,自从花茂村改建了黔北民居,新硬化了通组路串寨路,并新建了生态污水处理、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整个村庄就如公园一样,吸引游客不断前来。让母先才更兴奋的是,花茂村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他的土陶产品也因此上线农村电商,打开了销售市场。2015年,土陶工艺品销售和陶艺体验两项为陶艺作坊带来了十多万元的销售额。

田园变公园,公园变田园。基础设施建设让花茂村不少村民看到了产业前景,纷纷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和特色小吃店,一时间,乡村旅游热火朝天。

贵州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除了完善硬性的生产生活设施,发展具有文化体育等服务功能的民生基建也是题中之义。为更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今年年初,贵州省政府明确提出,把“要求建设5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12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新建和改造320个全民建设路径工程、5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十件民生实事”。

基础设施的建设,民生项目的完善,为贵州城乡群众从生产生活到公共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乘数效应”不断凸显。

力挖“穷根”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现在吃住在校园,还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14岁的刘萍萍是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撒拉溪中学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由爷爷奶奶照顾。自从学校逐步推行学生寄宿制管理后,刘萍萍和另外242名学生一起寄宿学校,融洽相处。

“对于不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外出带走了家的温暖,学校则是他们寻求庇护最多的地方,尤其在心理诉求方面。”刘萍萍的班主任孙泽国老师表示,学校还开辟了心理辅导室及亲情聊天室等生活空间,旨在满足学生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吃、住、学、乐”。

这是贵州补齐教育短板的缩影。

近年来,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贵州积极推进农村幼儿园、乡村少年宫、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目前,全省共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3015所、学生宿舍403万平方米、食堂14955个、乡村少年宫1116所、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2629个。

为补齐教育短板,2013年,贵州启动“9+3”计划,连续三年压缩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5%共计12亿元用于教育发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截至2015年底,全省小学、初中辍学率下降至0.16%和1.1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87.6%。2016年,贵州继续发力教育,压缩行政经费6%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补助贫困家庭学生。与此同时,启动基本普及15年教育,1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不可偏废。

“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促进全民健康、筑牢幸福之基,贵州奏响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强音。

“医疗费用总共8万多元,我自付只需要2000多元。”对于六枝特区平寨镇平寨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朱林来说,这样的结果让他意外。朱林因患大病于2015年1月至8月住院治疗,医疗费共计80424元,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补偿、民政救助共报销7万余元,报销补偿比例达96.7%。

这得益于贵州省“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试点工作”。为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发生,贵州省开展了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三重医疗保障”,试点地区受益贫困人口23.55万人次,减轻了贫困群众的就医负担。

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除了医疗保障的完善,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也是重中之重。2015年,全省新开工和在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健康医疗产业发展项目2774个。其中,省级医疗机构12个,市州级医疗卫生机构46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53个,乡镇卫生院717个,村卫生计生室1846个。在建项目规划总投资284.5亿元。

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等问题,2016年,贵州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五大建设工程”,确保到2020年,建成“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搭建平台 打通就业“绿色通道”

把手工艺作品变成文化产品,将“指尖技艺”转为“指尖经济”,2015年,贵州把“实施锦绣计划,培养绣娘1万人”项目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帮助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群众利用刺绣、蜡染等传统手工艺就业增收。

“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还能照看小孩读书,比在外打工强多了。”2015年,雷山县绣娘李绍春参加了由雷山县扶贫办、妇联及杨阿妮公司共同举办的“锦绣计划”培训,原本就有刺绣功底的她,一经点拨,几个月后便成为了公司骨干。如今,依托刺绣就业,李绍春每月创收3千多元。

和李绍春一样,贵州有近20万绣娘受益于“锦绣计划”。

“‘锦绣计划’已成为引领贵州‘绣娘’致富的惠民工程。”正如贵州省民政厅厅长、原省妇联主席罗宁所说,“锦绣计划”推进实施一年以来,不仅带动了留守妇女和返乡女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和脱贫增收,传承和发展了民族文化手工技艺,而且还缓解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目前,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到30万人,带动了100万人脱贫。“美丽脱贫”“手工脱贫”变为现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劳务输出大省,除了“锦绣计划”,贵州在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方面也做了诸多探索。

2015年,贵州省出台《“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雁归兴贵”行动计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拓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空间、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健全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举措,强化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安居乐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

“过完年不打算再出去了,特意来这里看看有什么工作可以干。”2月17日,在安顺市举办的2016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雁归兴贵”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活动上,来自六盘水的赵师傅分外高兴,在浙江打工十多年的他,在招聘会上填报了两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