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燃料当量比条件下烟炱(soot)形态及光吸收增强效应

摘要:借助烟炱(soot)燃烧炉、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气溶胶质量分析仪(APM)、三波段光声黑碳仪(PASS-3)探究不同燃料当量比(φ)条件下soot形态及光吸收增强效应.结果显示,随着燃料当量比(φ)从1.98升高至2.43,产生的soot颗粒物中非黑碳物质(nonrefractory particulate matter,NR-PM)的质量占比(RBC)从0.07升高至1.03,soot颗粒物和BC核的形状因子越低,表明soot结构更紧凑,同时BC核的形变更为显著,并且少量非黑碳物质(NR-PM)包裹即可导致BC核的明显形变.受透镜效应的影响,黑碳的光吸收增强与R BC呈正相关,当R BC从0.07增加至1.03时,相应光吸收增强从1.05增加至1.52(781 nm下);此外,棕色碳(BrC)对405 nm和532 nm下的吸光增强也有贡献,其贡献率随着R BC的增加而增大.同时,soot自身的形态对黑碳光吸收增强也存在影响,结构越紧实的soot,其黑碳光吸收增强越明显,并且越接近核-壳模型下的理论计算值.本研究表明,黑碳的形变对于其光吸收增强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
  • 烟炱  
  • 黑碳  
  • 形状因子  
  • 质量吸收截面  
  • 光吸收增强  
作者:
马鑫; 马嫣; 郑军; 黄聪聪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0044;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310052
刊名:
环境化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1844/X。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2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