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研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会计学会

  • ISSN:1003-2886

  • CN:11-1078/F

会计研究杂志

会计研究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会计研究杂志“会计与治国理政同行”专栏
3-11

会计准则运行主体及其互动机制研究

作者:卜君; 孙光国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116025

摘要:会计准则作为利益相关者长期重复博弈的结果,其运行过程q-主体的充分参与和信息沟通有利于提高准则制定的质量和执行的效果.因此主体间的互动如何影响和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按照准则的运行流程和主体权责范围。本文将会计准则运行主体分为制定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管主体。对主体间互动机制的作用路径与实践表现进行了研究,以证监会的“监管报告”为例着重分析了制定主体与监管主体的互动关系.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运行主体互动机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最后结合我国会计准则运行主体互动机制的现状,从机构设置、权责安排和对话机制推进上对未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运行主体互动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12-18

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与资本监管冲突根源及化解策略

作者:于永生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310018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证实,商业银行执行目标冲突但捆绑在一起的会计监管和资本监管制度组合在金融市场中产生负面效应。这促使G20华盛顿、伦敦、匹兹堡3次峰会关注“会计准则是否助推了金融危机的升级和扩散”问题。虽然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关注,但未见系统性研究文献。我国会计监管和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趋同,相关问题可能一定程度上存在。本文研究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与资本监管冲突根源、两者捆绑实施的负面效应、化解策略以及我国相关问题。本研究对监管机构设计应对冲突问题的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会计研究杂志“纪念杨纪琬先生百年诞辰征文”专栏
19-20

深切缅怀敬爱的先师杨纪琬教授

作者:李玉环 单位:中国财税博物馆; 310002

摘要:今年是杨纪琬教授诞辰100周年。敬爱的杨纪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十八年,但杨先生的音容笑貌仍不时浮现在眼前。.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约是1980年,杨先生到江西财经学院作学术报告,当时我正在江西财经学院财政系学习,慕名大师讲学,第一次聆听了杨先生关于会计改革方面的学术报告。后来报考录取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时,由于学校对外交流出国进修的原因,我由报考的财政学专业转入会计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财政部会计司从事会计准则研究起草方面的工作。当时杨先生担任会计司顾问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1989年还与会计司在一起办公。由此我与杨先生有过一些工作上的接触,多次陪司领导征求杨先生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后来自己萌生攻读博士的想法。1992年3月,我就报考博士之事专门到杨先生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办公室拜访他,提出希望在杨先生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由于当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于1992年11月),我当时是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执笔人之一,考虑到会计准则的起草和宣传需要。会计司领导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协商,我推迟到1993年3月入学,自此成为杨先生的弟子,“杨家将”之一。

21-24

心中的铭记——写在杨老师百年诞辰之际

作者:谢志华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100048

摘要:人和人相处之所以铭记,是在于被泽蒙庥、感激涕零……人和社会相处之所以铭记.是在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杨老师的学生,铭记和怀念杨老,是与杨老朝夕相处,受杨老谆谆教诲的那些日子和那些日子里所发生的事件。

25-33

学术评价中的“巴别塔”问题——以我国会计及财务研究为例

作者:陈冬华; 李真 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 210093;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带动了学术市场的全球化。然而,世界范围内语言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使得学术评价的跨语言进行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弱势语言的学术成就(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系统性低估的风险,本文将之称为学术评价中的“巴别塔”问题。以会计与财务研究领域中的中国问题研究为对象,本文实证比较了中文期刊与英文顶级期刊在原创性方面的表现,结果发现中文期刊在中国问题研究的原创性上并不逊色,部分还领先一步。这一实证发现,支持了学术评价中“巴别塔”问题的存在。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减轻“巴别塔”问题的对策,并说明了本研究的局限。本文并不否认英文顶级期刊在中国问题研究上的先进性,也不否认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国会计及财务研究国际化的成就.本文的主旨是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阐述并检验发表在中文期刊的研究成果在学术评价上是否受到了低估,并找到了有说服力的支持性证据,对未来如何开展更好的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启发。

34-40

产权保护、双重计量与三重列报

作者:曹越; 伍中信 单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10082;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410205

摘要:有效的产权保护需要准确界定产权,会计计量是界定产权的基础,现代会计计量的对象是财权流。二元经济结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决定了二元经济产权结构和财权结构的发轫。根据财权契约的完备性.财权可以划分为基于企业公平的通用财权和基于企业效率的剩余财权。实体经济中的财权以“通用财权为主、剩余财权为辅”,其计量属性应以“历史成本为主、现行价值为辅”;虚拟经济中的财权则以“剩余财权为主、通用财权为辅”,其计量属性应以“现行价值为主、历史成本为辅”。由此形成“双重计量”(对每一项资产或负债同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现行价值计量)与“三重列报”(财务报表项目同时列示“历史成本”、“现行价值”和“现行准则”数据)。文章分别针对实体经济中的财权和虚拟经济中的财权提出了“三重列报”操作方案,该方案是财务会计适应性变革的可行路径。

41-47

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盈余信息:现状、问题与启示

作者:张然; 汪荣飞 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盈余信息。研究发现,投资者利用季度和年度盈余信息时存在显著差异:投资者一方面对季度盈余信息反应不足,从而导致季度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另一方面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年度盈余公告后反转现象。研究结果显示,业绩预告制度是造成投资者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的重要原因。

48-54

风险资本、制度效率与企业投资偏好

作者:雷光勇; 曹雅丽; 齐云飞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029

摘要:风险资本在促进经济转型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资本对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效率等整体性影响,尚未深入到具体投资活动。本文以A股公司为样本,基于投资偏好,考察风险资本改善企业投资效率的内在方式。结果发现,有风险资本参与的企业长期投资强度更高而短期交易水平显著降低,尤其是资本性支出显著高于没有风险资本参与的企业;并且在制度效率较好的地区,上述影响更为明显:联合投资方式和风险资本的国有背景.均能对长期投资强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外资背景的风险资本具有显著影响投资决策的能力。考察风险资本对成熟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为探索风险资本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方向。

55-61

独立董事官员背景类型与上市公司违规研究

作者:逯东; 谢璇; 杨丹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611130;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611130

摘要:本文基于公司违规视角检验了两类官员型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聘任政府官员型独立董事的公司违规倾向更高,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更低:聘任高校官员型独立董事的公司违规倾向更低.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没有表现更低。进一步还发现,对公司过度投资发挥监督功能是官员型独董影响违规的重要传导路径:政府官员型独董背后的寻租能力是其监督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高校官员型独董则凭借其专业优势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18号文”的政策冲击导致的官员型独董的离职,一方面切断了公司通过聘任政府官员担任独立董事而建立政治关系的通道,有利于证券市场秩序的维护,但同时也将部分能够发挥积极监督作用的高校官员型独董排除在外。

62-67

双重股权结构相关理论综述与国内推行展望

作者:张继德; 陈昌彧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100048

摘要:股权结构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平衡企业权力与利益的重要机制。我国沿用的股权制度为单一的“同股同权”结构,已逐渐难以适应部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亟需进行多样化变革。“双重股权”结构在国际上应用已久,而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仍是一种新生制度。本文对双重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剖析该制度在各种理论情境下的适用性,在权衡其利弊的基础上,探讨双重股权结构对推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最终提出分类分步推行双重股权制度的建议。

68-73

并购对目标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

作者:葛结根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430073

摘要:融资约束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现金水平而影响了投资机会。并购通过有效配置存量资本和扩展融资渠道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本文选取2007—2012年以上市公司为目标的并购样本,以检验并购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下降,同时投资水平上升,表明并购从总体上看减轻了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独立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而其他类型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相对较小。

74-80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诊断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构建

作者:王海林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100070

摘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是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是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将BP神经网络技术运用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探讨通过建立BP内控缺陷识别模型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诊断,解决目前缺陷认定过度依赖评价人员职业素养且主要集中在事后判断,缺少事中识别和预警的问题。研究构建了BP缺陷识别模型.分析了利用模型识别缺陷程度的基本原理,并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识别检验。本文为研究和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动化识别跟踪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也为人工智能与内部控制结合探讨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范例。

81-87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践调查及发展方略

作者:李万福; 杜静; 林斌; 翟静怡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10023;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510275;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50116

摘要:近年来内部审计外包受到国内外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其争议也从未停歇。为了解我国企业内审外包现状及动因。我们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有近20%的公司选择了内审外包服务,内部控制水平较低、所处法制环境较差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更具内审外包需求:在外包服务商选择上,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为自己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国有企业更青睐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外包商较高的专业能力是企业选择内审外包的最主要原因,而企业将内审内置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外包商对企业了解不足。最后。文章探析了我国企业内审外包的发展方略。

88-93

审计费用信息隐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感知视角的研究

作者:张俊生; 汤晓建; 曾亚敏 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510275;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510632

摘要: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然而,我国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公司没有按照规定披露审计费用。为此,本文从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感知审计质量两个视角分析审计收费信息隐藏情境下的审计质量。研究发现:(1)如果上市公司不披露审计费用信息,那么会弱化可控应计与非标审计意见之间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不披露审计费用可能会有损审计独立性;(2)不披露审计费用的公司所披露的超预期盈余的盈余反应系数较低,即投资者对这类公司的感知审计质量较低。

94-95

Abstracts of Main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