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海南医学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ISSN:1003-6350

  • CN:46-1025/R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 2018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1925-1930

MiD49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促增殖作用研究

作者:翟丽娜; 蒋玮; 吕卓敏; 张庆; 答秀维; 张洪新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疼痛科; 陕西西安710038;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重症监护中心; 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蛋白MiD4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促增殖作用。方法 (1)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实验方法,分别检测MiD49在肝癌细胞株以及50例肝癌手术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2)siRNA下调MiD49表达后,分别用MTT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D49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3)siRNA下调MiD49表达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D49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结果 (1)肝癌组织中MiD49表达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水平:癌vs癌旁=(0.38±0.28)vs(0.26±0.20);蛋白水平:癌vs癌旁=(5.67±0.47)vs(3.2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细胞株中MiD49表达高于正常肝细胞[5种肝癌细胞vs正常肝细胞=(2.42±0.23)、(4.57±0.35)、(2.53±0.22)、(3.30±0.44)、(3.11±0.32)vs(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利用siRNA下调MiD49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siRNA vs si-MiD49#1 vs si-MiD49#2=(4.78±0.37)vs(3.07±0.28)vs(3.2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siRNA下调MiD49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克隆形成[siRNA vs si-MiD49#1 vs si-MiD49#2=(449.00±34.00)vs(239.00±20.52)vs(223.66±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利用siRNA下调MiD49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siRNA vs si-MiD49#1 vs si-MiD49#2=(3.90±0.40)vs(12.67±0.96)vs(13.1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动力蛋白MiD49在肝癌中表达显著上调,MiD49高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而抑制凋亡,提示MID49是潜在的促癌因子并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标。

1931-1934

黄芩甙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肌钙蛋白I浓度的影响

作者:陈玲玲; 方侃; 姜敏; 肖丽; 王崇全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 湖北十堰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护理部; 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甙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肌钙蛋白I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甙组,各20只。从造模前2周开始,对黄芩甙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芩甙,同时对另两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给药两周后,对模型组、黄芩甙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复制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用丝线穿过LAD、但不结扎;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前、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及再灌注120 min时,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活性氧(ROS)水平及血浆肌钙蛋白I浓度。结果 (1)黄芩甙组ROS ligated水平、肌钙蛋白I浓度分别为(116.33±5.21)、(4.34±1.98)ng/m L,与模型组的(138.67±7.68)、(6.33±2.36)ng/m L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甙组大鼠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再灌注120 min时,黄芩甙组心率、左室收缩末压力、左室舒张末压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分别为(332.2±32.7)次/min、(92.1±9.8)mm Hg、(-2.3±1.6)mm Hg、(431±129)mm Hg/s、(481±132)mm Hg/s,与模型组的(285.6±26.4)次/min、(69.4±9.7)mm Hg、(3.6±2.1)mm Hg、(251±121)mm Hg/s、(267±173)mm Hg/s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再灌注120 min时,黄芩甙组心率、左室收缩末压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回升,而左室舒张末压力回降,接近缺血30 min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甙预适应,可启动、形成和储备更强的内源性抗氧化损伤的能力,能抵抗更长时间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从而改善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保护心肌结构和心脏功能。

1935-1937

瘦素在间歇低氧致肺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超; 欧敏 单位:海军总医院干部呼吸科; 北京100048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在间歇低氧致肺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间歇低氧组及正常氧组,每组内部再随机分为0μg/mL、40μg/mL、80μg/mL瘦素预处理以及80μg/mL瘦素+瘦素受体拮抗剂BY0961预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匀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的变化,评估瘦素对HPAECs凋亡的影响。结果无论是在间歇低氧组还是正常氧组,40μg/mL瘦素预处理后,caspase-3蛋白表达均均较预处理前显著增加[间歇低氧组:(0.53±0.06)vs(0.32±0.05);正常氧组:(0.13±0.03)vs(0.03±0.02)],e NOS水平显著降低[间歇低氧组:(0.57±0.11)ng/mL vs(1.34±0.18)ng/mL;正常氧组:(2.35±0.46)ng/mL vs(5.25±0.7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瘦素浓度增加该作用进一步增强,上述效应可被瘦素受体拮抗剂阻断。结论瘦素加剧了间歇低氧条件下肺动脉内皮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1938-1940

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PCI患者术后心肌活性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涛; 慕玉东; 刘春英; 曹永胜 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陕西西安710003; 陕西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择期患者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室壁运动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药物组采用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500μg,对照组则采用球囊扩张后给予生理盐水5 m L。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对室壁运动的影响。结果 (1)药物组患者术后LVESD为(41.2±6.5)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组术后LVESD较术前(53.6±8.3)mm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组患者术后LVEDD为(52.7±8.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组术后LVEDD较术前(64.5±6.9)mm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药物组患者术后的LVEF为(48.15±4.37)%,明显高于术前的(33.59±6.38)%,对照组患者术后的LVEF为(41.73±7.46)%,明显高于术前的(35.67±4.56)%,且药物组术后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前室壁运动减低节段有408个,术后随访药物组改善节段(65个)较对照组(33个)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中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可以改善室壁运动及左心室功能。

1941-1943

氧预处理晶体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中肺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美霞; 田毅; 高韵婷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麻醉科; 海南海口570208

摘要:目的探讨氧预处理晶体停搏液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择期全麻下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体外循环及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预充氧冷晶体停搏液(St.thomas液+过氧化碳酸酰胺1.0 g/500 m L),灌注心肌停搏,对照组采用冷晶体停搏液(St.thomas液)。检测切皮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各时点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呼吸指数(RI);同时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及术后多巴胺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MDA、RI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IL-10、SOD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氧晶体停搏液比单纯晶体停搏液对肺的保护效果可能更好。

1944-1947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邹光新; 林智海; 王正东; 甘剑挺; 刘明 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玉林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的患者的P波离散度(Pd)、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62例,根据右心室起搏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AV组(24例)和RVOT组(3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Pd值,并观察在随访过程中PAF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前RAV组患者的Pd值为(27.69±5.96)ms,与RVOT组的(28.95±5.14)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VA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Pd值分别为(36.47±7.72)ms、(41.04±7.00)ms和(44.42±5.57)ms,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T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Pd值分别为(31.36±4.99)ms、(34.31±4.43)ms和(36.42±4.37)ms,也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Pd值增量的变化均大于RVOT组[(36.47±7.72)ms vs(31.36±4.99)ms,(41.04±7.00)ms vs(34.31±4.43)ms,(44.42±5.57)ms vs(36.42±4.37)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RVA组患者的PAF发生率为16.7%,高于RVOT组的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起搏可影响心房电活动,但是相对于RVA起搏,RVOT起搏的影响会更小。

1947-1950

扩张型心肌病心率、血压控制幅度和心率变异性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何小芳; 邱兰 单位: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血压控制幅度和心率变异性(HRV)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DCM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至少一年或者直到终点事件发生,统计患者预后。所有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经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DN)、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等HRV指标,同时行心率和血压测量,分析患者心率、血压控制幅度和心率变异性与其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心率、血压控制幅度和心率变异性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心率[(65.43±9.17)次/min vs(82.41±11.12)次/min]、收缩压(SBP)[(110.88±10.42)mm Hg vs(121.23±15.43)mm Hg]、SDDN[(91.37±22.40)ms vs(128.73±35.64)ms]、SDANN[(63.47±9.41)ms vs(72.65±9.86)ms]和RMSSM[(28.26±11.54)ms vs(34.47±15.77)ms]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6.33%(8/49);治疗前,有终点事件患者的心率、SBP、SDDN、SDANN和RMSSM分别为(56.16±6.98)次/min、(87.66±8.62)mm Hg、(72.25±15.42)ms、(51.18±6.96)ms、(20.42±6.55)ms;无终点事件患者的心率、SBP、SDDN、SDANN和RMSSM分别为(67.24±9.82)次/min、(115.41±11.16)mm Hg、(95.10±22.35)ms、(65.87±9.78)ms、(29.79±7.96)ms。治疗后有终点事件患者的心率、SBP、SDDN、SDANN和RMSSM分别为(68.52±10.25)次/min、(105.56±11.16)mm Hg、(96.68±26.75)ms、(60.68±7.55)ms、(23.55±13.55)ms;无终点事件患者的心率、SBP、SDDN、SDANN和RMSSM分别为(85.12±12.38)次/min、(124.29±16.78)mm Hg、(134.98±36.62)ms、(74.99±9.26)ms、(36.60±16.68)ms,与未发生终点事件

1951-1953

阿托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VEGF水平的影响

作者:蒋宏辉; 何华; 赖春进 单位:东莞市石排医院内科; 广东东莞523300; 东莞市石排医院急诊科; 广东东莞5233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莞市石排医院收治的9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以及诱导痰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预计值、FEV1/FVC及诱导痰VEGF水平分别为(53.44±9.12)%、(58.71±8.43)%和(811.6±25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7±8.62)%、(52.95±7.26)%和(685.3±247.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诱导痰VEGF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1954-1957

5-Fu联合DDP肝动脉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终末期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卢建新; 陈晓敏; 陈作波 单位:汕尾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DDP)肝动脉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终末期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尾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终末期PLC患者15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5-Fu、表柔比星(EPI)灌注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TACE联合5-Fu、DDP灌注方案治疗,两组均采用单次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稳定改善率为6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及肾功能损害,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中位生存期(MST)、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联合DDP肝动脉介入治疗终末期PL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其能明显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1957-1959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向芹; 刘跃光; 李文科; 熊丽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深圳518100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6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FURL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PCN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前、术后24 h血清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or、MDA、SOD水平分别为(243.7±40.3)ng/mL、(6.7±1.8)nmol/L、(70.2±26.9)Nu/mL,与对照组的(271.4±41.6)ng/mL、(9.5±2.6)nmol/L、(61.3±19.4)N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与经皮肾镜碎石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氧化应激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1960-1962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柯绍强; 苏中南; 胡海生 单位:阳春市人民医院外四科; 广东阳春529600

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上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阳春市人民医院外四科收治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传统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同时记录Cobb角及椎体前高压缩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3.6±18.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4.2±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5±0.7)分,Cobb角及椎体前高压缩比分别为(11.4±1.8)°、(92.3±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1.2)分,(14.2±1.6)°、(86.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更好的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临床疗效确切。

1963-1965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谢昭太; 陆四方; 蔡叶盛 单位:揭阳市慈云医院脑科中心; 广东揭阳522031

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揭阳市慈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SA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血红蛋白清除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颈项强直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血红蛋白清除时间分别为(6.7±1.2)d、(5.4±1.4)d、(12.7±1.2)d、(5.7±1.9)d、(7.3±1.4)d,均短于对照组的(12.3±1.3)d、(9.9±1.3)d、(19.1±1.1)d、(10.1±1.8)d、(16.7±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6.0%、6.0%、8.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32.0%、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6.0%vs 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疗效显著,其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966-1969

初诊骨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顾恒琼; 李慧灵; 苏鑫; 路宏燕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呼吸科; 海南三亚572000; 邹城人民医院呼吸科; 山东济南273500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就诊确诊为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收治的67例NSCL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研究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因素。结果脊柱、胸部和骨盆是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NSCLC患者的三大常见转移部位,其中以脊柱转移发生率最高(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骨转移灶部位、骨转移灶数目、ECOG评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骨相关事件、是否放疗、血CEA及Ca(2+)浓度无关(P〉0.05)。以骨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NSCLC患者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但预后并不比鳞癌患者的预后差,这可能与腺癌患者有更多机会采用靶向治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SCLC患者骨转移灶数目、ECOG评分、ALP浓度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NSCLC患者骨转移灶数目、ECOG评分、ALP水平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1969-1971

血清甲状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甘霏霏; 吴方贵; 刘娟; 田菁燕; 叶丽霞; 张敏旗 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 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诊治的90例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其中38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作为异常组,余52例作为正常组。选择90例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受检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并比较两组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肥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SH为(2.79±1.14)m 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0.92)m IU/L,FT3、FT4、T3、T4分别为(5.16±1.08)pmol/L、(17.65±3.52)pmol/L、(1.91±0.79)nmol/L、(101.83±22.78)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6±1.23)pmol/L、(20.19±4.33)pmol/L、(2.38±0.94)nmol/L、(126.51±25.83)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及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65.79%、44.74%,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8.46%、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在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PCOS不孕患者排卵功能异常有关。

1972-1974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谢林碧; 王敏; 农兰依; 钟爱群; 王高强; 廖炜佳 单位: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佛山5285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超声引导(UG)联合神经刺激仪(NS)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8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异感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49例,应用UG联合NS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神经痛觉阻滞起效时间[(6.47±1.63)vs(9.41±1.49)]、完善时间[(15.58±2.68)vs(22.28±22.49)]以及阻滞完善率(95.92%vs 57.14%)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15 min、30 min和手术结束后的SBP、DBP和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UG联合NS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的精确、有效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同时能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