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问题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ISSN:1004-972X

  • CN:14-1058/F

经济问题杂志

经济问题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1-5

贫困理论与反贫困政策研究进展

作者:张秀艳; 潘云 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从收入贫困到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住房等非货币因素的多维贫困,贫困内涵不断深化。目前多维贫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主要方面,通过对贫困概念及分类、贫困测量方法以及我国相应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贫困理论的演变和进展,从而揭示多维贫困理论对于我国政策制定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研究我国的贫困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2-

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铸就其信仰——读黄明理《马克思主义魅力与信仰研究》

作者:李嘉谊 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6-11

资产价格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

作者:王劲松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产价格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对消费需求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资产价格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收入、财富、税收环境、储蓄环境和投资环境等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进而通过影响消费能力、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和对未来发生支付危机的预期等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正向影响;因此,资产价格将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对消费需求产生正向影响。

12-18

基于改进主成分的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刘海飞; 许金涛 单位: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摘要: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出发,基于改进的主成分与聚类方法,构建了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竞争力评价模型,对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进行排名和区域分类。研究发现,我国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排名呈现东强西弱的阶梯状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且各省域的投资环境竞争力与其吸引外资的业绩呈显著正相关;我国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可分为4大类7小类,体现了部分省份投资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排名与凤凰湖北的竞争力排名基本一致。

19-24

总体报酬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

作者:张山虎; 杨俊青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工业学院

摘要: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实现过程中,报酬和员工的能力是关键性的前置变量,采用总体报酬代替报酬,人力资本投资代替员工能力,通过分析来自全国26个省份的1151份调研样本来研究不同变量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机理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报酬与人力资本投资、和谐劳动关系显著正相关,其中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他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报酬因子与人力资本投资、和谐劳动关系呈“U”型曲线。

25-29

经济增长背景下的环境压力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马忻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30年来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背景下的环境压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环境压力总体上随经济增长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其中,水环境压力在较长时期内随经济增长而上升;土壤环境压力在2006年后与经济增长“脱钩”,但绝对压力值仍属高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大气环境压力随经济增长而快速上升的趋势自2007年以来已有所减缓。今后一个时期的环境政策重点应围绕加强控制水环境压力和大气环境压力增量,并处理好各类环境压力存量及其引发的后续问题。

30-34

中国股市量价关系研究

作者:陈虹; 徐融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了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从1997年1月至2016年4月之间日度收益率和成交额之间的关系。非对称GARCH-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成交额对收益率的影响(尤其是短期影响)较为显著;将成交额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回归之后,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且对利空消息更为敏感。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上证综指的量价关系主要呈现为正相关关系,但在左尾处呈现为负相关关系;深证综指的实证结果的估计值仅在左尾处较为显著且量价关系呈现负相关关系。综合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沪深两市收益率和成交额的关系已经较为稳定。

35-40

网络交易税收流失测度及治理路径的现实选择

作者:郭沛廷; 李昊源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使得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度与融合度不断提高,互联网交易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税收问题。以2004-2014年间的网络零售市场为例,采用“平均税负法”和“税收流失率”法估计了各年的税收流失规模;构建了网络交易的框架与流程图,并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网络交易税收治理路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字经济领域应当以“数据管税”的思维和具体措施来实现税收征管,而完善自然人纳税登记、构建“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大数据平台”是实现“数据管税”,彻底解决互联网交易税收问题的根本途径。

41-4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与效率分析

作者:张军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选取2000-2015年间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海外并购及新设投资活动作为分析样本,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国际化模式,都与直接对外投资变量显著相关,“投资引导效应”发挥作用;在新设投资模式下,东道国经济增长率、银行资产收益率和地理距离等因素的显著性较强;在跨国并购模式下,东道国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国际化经验等因素更为显著。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人民币国际化及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转型,优化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提高国际化效率,为我国产能与资本输出提供金融支持。

45-49

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作者:谢金楼 单位: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关系着我国城镇化能否健康、持续地推进。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金融结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城镇化水平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和面板回归等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效率与城镇化建设间具有反向作用关系,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城镇化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50-55

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业产业集群影响的门槛效应

作者:乔金杰; 赵旭强; 齐秀辉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通过建立拓展的C-D函数,分析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业产业集群之间非线性影响机理,并使用门槛面板模型,测量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业产业集群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并且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具有单门槛效应;这种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和门槛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门槛区间内,东部省份只有超过它的门槛值时,才能对农业产业集群产生显著制约作用,而中西部省份超过它的门槛值时,对产业集群的正向影响有所减缓。这表明两个不同区域城乡经济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另外,门槛效应表明农户是农业产业集群核心主体,农户企业化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56-61

多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下多种经营产业效率测算——基于2007-2015年的经验数据

作者:朱震锋; 曹玉昆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实践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多种经营产业在加快要素流动与激发经济活力、促进产品与市场多样化、分散经营风险与缓解产能过剩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多种经营的效率水平直接影响着上述优势能否在未来支撑行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基于2007-2015年多种经营投入产出的经验数据,借助多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进行测算评价,探寻多种经营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变动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效率、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后续相关行业企业依托多种经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62-65

发达国家农地流转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吕世辰; 贺静; 刘慧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摘要:发达国家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农地流转是指农业用地全要素的关系变动。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述了发达国家农地流转的研究意义、发达国家农地流转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指出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党和政府对农地流转理论的重大创新。

66-69

非农收入、劳动力流转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刘晓丽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应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2008-2015年调查数据对非农收入、劳动力流转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户根据家庭资源禀赋差异向家庭收入较高的部门转移,非农收入提高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70-73

林业补贴政策需求及影响因素分分析——基于林农的视角

作者:杨燕; 翟印礼; 王闰平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林业补贴政策对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林农的视角,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和辽宁省199户林农的微观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补贴政策的需求现状,探讨了林业补贴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65%的林农获得林业补贴,户主受教育程度、营林林种与林业补贴需求正向相关,社会资本、林业收入占比、营林面积、营林期限与林业补贴需求负向相关。此外,林业补贴政策需求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彰武地区对林业补贴需求显著高于朝阳地区。基于林业补贴的目的,提出一是要提高林业补贴金额,以弥补林农林业生产成本;二是要改变补贴方式,增加对林农免费技术培训的次数,提高技术培训的质量,提供相关林业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