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育探索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 主办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 ISSN:1002-0845

  • CN:23-1134/G4

教育探索杂志

教育探索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1-5

“教育扶贫”概念考辨

作者:范小梅 单位:成都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成都610106

摘要:有研究将教育扶贫概括为"以教育扶贫"和"扶教育之贫",这从根本上模糊了教育扶贫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从字源词根和政策文本两个方面对教育扶贫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可知教育扶贫是一个以贫困者和贫困现象为对象,以发展中的教育为手段,以提高贫困者文化素质、技术技能为目标,以贫困者彻底脱贫为旨归的动态过程,即"以教育扶贫"的过程。同时,教育扶贫有教育发展和精准扶贫两个外延",扶教育之贫"是教育扶贫的外延,而非内涵。

6-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教育话语的构建与实现

作者:郭子超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天津300387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教育话语的发展,经历了本土与异域、立德与树人、价值与理念等三条历史逻辑主线,具有本体向度、文本层次和话语实践等三重内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话语的建构,应在理论自觉的基础上达到教育学术话语的制高点,在涵育德性的时空内诠释教育话语的动态文本,在价值抉择的指引下追寻教育话语的最终归宿,并构建充斥自觉、德性与价值的教育话语体系。

11-13

知识视域下的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融合

作者:胡佳新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武汉430079

摘要:新型学习方式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补充形式,蓬勃发展、迅速普及的智能信息技术是其载体,知识是其主线。它既体现了对学习资源的应用,也体现了对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从直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融合所带来的是认知形式的改变,本质上是知识元与思维方式的转变。从知识视域看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融合,需要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从碎片到整体的知识建构,实现话语、场景、情感的"三维建构",实现知识"共享"与可双向交换的"互动"。同时,信息技术要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既能促进学习,又能提升人类智慧。

14-17

国内“文化资本”教育学研究述评

作者:王思宁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通过对2005年以来核心期刊与布迪厄文化资本相关文章的分析发现:国内教育学界关于文化资本的相关研究高度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文化资本缺乏及其引发的城乡文化资本差异,并主要采用量化方法分析家庭文化资本与教育机会获得等教育要素的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有转变文化资本目标对象、引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个体文化资本的创设、文化资本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资本理论应用研究等。

18-20

从现代、后现代到别现代主义:论语文教育范式转型

作者:魏江北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200062

摘要:中国语文教育在经历了从现代到后现代转型的努力之后,形成了一种别现代的教育形态,语文考试评价与语文教学追求相脱离,不利于立德树人使命的真正完成。需要以别现代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辩证地看待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中国语文教育向真正的现代语文教育转型。

21-26

我国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功能的历史反思

作者:王瑜; 马小婷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宁530006

摘要: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其功能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迁移不断做出调整: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到培养跨文化人才和民族团结教育人才;从以"民族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到强调地域性和本土化学科建设;从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到强调供给平衡的区域性文化服务。为此,在厘清民族院校的历史使命、指出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求民族院校的发展与定位,实现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探索杂志基础教育
27-32

基于智能终端的交互式学习设计对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

作者:唐翠兰; 刘素娟; 范福兰 单位:韶关学院教育技术系; 广东韶关512005; 红英小学数学教研组; 北京100089;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武汉430079

摘要:基于DIKW金字塔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习活动为展开形式,以反思性评价为手段,以情境生长点为触发条件,设计基于智能终端的交互式学习,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实践应用。研究结论:实验组在知识交互和智慧交互上明显高于控制组,而在数据交互和信息交互上与控制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交互程度和深度学习结果上明显高于控制组,而二者在动机强度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智能设备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教学动态化干预和知识的可视化呈现。

33-39

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课堂评价的若干思考

作者:耿建 单位: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方针的最终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课堂评价。传统的听课和评课区分不严格,导致听、评课不够专业和科学。根据课堂信息类别,对课堂进行客观的描述,是后期课堂评价的基础。价值引领、目标明确、信息准确、分析有理则是课堂评价的最基本原则。

40-43

教师支持行为对4-6岁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芳; 赵一名; 程清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沈阳110034; 邢台逸夫小学; 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在结构游戏中,对情感支持、策略支持、材料支持和无支持等四种实验情境中的幼儿的学习品质总分及各维度进行评定,以考察教师支持行为对4-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有教师支持的幼儿学习品质得分均高于无支持组的幼儿,其中,情感支持组幼儿学习品质的平均分最高,策略组次之,材料支持组位列第三;教师情感支持对于幼儿学习品质中的主动性、目标意识、坚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专注程度、独立性影响最大,教师策略支持对好奇心的影响最大。

44-47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

作者:李萍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采用方便抽样法,以3所小学的1195名小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辅之以访谈调研,考察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结果发现:小学生虽然对课外阅读的参与度较高,但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小学生课外阅读面较窄,在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小学生大多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兴趣,但与阅读量不成正比;小学生课外阅读虽然积极主动,但阅读目的主要在于增长知识;学校和家庭阅读情况不理想,课外阅读氛围不佳。基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应策略。

48-5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考试命题研究

作者:陆蓓蓓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命制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考试命题是使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落地的关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素养为本的语文学业质量测评的实质和语文考试命题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当前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考试命题的应有表现:精选命题素材,关注情境意义;命题整体设计,考查综合能力;创新考试命题,注重思维品质。

教育探索杂志高等教育
53-5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高校创新联动策略探究

作者:陈慧星 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长三角高校的联动,面临行政壁垒难以破除、组织机构内部动力不足和人才资源效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高校创新联动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运行和人才资源供给的分析,高校创新联动应采取"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创新发展保障;协调组织运行,构建创新发展系统;激活智力资源,增强创新发展活力"等策略。

58-62

地方大学课程特色:内涵、结构、问题及建设路向

作者:孙泽文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院校研究所; 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地方大学课程特色表现在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并序化为"理实一体"的多元结构,关注知识的理解、领悟和体验,传授与区域经济文化高度相关的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实际经验以及社会素养。地方大学应在明确课程特色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把握其建设的路向,不断提高教学生产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促进自身特色化、持续性与跨越式发展。

63-67

中外合作办学助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以行业特色高校为例

作者:陆静如; 郭强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南京210023; 南京邮电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南京210023

摘要:我国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方案改革任务之一,而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我国行业特色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存在中外合作办学对一流学科贡献度偏低、国际化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国际人才资源输出能力有限、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应汇聚国际化人才资源,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跟踪国际前沿趋势,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大力提升科研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国际化一流人才;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科技产业化。

68-73

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现实样态及优化路径--基于三类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比较研究

作者:石明慧; 康玉宽; 田友谊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武汉430079

摘要: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基于对我国本土大学、中外合作大学以及外方大学三类研究型大学开设通识课程的研究发现:我国本土大学主要存在课程目标国际化待提升、课程体系缺乏自主创新等问题,我国中外合作大学主要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均衡、课程管理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全人教育,提高通识课程比重;与时俱进,培养新型国际人才;立足本土,探索优质课程模式;加强设计,注重课程内容均衡;精准管理,完善组织机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