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ISSN:1672-9455

  • CN:50-1167/R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81-82

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重组和表达研究

作者:徐军; 周丽萍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212002; 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江苏镇江212001

摘要:目的为获得较高活力的葡萄糖脱氢酶。方法根据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两端序列设计引物,以枯草芽孢杆菌WB600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DE3)进行表达,并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重组菌能表达单体分子量为31.5kD的特异性蛋白。通过对重组基因表达条件的研究发现,诱导剂(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浓度为0.5mmol/L,诱导2.5~3h后用240W超声破碎细胞,可实现该基因的较高表达。结论运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了葡萄糖脱氢酶基因,重组基因经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了较高活力的葡萄糖脱氢酶,经纯化后可为临床服务。

83-85

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分析

作者:刘成桂; 马艳; 叶丹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简阳641400; 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 641200

摘要:目的通过全血细胞计数对白血病进行初步筛查。方法对52例骨髓检查确诊为白血病(急性白血病46例,慢性白血病6例)患者行静脉采血,用KX-21N全血细胞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观察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各参数检测结果和白细胞直方图分布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多增高,WBC〉10×10^9/L达91.3%,其中23.9%的患者白细胞总数异常增高(〉100×10^9/L),白细胞直方图呈单峰分布达84.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直方图均表现为小细胞峰极度增高,呈单峰分布并向中间细胞区扩展变宽;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81.1%白细胞直方图呈单峰分布(其中54.1%表现为中间细胞单峰增高并向小细胞区和大细胞区扩展,27.0%以大细胞单峰极度增高),18.9%呈双峰分布。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明显减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均〉45×10^9/L,其中83.3%的患者白细胞总数异常增高(〉100×10^9/L),白细胞直方图均呈形状单一而分布广泛(100-450fl)的大细胞峰图形。结论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全血细胞计数极大的减少了传统手工检测所需劳动和取样误差,提供大量的信息有助于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判,对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有良好的过筛作用。

85-86

脑梗塞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维平; 董正义; 于增国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 116031; 大连大学医学院检验系; 116622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于发病急性期和稳定期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血中NO含量;用光电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检测正常对照15例。结果血清中NO含量在发病急性期较正常对照增高(P〈0.01)。同时,PAgT与正常对照有差异,以二磷酸腺苷作诱导剂的P〈0.05,以肾上腺素作诱导剂的P〈0.01;而血小板GMP-140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较正常对照均有差异(P〈0.01)。结论脑梗塞发病急性期随着血中NO含量的增高,导致PAgT受抑,血小板GMP-140水平减低。

87-87

检测腺苷脱氨酶和胆碱酯酶在肝病中的价值

作者:许汝娟 单位: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020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疫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ADA和CHE的活性,以在本院感染科住院的肝脏患者共14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84例。结果血清ADA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CHE则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时,ADA有近90%的病例明显上升。血清CHE除慢性肝炎外,其他各类肝病的阳性率都在90%左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DA和CHE有助于肝病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88-90

检测IL-17和IL-18水平在纤维增生性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唐永明; 梁立敏; 余建华; 胡峻 单位: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检验科; 江苏省南京210002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纤维增生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的水平,并分析IL-17、IL-18与肝纤维化的以上3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各种肝病患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急性暴发性肝炎1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2例,肝纤维化或肝硬化25例,肝癌18例,胃癌9例。3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和IL-18水平检测方法为单克隆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A、LN、Ⅳ型胶原蛋白也采用ELISA方法。结果106例肝病患者及胃癌患者血清中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P〈0.01),IL—18水平除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急性暴发性肝炎中有升高外,而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和胃癌中较正常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同步检测HA、LN、Ⅳ型胶原蛋白水平,发现此3项指标变化水平与IL-17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而与IL-18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18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急性暴发性肝炎中有升高外,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及胃癌中均有明显的降低,其原因和意义有待于阐明。

91-92

利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探讨

作者:黎卓华; 王希平; 李鄂; 叶丽燕; 何桂兰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529031

摘要:目的探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全血质控物,测定其糖化蛋白的含量,再对其统计分析。结果全血质控物具有较长的稳定期,且变异系数值小于5%。结论可以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参考。

92-93

凉山彝族地区1340例抗核抗体谱检测

作者:唐友芬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凉山彝族地区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杭体的阳性分布趋势。方法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1340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和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趋势。结果抗-nRNP、抗-Sm、抗-SSA、抗-R052、抗-SSB、抗-ScL-70、抗-Jo-1、抗-CENPB、抗-dsDNA、抗-NuK、抗-his、抗-Rib.P.P在1340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2.8%、16.2%、16.0%、7.8%、1.0%、0.15%、1.4%、3.7%、3.9%、2.8%、1.8%。抗-nRNP、抗-Sm、抗-SSA、抗-R052、抗-SSB、抗-dsDNA、抗-Nuk、抗-his阳性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O.05)。抗-SSA、抗-R052、抗-SSB2组阳性率最高(P〈0.05),抗-Sm、抗-dsDNA、抗-Nuk1组和2组的阳性率高于3组(P〈0.05)。结论凉山彝族地区自身免疫疾病以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为高,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女性,在SS、SLE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并且有向低龄化倾斜趋势。

94-96

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黄松洁; 谢华斌; 张忠英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福建厦门361004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02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7%(17/102),高于脐带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10.8%,11/102)P〈0.001;102例乙肝孕妇中有29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8.3%(14/29),高于孕妇HBeAg阴性组的阳性率(4.1%,3/7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诊断乙肝宫内感染的良好而敏感的筛选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临床研究
96-97

慢性肝病患者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华; 刘兴态; 郑霞; 童红斌 单位: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检验中心; 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目的探讨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1血凝仪和法国ABX-MICROS-60血液分析仪,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PT、APTT、FIB、PLT、PCT、MPV、PDW7项指标中,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仅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值基本在正常范围,而PT、APTT、FIB、PC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FIB、PLT、PC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差异(P〈0.01,P〈0.05),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受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该项目,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出血倾向、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98-99

联合检测糖类抗原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缪鸽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检验科; 226500

摘要: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技术检测CA125、CA15—3、CA19—9;检测153例血清中(包括卵巢癌31例,卵巢良性包块48例,正常妇女54例)CA125、CA15—3、CA19—9值,并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CA125、CA15—3、CA19—9值进行监测、随访。结果卵巢癌患者CA125、CA15—3、CA19—9值及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妇女值,单独检测时敏感性分别为80.6%、58.1%、41.9%,联合测定CA125、CA15—3、CA19—93项则敏感性达96.7%。结论认为联合测定CA125、CA15—3、CA19—9有助于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疗效观察及术后监测有重要价值。

99-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作者:王砚冰; 石铭 单位:辽宁省铁岭市中心血站; 112000;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RIA)方法检测9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β1、TNF-α、IFN-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胶原蛋白Ⅳ(C—Ⅳ)的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β1、TNF-α、IFN-γ、HA、PCⅢ、C—Ⅳ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Ⅳ水平具有直线相关性,而IFN—γ与血清HA、PCⅢ、C-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β1、TNF-α、IFN-γ水平可以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101-102

胃癌患者胃黏膜EB病毒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徐晓凤; 徐丽芳; 周明光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14500

摘要:目的检测胃黏膜标本EB病毒(EBV)感染,探讨本地区EBV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94例对照组和68例胃癌组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EBV检测,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EBV阳性检出率1.1%(1/94),胃癌组EBV阳性检出率8.3%(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胃黏膜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胃黏膜EBV对胃癌的临床治疗手段选择有指导价值。

102-103

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严达刚; 陈嗣彬; 赵鹃; 华毅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617067;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卫生局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的水平和冠心病(CHD)的危险水平界值。方法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值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之值;采用百分位数法获得正常参考范围;并对其男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93例CHD患者的nHDL-C的值,求出阳性率。结果血清nHDL-C理想水平为1.97~3.77mmol/L;其中男1.99~3.89mmol/L;女1.89~3.67mmol/L。参考值为1.97~4.63mmol/L;其中男1.99~4.65mmol/L;女1.89~4.21mmol/L。nHDL-C随年龄有上升趋势,60岁后有下降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nHDL-C≥4.65mmol/L为预测CHD发病危险性的界值。93例CHD患者阳性率为69.9%。结论血清nHDL-C的理想水平小于3.77mmol/L;男女应使用自己的nHDL-C的理想水平和参考范围;nHDL-C≥4.65mmol/L为诊断CHD的界值,其阳性率高达69.9%优于其它血浆脂蛋白(Lp)单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易于获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综述与讲座
104-106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艳(综述); 蒋利萍(审校)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免疫室; 400014

摘要: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诱导γ-干扰素(IFN-γ)产生,参与了多种疾病病理过程,在感染、免疫调节、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IL-18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影响IL-18的产生。在不同种族和地域间,基因多态性现象使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别。近年对IL-18基因SNP与疾病的关系有较多研究报道,本文就IL-18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06-108

超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作者:陈兴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 545005

摘要:血小板在成分输血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主要是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单采新鲜血小板于22±2℃条件下保存,容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引起输血反应,5d保存期短很容易过期。不能满足临床输血紧急需求,供求矛盾突显。冰冻保存是延长血小板效期的最佳选择。冰冻保护剂有聚乙烯咯烷酮(PVD)、聚乙二醇(PEG)、Thrombosol,也有甘油、甘露醇、羟乙基淀粉等。目前常用的大多使用5%~6%的二甲基亚砜(DMSO)。笔者就当前超低温保存冷冻血小板(下称冷冻血小板)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