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影响因子:1.09

ISSN:1672-9455CN:50-1167/R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发行地:重庆
  • 创刊:2004
  • 类别:医学类
  • 出版社:检验医学与临床
  • 语言:中文
  • 价格:¥62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401120
  • 库存:19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1793-1794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LA-B27阳性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鹏威 林芸 沈菁 单位: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 福州350001 福建省立医院血液化疗科 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了解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LA-B27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37例HLA-B27阳性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3^+CD4^+、CD3^+CD8^+、CD19^+及CD4^+CD25^+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结果 (1)HLA-B27阳性患者CD3^+、CD3^+CD4^+、CD19^+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CD3^+CD8^+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HLA-B27阳性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HLA-B27阳性患者血清中2种免疫球蛋白IgG、IgA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对CD4^+和CD8^+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能力下降,是HLA-B27阳性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亢进的原因之一。

1795-1795

经济、有效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

作者:白春英 周静 瑞云 于晓明 萨初然贵 李秀君 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医学院 024000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儿科 024000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经济、有效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0.2%NaCl处理人外周血并收集白细胞,再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结果用原本提取100μL全血基因组DNA的试剂量来提取3mL全血的基因组DNA,费用节省了2倍以上。结论该方法方便、有效,同时还能得到大量的基因组DNA。

1796-1798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cl-2基因转染对缺氧再复氧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伊远学 刘筑 罗效梅 刘晓平 李宝金 张超 冷希圣 单位: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腔镜外科 518036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检验科 400061

摘要:目的探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cl-2基因转染对缺氧再复氧损伤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能介导Bcl-2基因转染和表达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Bcl-2),转染体外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检测其Bcl-2基因表达变化,分别对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单纯给予缺氧复氧处理)、Ad-CMV/Bcl-2转染组(AdCMV/Bcl-2腺病毒载体转染48h后再给予缺氧复氧处理)细胞的凋亡率、死亡率及活力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微弱表达,Ad/CMV-Bcl-2转染组细胞Bcl-2基因高表达;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Annexin-V-Flous试剂盒检测死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凋亡显著受到抑制(P〈0.01);采用MTT法证明,Ad/CMV-Bcl-2转染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cl-2基因转染可显著减轻缺氧再复氧导致的肠上皮细胞损伤。

1799-1801

重庆市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研究

作者:何小蓉 廖璞 王淑玲 单位: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科研处 400014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400014

摘要: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实验室所采取的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方法近年来,国际上又将生物安全提升到生物安全保障(Biosecurity)的概念,即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因微生物资源的不适当使用而危及公共卫生。结果中国台湾和北京在相继发生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上了议事日程。结论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本院建立了适合重庆市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市医学实验室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1802-180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张鹏艳 叶琳 单位: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技术室 610023

摘要: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编码区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原蛋白。方法用PCR法扩增HBcAg基因片段,构建含有HBcAg基因的克隆质粒及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以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重组HBcAg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预期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成功构建HBcAg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重组HBcAg,为该重组蛋白的相关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1804-1805

(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军 王浚霁 陈伟 黎敏 邓少丽 陈鸣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解放军第四医院检验科 810007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检验科 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2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53例,阳性率66.3%;真菌培养法38例阳性,阳性率为47.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1.3313,P〈0.05)。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88.85±25.26)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69±12.95)pg/mL,20例健康对照组两法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表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011,P〈0.05),而且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t=2.349,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1806-1807

一种改良的纯化质粒DNA方法

作者:吴斌华 李祥勇 周克元 单位: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湛江524023 广东医学院检验学院 湛江524023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纯化细菌质粒DNA的方法。方法针对传统的PEG纯化方法,取消PEG8000的纯化步骤,增加溶菌酶的浓度及酚-氯仿处理次数。结果新的纯化方法提取的质粒量比传统方法要多,而且纯度足以用于细胞研究。结论尽管目前已有质粒纯化试剂盒出售,但经改良的传统质粒纯化法仍然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

1810-1811

564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

作者:程凯敏 黄警锐 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 400014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的最佳措施。方法对56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损伤解剖部位、格拉斯哥评分(GCS)、影像学特征、治疗措施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OS评分:死亡(Ⅰ)107例(18.97%),植物生存(Ⅱ)18例(3.19%),重残(Ⅲ)96例(17.02%),中残(Ⅳ)201例(35.63%),恢复良好(Ⅴ)142例(25.17%)。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难度大,病情复杂,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需通过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

1812-1813

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状况分析

作者:林茂锐 李明友 游楚明 孙亮 陈丹霞 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州510317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广州510317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各种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选择儿童专用培养瓶,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MICROSCANPc12/NC21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结果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3.1%,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球菌的50%;革兰阴性杆菌占2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结果对危重患儿的抗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患儿的治疗、抢救有着积极意义。

1814-1815

7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及治疗

作者:蒋利星 单位:广西桂林市中心血站 541001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桂林市中心血站采用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及吸收放散试验对7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进行实验诊断,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在7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新生儿溶血病67例,占94.36%;其中需换血治疗3例,占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的4.47%;RH(D)新生儿溶血病4例,占5.64%,均行换血治疗。结论部分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血治疗,RH(D)新生儿溶血病全部需换血治疗。

1816-1817

439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马兴璇 刘春明 朱胜波 单位:广西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545001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细菌种类及其体外药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439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9例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49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14.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体外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对亚胺培南最敏感。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对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1818-1819

1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临床监测及护理

作者:侯文权 侯文锋 周凌云 徐胜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23600 山西省太原康明眼科医院 030209 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 223600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rothrombin precursor protein,PIVKA-Ⅱ)、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e,IN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病例组,30例门诊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PIVKA-Ⅱ、PT、INR测定。结果研究组首次服华法林后8h后,血浆PIVKA-Ⅱ浓度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服华法林24h后,PT、IN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2例出现腰大肌血肿,3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脑血栓,经手术治疗、药物调整及护理后均康复。结论上述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的病理变化过程。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等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1820-1822

线粒体DNA 5178C/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胡晓美 吕建新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225001 温州医学院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325035

摘要:目的研究线粒体DNA5178C/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型糖尿组(220例)及正常对照组(126例)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5178C基因型与5178A基因型的T2DM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DM患者中5178C基因型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频率要高于5178A基因型(P〈0.05)。结论线粒体DNA5178C/A多态性可能与T2DM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负相关。

1823-1823

两种男性尿道取样法淋球菌药敏结果的比较

作者:陈向明 王国江 张海清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皮肤科 201802

摘要:目的比较男性淋菌性尿道炎麻醉取样法与经典取样法的5种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方法将74例淋球菌培养阳性患者分为麻醉取样组与经典取样组,应用K-B纸片扩散法分别进行5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两取样组的5种抗生素(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χ^2=0,P〉0.05;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χ^2=0.013,P〉0.05)药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尿道麻醉取样法不影响淋球菌的药敏实验结果,可用于淋球菌药敏检测。

1824-1825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白鍊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402160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癌的关系以及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2例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支架植入术,其余4例行开腹手术,其中3例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为腺癌。结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可能性大,临床医生应对长期肝胆管结石提高警惕,掌握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特征,重视对高危对象的定期复查。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有效手段,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