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影响因子:1.09

ISSN:1672-9455CN:50-1167/R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发行地:重庆
  • 创刊:2004
  • 类别:医学类
  • 出版社:检验医学与临床
  • 语言:中文
  • 价格:¥62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401120
  • 库存:19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2305-2306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淑群 陈谦 喻亚群 梅铭惠 莫庆荣 覃里灵 廖维甲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住院患者221例中原发性肝癌44例,其他肝恶性肿瘤14例,肝良性疾病74例,非肝脏疾病49例及健康献血者4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73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用荧光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结果甲胎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联合检测可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6%和93%,高于其中任一单项检测,可明显提高HCC患者的阳性率。结论 3项联合检测对诊断HCC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307-2308

L-精氨酸对液体保存血小板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林列坤 邓小燕 赵阳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510260 广东省广州市血液中心 510095

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小板4℃液体低温保存体系中添加L-精氨酸对血小板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PRP)5份,每份PRP分为7份平行样品。一份为对照组22℃保存,另一份为4℃保存,其余5份加入不同浓度L-精氨酸溶液,保存第1天到第5天检测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的变化,CD62P表达率最低的L-精氨酸浓度为最佳介入浓度。所有数据经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血小板4℃保存并加入L-精氨酸4mmol/L时每天CD62P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液体低温保存时L-精氨酸的最佳介入终浓度为4mmol/L,在这一浓度下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膜CD62P表达,提高血小板的保存质量。

2309-2310

4143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作者:易伟莲 吴显劲 冯家伍 袁汉尧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广东湛江524001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分布情况,预防交叉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143例住院患者的梅毒抗体。结果不同科室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不同,梅毒感染率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群。结论每个住院患者都应该做梅毒2项检查,这样可以及早发现梅毒并防止其传播;临床医生接触已感染梅毒的患者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2311-2312

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研究

作者:尹悦民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400010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把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4d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个人行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时间为10d。结果治疗后10d时试验组的疼痛分数为2.26±0.78、肿胀指数为5.66±2.06、凝血综合指数为2.36±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疼痛分数为2.98±1.87、肿胀指数为6.98±1.99、凝血综合指数为3.18±1.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试验组疼痛分数、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2313-2314

用末梢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刘光明 黄小兵 陈世豪 李健茹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 广东江门529100

摘要:目的探讨用指端末梢血与用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的可比性以及用末梢血检测HbA1c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311例研究对象同时取末梢血与静脉血,用PDQPLUS全自动HbA1c分析仪检测HbA1c,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12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末梢血HbA1c结果做血糖控制水平分析。对15例T2DM患者在全天不同时间段取末梢血检测HbA1c,与早晨空腹时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用指端末梢血与用静脉全血检测HbA1c的结果相关性显著(r=0.9888,Y=0.122+0.977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27例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27.6%控制理想,32.3%控制一般,40.1%控制效果差。同一天不同时间段用末梢血做HbA1c检测的结果与早晨空腹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P=0.36、P=0.33、P=0.22、P=0.24、P=0.42)。结论用末梢血可以代替静脉全血检测HbA1c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控。

2315-2316

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

作者:王文明 章庆 姚健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悬吊式组(A组)和CO2气腹组(B组),各组20例。全身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司可宁,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醚,静脉泵入丙泊酚,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铵。记录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悬吊腹壁(或CO2气腹)5min(T2)、25min(T3)、停悬吊或气腹后(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A组MAP、HR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eak轻度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MAP、HR、PETCO2、Ppeak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A组相应各个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具有循环更稳定,呼吸更平衡等优点,更适宜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2317-2318

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雪芹 张云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 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止凝血功能指针的变化,了解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将78例宫颈癌患者按病理分期分为Ⅰ~Ⅱ期组(49例)、Ⅲ~Ⅳ期组(29例),采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和62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的FIB、D-dimer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和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T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dime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TT、APT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常伴随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改变,监测患者体内FIB、D-dimer的改变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及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且能为宫颈癌的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提供帮助。

2319-2320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作者:罗斌 张颖 任玉汝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乌鲁木齐830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高血压科 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2321-2321

血清果糖胺测定作为糖尿病诊断单一指标可行性的研究

作者:李元宏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检验系 0322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确诊患者(测试组)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果糖胺水平检测,评价该指标作为糖尿病单一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果糖胺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果糖胺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组果糖胺异常率达94.3%,数值范围(2.51±0.37)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组、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果糖胺试验可以反映患者测定前2~3周前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筛查的灵敏指标。

2322-2323

12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状况分析

作者:袁云华 江华 朱木林 单位:四川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和狭窄及阻力指数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2.5%,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7.5%.97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病变66例,检出率68%;49例血脂异常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病变23例,检出率47%;14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病变5例,检出率3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324-2325

尿蛋白与血尿酸对运动性肾损害评价的互补性研究

作者:郑伟华 黄学忠 刘瑾 林初希 林元来 宓恬 单位: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检验病理科 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与血尿酸联合检测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的互补意义。方法问卷调查某部经2周训练后的新战士167名,并同步检测尿常规、血尿酸和血肌酐。用双向无序分类资料关联性检验方法分析尿蛋白与血尿酸联合检测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的互补性。结果经双向无序分类资料关联性检验,χ^2=2.39,P〉0.05;尿蛋白阳性与血尿酸增高关系密切,程度的Pearson列联系数C=0.1188。结论运动性肾损害可能存在肾小管和肾小球两种不同病理机制损害方式,尿蛋白阳性与肾小球损害密切,而血尿酸增高与肾小管损害更为密切。联合检测尿蛋白与血尿酸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利于早期发现运动性肾损害及评价运动训练强度,可以科学指导运动训练以及防止运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2326-2327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东升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 400052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对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治愈30例,死亡18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诊疗。

2328-2329

血培养联合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华 卿文衡 杨良勇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PCT、hs-CRP浓度,并与血培养结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患儿中PCT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患儿血培养结果与PC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患儿血培养结果与hs-CRP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与hs-CRP均可作为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补充指标。

2330-2331

不同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及鉴定

作者:陈佳红 宋晓萍 孙雪荣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266011

摘要: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进而建立正常子宫内膜的体外模型,同时观察不同月经周期内膜细胞的培养特性。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的12例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培养成功,在不同月经周期取材的内膜标本其培养细胞生长的数量、质量、成活率及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间质细胞CK19染色阴性,Vimentin染色阳性,阳性率90%,阳性细胞胞质呈棕黄色;腺上皮细胞CK19染色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阳性率85%,阳性细胞胞质染成棕黄色。结论本实验成功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了体外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以及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同时认为内膜细胞的各种培养特性不存在明显的月经周期性改变。

2332-2334

宫颈癌患者5项相关指标的表达研究

作者:侯文权 侯文锋 周凌云 徐胜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 223600 山西省太原康明眼科医院 030006 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住院部 223600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病变组织169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上述5项指标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内存在HIF-1α、VEGF、MMP-13、survivin、bcl-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但与年龄、性别、肿块类型无关。HIF-1α、VEGF、survivin、bcl-2与临床分期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MP-13、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中央区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较周边区高,肿瘤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survivin与bcl-2呈正相关,其余无直接相关性。结论 HIF-1α、VEGF、MMP-13、survivin、bcl-2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上述5项指标有望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化疗疗效的评价、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临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