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影响因子:5.03

ISSN:1007-2179CN:31-1724/G4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发行地:上海
  • 创刊:1995
  • 类别:教育类
  • 出版社:开放教育研究
  • 语言:中文
  • 价格:¥19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00433
  • 库存:200
服务介绍

开放教育研究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4-11

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视点——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凯勒教授

作者:张宝辉 张静 单位:《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

摘要:面向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信息通讯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种知识交互形成的“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TPACK)。然而,我国对于技术支持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知识成分的融合与发展问题还处于深化认识阶段。本期访谈嘉宾马修·凯勒(MatthewKoe.hler)教授是TPACK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他将就TPACK研究的起源、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等问题阐述其个人见解。本文希望为我国TPACK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TPACK的国际前沿信息,为提升我国教师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提供启发。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发展战略
12-18

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

作者:王一兵 单位: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高等及远程教育专家

摘要:2012年6月起,教育部先后批准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和云南开放大学。中国开放大学在建立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办开放大学,如何管理开放大学,如何保证质量等。本文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思考。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理论探究
19-28

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反思与再构:基于实践的取向

作者:李茂荣 黄健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200062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 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工作场所学习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然而,如何界定工作场所学习是该领域的根本问题。受个体认知学习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人将工作场所学习理解为“非正式学习”、“与工作相关及为了工作的学习”或“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而忽视了它“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学习和依靠实践学习”的本质特征。根据“基于实践的取向”的思想,工作场所学习可以被重新界定为发生在“工作实践场”中的学习,它重在发展参与工作实践所必需的胜任能力,并且参与实践本身是创造、获取、转化和重构“实践中的知识”以及维持实践、变革实践的方式。对这一概念的反思、追问与再构,有助于对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边界、研究问题和方法论等重要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29-34

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新阶段的多维透视与思考

作者:郑旭东 严莉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从多元文化与历史的视角辨析了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认为:教育信息化应被视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在研究中面临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我们必须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出发整体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宏观价值和意义,并以赛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会议综述
35-40

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作者:张聪 王惠 李玲 林月姣 曹宇星 胡小勇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2012年12月,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围绕“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专家学者从专业定位、学科建设、实践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研讨。本文对大会提出的理念、技术和成果作了梳理。

41-48

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第二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述评

作者:丁杰 蔡苏 江丰光 余胜泉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5

摘要:第二届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国际教育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作为反映STEM教育研究国际前沿水平的研讨会,集聚了国内外STEM教育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最具创新性的STEM教育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本文梳理了STEM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创新应用成果,反映了国际STEM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趋势。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教学设计
49-59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开放共享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教学为例

作者:陈敏 余胜泉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5

摘要:在当代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从接受认知的教学范式到建构认知教学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教学范式转变,开放共享已成为未来网络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开放课程不仅意味着网络访问的开放,更突出表现在内容来源、内容本身、课程内容结构、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信息来源、学习过程、学习情境、学习评价、师生角色的开放。只关注内容管理的传统教学平台已无法满足新形态开放课程的需求。学习元平台弥补了传统平台的不足,协同编辑、KNS网络、基于过程性信息的评价等特色功能为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开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笔者以“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为例,基于学习元平台开展开放共享课的设计。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多名教师轮流授课的方式,在整体结构上强调课程内容来源以及内容结构的开放;在教学设计上强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信息来源的开放;在实施环节中强调课程访问权限、教学指导理念、学习情境和师生角色的开放;在评价上则强调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过程性评价。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60-68

用户接受未来课堂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许亚锋 陈卫东 叶新东 王麒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苏州科技学院传媒科学与技术系 江苏苏州215009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未来课堂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国内外研究者依据基本理念和定位已经构建了多个未来课堂环境,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环境能否被使用者所接受,而关于未来课堂的用户接受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鲜见,更没有形成完善的用户接受模型。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并结合未来课堂的特性,探索影响未来课堂用户接受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经由在我们所构建的未来课堂实验室进行学习的91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得知外生变量兼容性与自我效能感通过感知易用性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参与性通过感知愉悦性和感知有用性影响行为意图,感知愉悦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行为意图的直接变量,其中以感知愉悦性的影响力最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并优化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69-78

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

作者:陈纯槿 王红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75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与纯粹的网上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否更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利用元分析法,对近十年国际上关于混合学习和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47个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混合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混合学习的合并效应值为1.423,显著高于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网上学习的合并效应值1.075;混合学习之所以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更有效,主要缘于新的协作技术与直接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混合学习比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更有效的发生条件除了采用先进的协作技术外,更集中地表现为混合课程与教学的异质性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额外学习时间。这一发现表明,混合学习的积极影响并非取决于教学传递介质本身;混合学习和纯网上学习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是显著有效的,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传统的面对面接触学习仍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模式。

79-84

高校教师开放课程资源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王爱华 吴红斌 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创的开放课程运动丰富了因特网上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促进了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在开放课程建设中,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是开放课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高校教师自愿开放课程资源的相关因素。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的属性影响创新扩散的速度。本文选取创新的四种属性即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和可观察性,研究教师对创新的四种属性的认知是否与教师开放课程资源相关。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部分北京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大部分被调查教师认可开放课程的相对优势;教师对开放课程相容性的认知与教师开放课程的情况相关;教师对开放课程复杂性的认知越低,越趋向于开放课程资源。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本文针对高校鼓励教师课程开放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宣传开放课程的相对优势,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上网的需求,降低开放课程的复杂性等。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教师教育
85-92

远程教学课程团队成长特征刻画及效益分析——以“人体生理学”课程团队为例

作者:赵婷婷 尹志英 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 北京100031

摘要:本研究从远程教学课程团队的内涵出发,以《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为例,定量刻画团队现状特征及成长轨迹,并基于课程受益率、实考率、及格率等指标分析团队运行对教师成长及教学质量的影响,剖析远程教学课程团队建设发展的问题及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团队成员集中于30—49岁的教师群体;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40.74%;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比例超过半数;团队成员平均负责5门课;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以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主;团队成员能够辐射到的教师群体总数达81人;2)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两个时段内的省(市)成员规模变化强度均为正值,说明团队在两个时段内省(市)成员数量均为增长态势;3)团队成员的平均课程受益率为0.61,产生外溢效益波及到58门次其它课程;3年问参与团队活动的省(市)实考率上升显著,而非团队省(市)下降明显;学生考试及格率稳中有升,达到80%以上,高于非团队省(市)的78.36%。

93-101

教师教学决策层次模式的个案研究

作者:卢锋 徐晓东 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 江西井冈山343600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课堂教学是不确定情境下的复杂过程,教师如何应对教学的不确定性涉及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教学决策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本研究综述了教师教学决策研究的发展脉络,并对教学决策模式进行了简要述评。本研究期望构建一个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教学决策模式,从而提出促进教师教学决策能力提高的策略和方案。根据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一位熟手型小学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刺激回忆等方式收集与个案教师教学决策有关的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资料。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进行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研究发现:个案教师的教学决策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个案教师的教学决策体现为常规、案例和教学机智三种机制;教师知识是影响个案教师教学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提到的教学决策层次模式指当课堂教学中教学决策的任务环境的复杂程度不同时,教师在教学决策中所反映的决策机制也不同,根据任务环境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表现为常规、案例和教学机智。最后本研究根据教学决策层次模式提出了促进教师教学决策能力提高的策略。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技术支撑
102-107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生态化视角及技术架构

作者:王民 顾小清 赵春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上海20004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上海200062

摘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问题,本文从生态化视角梳理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过程,构造了数字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和共享理论框架,建立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生态、共享生态与共建共享生态模型,进而深入研究各生态模型涉及的各种要素、对应关系及运作机制;同时,引入Web2.0及云技术,勾绘了生态化共建共享的技术架构,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外国教育
108-1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T促进教育发展相关项目分析

作者:王荣 曾海军 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北京100875

摘要:作为一个国际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全民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一直重视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的潜力。为了更好地应用ICT促进教育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政策、终身教育、教师教育、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信息共享等方面实施了系列项目,开展了研究、培训、信息传播和网络联系等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网上文献,结合笔者所在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开展的ICT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项目,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以来在ICT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开展的主要项目,并分析了其目的、对象、方式、内容、技术手段、成果、经费来源和合作伙伴等特征。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开放视点
F0002-F0002

大学与技术

作者:文青

摘要:窗外,春戏枝头,百花闹春。这本杂志里,则有另一番“春”意。首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修·凯勒给我们送上了“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这一理论把教师应用技术需要的三种知识:技术、学科内容和教学法融合在一起。马修认为,直接教授技术的使用对教师来说是无效的,应该通过设计学习技术。因为设计课程的时候,教师就“要开发、教授的课程内容、考虑怎么教以及用什么技术去教的教学法”等。这种做法,不失为教师应用技术打开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