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影响因子:5.03

ISSN:1007-2179CN:31-1724/G4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发行地:上海
  • 创刊:1995
  • 类别:教育类
  • 出版社:开放教育研究
  • 语言:中文
  • 价格:¥19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00433
  • 库存:200
服务介绍

开放教育研究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4-10

教所不能教,学所不能学——访伦敦知识实验室主任理查德·诺斯教授

作者:张轶斌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外语系

摘要:理查德·诺斯教授(Professor Richard Noss)是伦敦知识实验室的主任,数学教育教授,获纯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教育博士学位。同时,他还是英国数学及应用学会特邀会员、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数学家联盟外籍院士及奖章获得者、欧盟万花筒(Kaleidoscope)项目的共同创始人和科学执行经理(该项目是欧盟卓越网络计划“以技术增进学习”项目的一部分)、英国“以技术增进学习”研究项目主任、运用计算机辅助数学学习领域国际期刊主编、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级研究员等。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环境设计学习数学概念。理查德主持完成以技术增进学习、数学及在工作场所学习为主题的研究项目20多项。目前,他领导的MiGen项目旨在设计和应用智能学习环境支持11-14岁学生学习数学。伦敦知识实验室由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与柏贝克(Birkbeck)学院2004年合作组建①。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于教育研究院文化、交流与媒体系以及柏贝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伦敦知识实验室旨在应对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了解不断变化的学习、知识、媒体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力图设计能够持久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沟通的系统。知识实验室的创建得益于英国政府资助的600万英镑科研投资基金。目前,该实验室有50多名研究人员。伦敦知识实验室是个独特的跨学科合作机构,汇聚了来自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希望由此能够提供崭新的学习方式系统。伦敦知识实验室开展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主要聚焦于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范围覆盖中小学、高等学校、博物馆、社区以及在线等学习环境。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课程、测评和技术;界面、智能系统和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和�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本刊专稿
11-19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

作者:陈向明 王志明 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871

摘要: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投入,各省市根据地区实际状况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然而,教师培训制度和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浮现出来。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国教师培训制度和实际运作情况,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东、中、西部)开展了调研。样本覆盖11个省(直辖市),并兼顾了城乡以及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培训者、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研究共回收教师问卷9,197份,培训者问卷298份;访谈300余人,观察了各类培训课堂及中小学课堂,并收集了大量实物及政策文本。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层级的中心在逐渐下沉,校本研修已占最大比例;培训的内容理论太多,而且仍采用大班讲授的方式,很难满足教师对教学实际操作的需求;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机会明显少于城市教师,用于培训的经济支出负担过重,而且出现了“中部低洼”现象;培训者培训严重不足,自身的专业发展难以保证。研究建议:建立开放、有序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改进培训的激励和评估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的财政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投入。

20-25

中国成人教育会终结吗?——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重大危机与挑战

作者:吴遵民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终身教育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摘要: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特立独行,任何教育活动或概念的产生亦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三十年前,中国以“成人教育”替代“工农教育”,就是为了解决“”期间因普通学校的关闭而出现的大量文盲与半文盲问题。三十年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学校运作正常,尤其是伴随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深入之际,成人教育遭遇新的危机与挑战,它的存废或转型也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本文聚焦当今时代背景下成人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与考验,同时就其未来发展趋向及如何克服危机并完成自身改革转型提出建议。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终身教育
26-31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十年:历程、特点与规律性

作者:叶忠海 张永 马丽华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从阐述近十年来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历程及其阶段入手,分析了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性。文章首先将历程分为准备起步阶段、积极探索阶段和发展提升阶段,然后从运行机制、推进策略、重点建设和保障措施的角度分析了其基本特点;最后探讨了其基本规律性。文章认为:学习型城市发展取决于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城市社会活力的激发,受制于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和水平,以及受特定的地域空间所制约。

32-39

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

作者:袁雯 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200003

摘要:上海自1999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历程,从政府主导、法制建设、体系与资源建设、学习型组织与社团发展、文化发展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创建工作重点,指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模式创新与学习模式创新等是上海推动学习型城市发展的重要经验。而未来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将通过新一轮体制创新与理论创新,追求融通、优质、普惠等更高远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目标。

40-46

学习文化的人性优化功能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作者:丁念金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上海200234

摘要:学习文化是积淀了文化精神的各种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属性。学习文化优化人性的依据有三:优化人性是必要的;优化人性是可能的;学习文化对优化人性中起核心作用。学习文化的人性优化功能的构成有四个方面:改进入的生理结构;调节人的需要;塑造人的心智;改善人类生态。实现学习文化的人性优化功能的主要方略有:在学习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将素质文化置于学习文化的核心;将形成健全人格作为学习的基本宗旨。学习型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学习文化的人性优人功能。

47-52

终身教育:杜威的观点

作者:伊万·A.斯诺克 单位:梅西大学教育系 新西兰

摘要:一、引言约翰·杜威发表于1897年的《教育信条》(PedagogicCreed)开篇就激动人心地说道:“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在人出生之际就无意识地开始了。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通过这种无意识的教育,个人便逐渐分享人类成功积累下来的智慧资源与道德资源。”(Dewey,1971,Vol.5:84)之后,他进一步指出:“我相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53-59

大数据时代E-learning融合式学习框架——学习的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的实现途径

作者:吴战杰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E-learning在规模效应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学习者个体的支持还严重不足。以大数据、社会网络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基于对E-learning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学习理论、学习模式、技术框架、资源建设等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融合式学习和建立E—learning的统一分析框架。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持融合式学习的开放式服务技术框架。

60-67

数字教材关键要素的定位与实现

作者:孙众 骆力明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100048

摘要:在数字化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教材已成为支持课堂及课外学习的新型学习形态。然而,数字教材中的关键要素该如何定位并加以实现,才能满足学习者群智学习和个性学习的需要?回顾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已有研究,结合数字教材的阶段特点及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实现下一代数字教材设计与开发的“三层次五要素”。其中,三层次是指内容层、交流层和生成层;五要素是指与学习目标聚焦度高且可智能推送的学习资源,符合学科特色且实现离线使用、在线更新的学科工具,与资源实现多对多关联的学习活动,支持人际交往的社会认知网络,实现按需生成的个性化教材。

68-73

电子书包满意度与需求调查——基于一线教师的视角

作者:江丰光 郑娟 贺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教师作为电子书包的第一使用者,了解其对电子书包的态度对电子书包未来设计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了解教师对AiSchcol电子书包的满意度和需求,以期对未来电子书包的设计和开发有所启示。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发展战略
74-83

教师视野中的高校课程国际化——基于对中英大学教师的调查

作者:蒋玉梅 孙志凤 张红霞 单位: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南京210093

摘要: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大学在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方面已初见成效,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为了了解中英两国大学在课程国际化认知及实施策略上的差异,本研究对中英两所知名高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的课程国际化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英国高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对国际化的认知上,两校表现出发展中和发达国家视角的差异、学术驱动与商业驱动特征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导向与文化/社会导向的差异;在课程国际化的建设策略上,两校在成熟性和多样性上具有显著差异,中国大学相对英国大学而言在课程国际化的规划和管理土缺乏系统性,在实施策略上缺乏多样性,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曲.相对不够。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技术支撑
84-95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

作者:贺斌 薛耀锋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062 江苏教育学院南通分院数理系 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备受国内外相关机构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日趋活跃。网络学习空间是指经过专门设计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构建的支持学习发生的虚拟空间。为了多角度、多层面、多用途地审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全景”,本文从学习文化、资源形态和应用场合三个正交维度给出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在学习科学关于人类学习本质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炼出网络学习空间的一般设计原则,以指导其有效设计。独立、控制与投入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个人学习空间鼓励并赋权学习者自主管理空间、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序列开展学习、自愿投入适当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这使得它成为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范型之一。本文以“世界大学城”为例,深度剖析了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诉求。因此,本文研究结论将为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现实需求的学习空间提供有益参考。

96-103

生成性学习资源进化评价指标设计

作者:杨现民 余胜泉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江苏徐州221116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5

摘要:学习资源评价是引导资源建设方向、提高资源质量、促进优质资源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手段。当前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更侧重于资源终极质量的评判,少有对资源进化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也无法预测资源未来的进化效果。本文从“进化”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已有资源评价规范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了生成性学习资源进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资源内容、资源结构、标注规范、资源教学性、资源活性)和22个二级指标。本文依据该指标体系编制了相应的资源进化评价量表,并在学习元平台进行了试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能对资源进化评价提供系统指导;资源进化评价量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评判资源讲化的结果和讨程.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104-111

移动学习的接受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的调查

作者:刘爱军 刘竹清 褚昭昂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南京210095 华威大学国际制造中心 英国CV47ES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香港999077

摘要:移动学习被称为下一代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因其使用环境的多样性和便携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移动学习的发展,本文从移动设备、移动学习行为、学习资源和认知情况四方面对190位南京市市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移动学习已被广泛接受。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利用手机订阅、登录SNS社交网、安装学习软件等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文本和多媒体课件学习是移动学习者喜欢的方式。QQ、MSN、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是移动学习者交流的主要方式。专业资源少、使用不方便是导致用户不满意的主要因素。居民对于移动学习充满期望,认可移动学习的所有优势。对新学习模式不适应、认为移动学习只是辅助的学习手段、学习效率低是居民不愿意进行移动学习的原因。设备不合适是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者的年龄、教育程度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有一定影响。

112-119

中国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维度和模型构建

作者:王晓楠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热情的不断高涨,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界定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是这一研究的首要问题,关于该主题的实证研究在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并不多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假设维度和模型;然后基于国内开放大学系统、港澳台地区远程教育机构的133份中高层领导和专家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SPSS19.0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修正和完善了假设模型,从而得出中国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维度包括文化、学术、社会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本研究可为开放大学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实践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