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 ISSN:1007-2179

  • CN:31-1724/G4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开放教育研究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4-11

开放学习者模型:让学习者参与构建——访国际知名教育人工智能专家朱迪·凯教授

作者:危怡; 胡梦华; 胡艺龄; 顾小清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兴起,学习者的画像变得更加精准、全面。如何从丰富的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使其价值最大化是构建学习者模型的核心。传统的学习者模型虽然能为学习系统提供各类信息,但未赋予用户访问权限,用户无法参与模型的构建与控制。为更好地支持学习,实现学习过程的透明化,需要将学习者模型向用户开放。其开放的对象广泛,且意义不仅局限于基本的可视化。本期高阶访谈有幸邀请到国际知名教育人工智能专家朱迪·凯(Judy Kay)教授分享开放学习者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经验和见解。朱迪·凯教授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教育人工智能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联合主编,研究领域为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和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重点是创建个性化终身全方位学习的基础设施、工具和界面,核心是开放学习者模型的界面设计,使用户能通过界面参与学习者模型构建。她在《教育人工智能国际期刊》《用户建模与用户自适应交互》(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个人与普适计算》(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计算机科学教育》(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40余篇,并在界面研究方面创建了自然用户交互(Natural User Interaction)软件框架,为人们使用桌面、墙面等大型交互平面提供了新途径。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专刊专稿
12-18

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目标内涵与行动策略

作者:袁雯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上海200433

摘要:我国开放大学在五年多的改革试点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放大学建设进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时代",亟需从精准"落地"的角度,围绕"新型高等学校""中国特色"和"一流"等关键词来确立新的历史方位。"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方位,"中国特色"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一流"则是开放大学跻身世界知名开放大学的必然途径。对标新目标和新坐标,我国开放大学需要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再出发,积极探索支撑新型高校发展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加快形成以"适需有效"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尽快推动建立完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大力度建设支撑一流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全社会推进实施融通衔接的学习制度,以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向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迈进。

19-26

模块化、灵活化、全球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学习范式”转型——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案例探讨

作者:刘海燕; 常桐善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高教研究所; 江苏南京211815;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美国奥克莱94607

摘要: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急迫诉求。信息技术既是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也为转型提供了方法、手段、文化上的支持。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大学课程模块化、教育模式灵活化、发展战略全球化的探索,努力打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我国大学应积极借鉴,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全面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27-37

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核心概念与基本内容

作者:玛雅·比亚利克; 查尔斯·菲德尔; 金琦钦; 盛群力 单位: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课程再设计中心框架(CCR框架)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鉴别和聚焦学科内和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在借鉴诸多聚焦概念的设计框架基础上,该框架探索了如何将内容与概念相适配,以便在知与行之间达成平衡,促进知识迁移。在学科范畴内,该框架主张从学科、分支、主题和话题四层次分解和确定基本内容与核心概念。课程的基本内容必须考虑社会变化,适当增加和删减内容。此外,该框架也强调要在课程设计中嵌入跨学科主题,采取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因为学科自身就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38-49

学习范式的嬗变:工作方式演化的视角

作者:于文浩 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200433;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200083

摘要:学习范式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个群体对学习相关活动的共同心智模式。不同的学习范式将影响我们对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的倾向和选择。本研究从工作方式演化的视角,对创客工匠、批量生产、流程改善、规模定制和互联共配五种工作方式对应的市场价值、知识类型进行历时性阐释和分析,并由外而内考察了实践中学习范式的嬗变轨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炼了与这五种工作方式相对应的五种学习范式,即单创范式、获取范式、参与范式、共创范式和生态范式。结合以上四个维度(工作方式、市场价值、知识类型和学习范式),本研究建构了一个整合20个要素(4×5)的"工作—学习罗盘",凝练为四个维度并具有跨维协同性,罗盘每环的跨维协同都是一个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闭环。该罗盘体现了无形的智力资本和有形的组织资本之间的互动,体现了需求驱动与供应驱动之间的平衡。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创客教育
50-58

美国STEM研究生合作培养的特点与启示

作者:赵慧臣; 马佳雯; 马悦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STEM研究生的培养不只是学校的职责,还需要高校、研究机构、中小学等的合作。本文通过解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K-12教育中的STEM研究生(GK-12)项目指南》,探讨STEM研究生合作培养的多元模式、组织结构、人员招聘、实施要素、项目评价等。文章最后提出了美国STEM研究生合作培养的启示,包括:注重研究生合作培养的可持续性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严格选择研究生培养的合作伙伴;形成优质的合作关系;科学评价合作培养的效果等。

59-67

教师STEM网络教育平台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基于华南师大Wise平台的调查

作者:方旭; 张新华; 李林 单位: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深圳市新安中学第一实验学校高中部; 广东深圳518103

摘要:STEM网络教育平台有很多优势,但调查发现,教师对其使用水平仍需提升。为此,本研究首先根据UTAUT模型,结合访谈及STEM网络教育平台的特点,构建了教师STEM网络教育平台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其次,对教师使用华南师范大学Wise平台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使用STEM网络教育平台的行为意向和促成条件两个变量与行为水平正相关,绩效预期与行为意向正相关,努力预期和社群影响均通过绩效预期与行为意向正相关,相关路径系数受性别、教龄、使用经验和自愿性的调节,所提出的18个研究假设中,有11个通过了检验,所构建的模型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度为74.1%。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文章对STEM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前沿
68-76

探究社区量表中文版的编制——基于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作者:兰国帅; 钟秋菊; 吕彩杰; 宋亚婷; 魏家财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大学技术促进学习创新研究实验室;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探究社区理论模型是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领域一个动态的、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模型。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开发与编制了探究社区量表中文版。数据收集阶段分别回收两批施测样本数据,共452份有效问卷,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达到0.955。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7个题项的探究社区量表中文版的三个因子:认知存在感、教学存在感以及社会存在感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证明包含27个题项的三因子结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中国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研究提供测量工具的支持。

77-84

在线学习力测评工具的开发与验证

作者:李宝敏; 宫玲玲; 祝智庭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 上海200062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是网络学习者适应时展、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研究网络学习者学习力,开展在线学习力测评,对提升他们的在线学习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对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发展测评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专家论证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构建了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模型,并通过项目分析、探究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验证,研制了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量表。综合多轮验证与检验,验证基于此模型开发的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工具,为我国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发展与测评提供依据。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85-93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

作者:李硕豪; 耿乐乐; 富阳丽 单位: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影响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为了预测我国中长期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毛入学率、在校生数的变化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文章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王广州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对2017-2040年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进行预测,并基于1990-2016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建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Logistic预测模型,依据适龄人口和毛入学率对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4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本呈指数震荡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未来20年将实现从初级普及化到高级普及化的历史性变革,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稳步增加。

94-101

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张晓梅; 王薇; 钟志贤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莆田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莆田351100; 江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稳定场所,是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学习者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基地进行科学评估有利于规范基地建设标准、考核实践教学过程、引导基地建设方向、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本研究以J省广播电视大学所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等,建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评价指标做了两次优化,最后通过科学统计并验证专家的判断数据,得出各级指标权重并通过了信度与效度检验。所构建的面向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43项观测点及对应权重。研究发现,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应该把制度保障当作促进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把过程评估视为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不仅要重视基地的教学职能还要关注其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探索共建共赢机制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终身教育
102-112

美国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分布特征、热点与知识基础——基于美国三本SSCI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作者:蒋鑫; 洪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工作场所学习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已颇为丰富。本研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美国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三本SSCI权威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美国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知识交叉明显,与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关系最为紧密,已形成以卡拉翰为代表的权威作者群;研究热点较多聚焦于组织、管理和绩效等主题,对领导力问题的关注稍显不够,已初步形成组织研究、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非正式学习研究三大主流方向;美国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存在一些经典文献,自我效能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经济学理论等为美国工作场所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献法、量化法成为美国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自我效能、经济学、文献法等背景知识必将持续受到关注。

113-120

老年学员网络自信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作者:马丽华; 丁沁南; 张永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摘要:网络自信对老年人的网络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鲜有研究讨论这一主题。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泛在学习环境下老年学员网络自信的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表明:上网设备与网络环境对网络使用时间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使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随着网络能力的提高和使用时间的增多,老年学员对网络使用的认同程度也随之增高,最终在网络认同和网络能力两方面的影响下,老年人网络自信显著增强。因此,泛在学习环境下激发老年人的网络自信,需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注重提供网络设备及其使用培训提高老年人网络应用能力,还要在内部及行为影响因素上增强老年人对网络的认同感和网络应用能力,帮助老年人消除技术造成的学习壁垒。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编余札记
121-121

体制与机制

作者:众告

摘要:这是改革进程中一组耳熟能详的热词。说它重要,因为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硬骨头"。说它纠结,因为自2012年我国开放大学挂牌以来,体制机制就是一只"烫手山芋",令人焦虑。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开放视点
122-122

知识与研究

作者:文青

摘要:据《自然》最新报道,2017年中国发表SCI论文30万余篇,连续两年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这么巨量的研究论文生产了多少知识?产生了多少新的发现?提出了多少理论?恐怕也是让人吃惊的。教育研究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为什么教育研究数量可观,生产出的知识或提出的理论却又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