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 主办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 ISSN:

  • CN: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

抗战文化研究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本辑关注:桂林“文化城”
1-13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桂林“文化城”的传播

作者:魏华龄 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

摘要: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桂林得到广泛的传播。书店销售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广西师专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李达、邓初民、沈志远等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写作。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读物在桂林的传播,其品种之多、读者之众以及影响之大,在桂林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14-48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文化变迁

作者:黄伟林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

摘要: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抗日战争中,桂林最初是一个'古旧、没落、穷困'的城市,出于备战的需要恢复了省会的地位,全面抗战的爆发,桂林开始了'文化飞跃',随着广州和武汉的沦陷,桂林成为多元力量汇聚的'文化城',皖南事变之后,桂林成为多元力量相持的'文化城',香港沦陷之后,桂林成为风云变幻的'文化城',而豫湘桂战役,使桂林'文化城'在巅峰状态走向陷落。本文通过爬梳当年有关桂林城的大量史料,通过'以史见史'的方法,力图呈现一个真实而有深度的桂林'文化城'。

49-55

“文化城”桂林的抗战美术宣传活动

作者:贾向红; 吴继金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党总支; 湖北美术学院马列主义课部

摘要:随着广州和武汉的沦陷,桂林成为多元力量汇聚的'文化城',大批进步美术家来到桂林,开展了举办展览、出版刊物、创作作品等抗日美术宣传活动。壮大了抗日文艺运动和桂林'文化城'。

56-64

桂林抗战文化史料收集、研究与开发概况

作者:文丰义 单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

摘要:桂林抗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历史产物,在宣传抗战、动员抗战、鼓舞抗战、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方面发挥过积极、特殊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大觉醒和抗日斗争进程。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不同时期取得不同的成就,但如何结合现实,服务当代文化建设,更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填补空白,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思潮与运动
65-74

抗战时期文化建设指导思想透视

作者:何立波 单位:陆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政基础系

摘要:抗战期间,通过总结文化实践活动的经验,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抗战文化思想阐述了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明确了抗战文化的指导方针、性质、方向和任务。为实施抗战文化思想,提出了开展抗日文化运动、建立抗战文化统一战线、组建抗战文化队伍、实施国防教育政策等策略方针。的抗战文化思想体系,具有先进性与广泛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继承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提出的抗战文化思想,壮大了抗战力量,宣传了党的主张,推动了国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形成多样性的文化局面。

75-89

“民族魂”:鲁迅葬礼的抗战动员

作者:汪琪 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鲁迅的逝世在上海各界引发了巨大震动,其葬礼在救国会等党派要人组织下走向抗战动员。沪上群众对此纷纷做出积极响应与互动。组织者通过对葬礼游行路线、挽歌口号、遮棺旗等空间、话语的意象构建,在不断丰富'鲁迅'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又为参与者抗战意识之唤醒提供了精神刺激与表达场域。参与者的'被动嵌入'渐变为能动表达,组织者的主动领导行为亦渗透了从众参与的元素,双方共同推动了这一动员的进程。

90-107

“抗战建国”与官方民族主义的两面性——1940年代的三民主义文学批判之三

作者:洪亮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抗战后期,由张道藩等国民党官方文人提倡的、以《文化先锋》《文艺先锋》为主要阵地的三民主义文学一直面临着种种合法性危机,而其提倡者掩盖这些危机的方式,就是利用民族主义话语。但是,这种被官方'收编'的民族主义却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刊物对'抗战建国'的表现,就将这种两面性体现得分外明显:一方面,《文化先锋》《文艺先锋》上发表了大量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即使艺术水准参差不齐,其中所传达出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仍能够感动读者;另一方面,两个刊物上大量反映'建国'问题的文章和作品,却有意无意歪曲了'建国'一词的内涵,甚至成为替专制政府辩护的借口。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官方民族主义是如何以'攘外'之名行'安内'之实的。

108-122

抗战时期梅贻琦抗战教育思想略论——兼议《大学一解》的台前幕后

作者:杨立德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1941年,梅贻琦在西南联大发表《大学一解》演讲,被认为是西南联大办学的宣言书,《大学一解》传达了梅贻琦的抗战教育思想。解读《大学一解》的台前幕后,能体会到梅贻琦执掌西南联大是多么的不容易。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人物研究
123-133

抗战时期盛成在桂林的文化活动

作者:李建平; 黄伟林 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抗战时期,盛成来到桂林,在广西大学任教五年多,还参与了筹建文协桂林分会和中苏文化协会桂林分会、开展抗日文化演讲、撰写抗日文章等大量爱国抗日文化活动,推进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

134-142

何家槐的苏联工厂史翻译及其影响

作者:袁斌业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工厂史是由高尔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倡的一种新文学体裁,是记述工厂、矿区工人群众工作、生活和斗争历史的作品。何家槐是我国首译苏联工厂史的译者,他从抗战时期到50年代初陆续把部分苏联工厂史作品译入我国,对我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工厂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3-161

不该被遗忘的广西本土画家徐杰民

作者:杨益群 单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摘要:桂林抗战美术是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徐悲鸿、丰子恺、李桦、黄新波等为首发起的桂林抗战美术活动,声势浩大,成效卓著,更为广西培养了一批美术骨干力量,著名画家徐杰民便是其中之一。在他们的悉心教导、扶持和影响下,徐杰民确立了写实主义创作方向,创作了富有战斗性、思想性的版画作品和理论文章,主办美术刊物,热心美术教育事业,积极参加抗战宣传活动,遂成桂林抗战美术运动的得力干将。尤为可贵的是,徐杰民以桂林东道主身份,紧密团结客桂的抗战文艺家,书画交谊,广集史料,堪称我国抗战文化资料收藏大家。其藏品因故散失殆尽,但其事迹不该被遗忘。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文本论析
162-173

东北抗战文学的独特价值

作者:张中良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摘要:东北抗战文学的作者远不止东北作家群,文学阵营的新与旧、雅与俗、官方与民间、前方与后方、军人与文人,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交锋,此时有怎样难以避免的纠葛,当国家危难之际,各方都能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时代大潮之中,书写东北抗战文学,文学协同、文化统一走在了政治联合、军事携手前面,东北抗战文学的统一战线开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统一战线的先河。文学密切关注白山黑水的抗日斗争,见证了坚持14年之久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战历史,见证了中国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哨战,并且坚持到最后胜利。东北抗战文学表现出社会历史之复杂与心理世界之幽邃,在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方面也呈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观,其丰厚意涵与多彩审美正是中国抗战文学的缩影。

174-186

对日本士兵手记中有关侵华战争言说的剖析

作者:赵伟 单位: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抗战时期,不少日本士兵手记经中国作家翻译、出版。这些手记包括日记、书信等多种形式,题材大致包括正面战场及占领区的军事、生活活动。日本士兵手记勾勒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描述了作者的战斗体验,抒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中国军民抗战之英勇与牺牲也得到反映。通过手记可知,日本士兵对侵华战争态度不一,有支持亦有厌倦与无奈。借助日军书信、日记,日本国民对战争之态度也可见一斑。翻译日军手记,译者或立足民族话语,或利用阶级学说,宣传各有侧重,译笔则多简练、质朴。结合日本士兵手记,日军形象更加具体,抗战叙事更加生动、丰富。同时,通过中国作家的选择、编译及解读,日军手记与抗战文学亦产生关联,相互补充。

187-193

王鲁彦抗战小说中的军人性格刻画

作者:裘宇涵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摘要:王鲁彦的抗战小说,对从农民转变而来的军人群体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抗日战争唤醒了农民的国家意识,他们满怀爱国热忱与牺牲精神,弃农从军,走上抗日战场;性格的优点缺点在战争中显现出来,战争的大熔炉也给予其性格成长的机遇。抗日军人在被乡民误解时虽然难免郁闷甚至气愤,但自身的农家出身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乡民的误解,主动改善军民关系,携手抗战;儿童在军民关系的变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出版与传播
194-203

全面抗战时期出版物主题类型述略

作者:马超 单位:不详

摘要:本文对全面抗战时期各类出版著作进行了回顾梳理。研究发现,抗战时期出版物的主题主要聚焦在分析日本问题、介绍作战技巧、宣传抗战政策、文艺动员鼓舞、引介苏联经验、阐述国际形势、关注经济民生、重视基础教育八个方面。而当时出版界的中心工作都是围绕顾全国家大局、服务抗战工作、紧跟实际需求来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