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理论与改革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ISSN:1006-7426

  • CN:51-1036/D

理论与改革杂志

理论与改革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探讨
5-8

不同视域中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关于“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性思考

作者:苏海舟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民主制度实践具有特定的文化与社会内涵。从制度原则到制度实践,民主政治的实现必须以这两个层面推动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在当代现实性意义下,“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以代表权、权力效率及选举程序等方面的完善为基础。

9-12

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机制的再造

作者:李继力 单位: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部; 中国上海200233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民主化起步的一个主要平台。已经成为联结民主理念与宪政实践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和出发点。完善人大制度首先应当关注代表选举产生机制。我国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机制在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有瑕疵之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非良性互动。这种非良性互动使得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难以脱颖而出。因此有必要对人民代表的选举产生的机制进行再造.如规范选举管理事务机构:改进候选人的提名程序和介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选举制度和扩大选民知情权应作为选举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等。

13-16

论代议民主的本质在运行中的彰显——析修正民主理论认识的局限

作者:梁木生 单位: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公法学院教授;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以人民主权为价值支撑的代议民主在实践运行中所暴露的缺陷。被以熊彼特和达尔为代表的修正民主论者概括为民主价值的“消解”,他们同时将这种民主阐释为程序民主与多元民主。这是对代议民主制度运行的误读。代议民主是人民主权不能直接张扬时。人们按公众控制国家权力之所有权.委托特定社会成员行使国家权力之使用权的代行理论设置的运行方案。虽然这一方案限制了人民主权之价值的政治张扬。但它没有消解民主的价值。并且通过政治者的公众选举、权限的严格规范和滥用权的严厉制裁。多维它地彰显着人民主权的民主本质。

17-18

政府危机管理中公民有序参与的路径选择

作者:韦朋余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离开了公民的有序参与,政府危机管理的有效性将变得不现实。政府应发挥更多功能以扩大和规范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政府必须: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危机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双向责任约束保障公民参与政府危机管理的有序性;科学规范危机动员机制:通过规范化的预警措施避免无序参与;及时改进危机决策反馈机制:通过良好的沟通实现良性的互动,为公民有序参与创造良好的平台。

19-21

契机与挑战: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政治发展

作者:曹峰旗; 王海稳 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宁波31510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农业税制度对农村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后农业税的时代来临为农村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契机.主要表现在,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为乡镇政府职能与理念的转变提供了动力与契机。但这种契机是潜在的,更多是压力与方向性的选择,应对后农业税时代农村政治发展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22-24

政治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冲突——基于对甘肃省东部景张村的实证分析

作者:慕良泽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东部景张村的实证调查,以景、张村的合并为重点分析对象.探讨了其政治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内部不均衡以及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向——乡村社区重建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认为,村民自治中所渗透的社区治理是社会自组织力量发育、完善的温床。而单从行政效率出发试图通过村组合并整合乡村社会的行为,不但没有减少行政成本.而且抑制了村民自治向纵深发展。政治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冲突的解决出路在于改革乡镇政治治理结构。只有贯彻社区治理才是最终走向城乡一元化发展的途径。

25-27

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架构

作者:万慧进 单位:浙江大学; 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如何发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称及制度不对称制约了农民创造力的发挥。通过完善村务公开的制度架构,让农民群众现实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可以强化他们的村庄共同体观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

28-30

新农村建设农民自主参与问题分析

作者:陈晓莉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我国两亿四千万农户、八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积极、高效地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农民的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对乡村农民参与的一种社会动员。发扬民主,让农民有效参与同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是决策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本文观察和分析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自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制.

31-34

现代政党技术化转型及借鉴分析

作者:刘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政党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议会内清谈政党、和意识形态的群众性政党都是政党转型的阶段和结果。当代政党转型所呈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淡化、选举的市场化、政党权力结构的倒置以及政党组织两极化等特点说明政党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型.其背后所蕴藏的问题及其正面和负面影响值得研究和关注。

35-37

市民社会的失范与浪漫主义的矫正

作者:舒绍福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在诸多“市民社会话语”中,市民社会往往被赋予具有消解国家与社会紧张关系的建构功能,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则第一次揭示了市民社会的解构功能,批判了市民社会的原子主义、异化与失范,认为市民社会该为文化的式微、物欲的鼓胀和利己主义的盛行负责。为了消弭市民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的分裂,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试图建构一种有机国家.以大量的中间社团和自治组织来确保个人自由与共同体归属的和谐统一。

38-40

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考量

作者:陈付龙; 李水弟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建,没有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文章对公共意识在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生态及其表征进行了审视。具体论证了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进路。

41-43

后工业社会“概念性图式”的技术反思

作者:臧峰宇; 姚颖 单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中国北京10008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当工业社会的危机逐渐呈现在其繁荣的背后时,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应然方式加以反思,后工业社会思潮应运而生。后工业社会关注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深入剖析并积极论证超越工业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能。在联动机制中建构社会发展的应然境界。本文通过对“概念性图式”的思辨,以知识脉络梳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图景,从“知识一权力”的技术层面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转换机制。

44-46

政府与社会矛盾规律探析

作者:刘陆天 单位:复旦大学; 中国上海201203

摘要: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之各是一个常量,当政府权力增长的时候,社会的权力就会缩小,反之当社会的权力增长的时候,政府的权力就会缩小,二者之间成反比,政府和社会之间权力关系的适度平衡,是社会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我们认识政府体制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与认识问题的方法。

47-49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

作者:杨楹 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 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本文着力从思维方式视角透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实质与价值原则。文章首先揭示了“道德主义范式”、“阶级斗争范式”、“实证化范式”和“乌托邦范式”等思维误区所具的特征;其次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唯物史观、科学发展现为理论基础,以对现实矛盾的如实把握为逻辑起点,以“以人为本”为价值立场与原则,内蕴着实践生成性、生活主体性,以及关系思维、未来思维和宽容思维等特征,从而形成完整思维逻辑。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50-52

论政党的社会基础与政党功能的发挥

作者:阚和庆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建研究中心; 中国北京100875

摘要:政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政冶参与、社会整合及意识形态影响等。政党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对于政党功能的发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获得公民最广泛的支持和认同:有助于实现公民参政的理性化和制度化;有助于增强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弹性和张力:为利益整合提供信息、思想、人才和交往方面便利等。因此,政党有必要增强和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