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理论与改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影响因子:1.34

ISSN:1006-7426CN:51-1036/D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发行地:四川
  • 创刊:1988
  • 类别:政法类
  • 出版社:理论与改革
  • 语言:中文
  • 价格:¥228.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610072
  • 库存:20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理论与改革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专论(特稿)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

作者:李君如 单位:国务院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这一重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形成这样的发展新理念,是全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不懈探索的结果,它是“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相衔接的发展理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是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相统筹的发展理念,是全面和重点相协调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新理念展示了今天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指明了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决胜之策,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既要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又要坚持用五大发展新理念协调处理好“四个全面”内部的辩证关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论与改革杂志马克思主义
7-12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内在旨趣

作者:肖唤元 秦龙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摘要: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阐释是与唯物史观的创立相伴而生的,马克思采取三重视界来考察意识形态,即认识论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主要指“虚假的观念体系”;阶级性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主要指“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立性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同时,由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不尽相同,人们往往曲解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表现为“虚假的观念体系”与“客观的历史现象”引发的内容与形式之争;“没有绝对的独立性”与“相对独立性”引发属性与功能之争;“科学的世界观”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引发的真理与价值之争。认真梳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隐藏于理论背后的内在辩证关系,对于挖掘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3-19

意识形态的制度性功能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作者:柳新元 杨蕾 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意识形态不仅是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内的融贯一致的理论体系,更是一个以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价值观体系。作为非正式制度,意识形态具有成为社会行为规范、维护既定制度稳定以及促进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的制度性功能。而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的制度性功能,必须使它具有普遍性、合理性和灵活性。

27-3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范式——试析、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个体实践

作者:王红梅 冯飞龙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宝鸡文理学院思政部

摘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他们三人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各具特点和风格。体现在视角维度、逻辑理路、道路轨迹上风格迥异、特点鲜明。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深入分析、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同个体实践,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36

对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再探讨

作者:孙景峰 刘佳宝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让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世界意义。中国道路开拓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为人类文明探索出了一种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的新发展模式。和平发展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特征,发展是目的和追求,和平是实现路径和有效保证,其对内表现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对外表现为既为本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又以自身的发展成果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道路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模式,巩固了社会主义力量,提升了社会主义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道路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中国道路跨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传统分野,创造了全新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处理模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进程。

37-40

析诺斯制度变迁理论中的“马克思情结”

作者:苏里 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与意识形态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在他学术生涯的早期,曾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将马克思视作“现代经济思想的智力上的先驱者”。在选择性借鉴马克思有关社会制度的观点的同时,诺斯也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社会契约论、人口理论、知识存量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理论等思想观点,并将各方观点加以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属于诺斯自己独有的制度变迁理论。

41-45

对第二国际“正统”社会主义观的批判性论析

作者:侯帅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对第二国际“正统”主要理论家的社会主义观做一个批判性论析,不但能找到他们游离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其中历史缘由,也可以从他们的“误解”中,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作本真的“一瞥”。第二国际“正统”的“误解”体现在马克思哲学观上的“终结论”,历史观上的“经济决定论”和社会主义观上的“进化论”倾向。

46-49

“净化”共产主义——冷战结束后欧洲左翼学者对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

作者:简繁 孙明增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摘要:冷战结束后“共产主义”话语迅速失势,面临重大危机。欧洲一些左翼学者则并未气馁,而是选择毅然扛起“共产主义”大旗,捍卫共产主义形象,为复兴共产主义话语而努力,形成了新一波共产主义思潮。为此,他们提出要先对共产主义概念进行“净化”,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本文将对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力图较全面地展现这一时期他们在“净化”共产主义道路上的理论尝试。

理论与改革杂志政治
50-55

蒙元际“易帜精英”的政治生态研析

作者:班瑞钧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摘要:“易帜精英”是一个新提出的政治学和史学的研究概念。在蒙元际这一典型时期,大批精英分子由农业文明政权投身进入游牧文明政权,成为“易帜精英”。通过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在当时兴起的包括地缘族群、产业经济、政治文化、谋略政策、宗亲乡党等在内的主要政治生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晰当时“易帜精英”的产生、发展及其政治特质,从而对整个历史进程中的相关群体和相关问题形成参照与概观。

56-60

儒家“德治”思想的社会治理创新价值

作者:李德嘉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德治”是现代学者对儒家社会治理模式的概括总结。现代学界往往认为儒家“德治”将治国安邦的希望寄托在圣君明主身上,因而是一种典型的“人治”思想。实际上,儒家“德治”思想一方面以儒家伦理重塑传统法律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儒家德教提高百姓的道德素质,最终使国家通过公权力所建构的法律秩序与民间社会的伦理秩序形成最大限度的共识。在提倡治理创新的当代社会中,儒家“德治”的社会治理思想对于培育民间自治力量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方面有着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61-65

经济外交研究:进展与问题

作者:王瑞领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学术界在经济外交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主题涉及到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外交研究。已有的研究存在概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理论分析缺乏统一的框架、理论框架与备选案例不能有机契合等问题。未来应加强经济外交研究中的国际规范研究、比较研究;高度重视经济外交研究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高度关注国际社会重大的经济外交现实问题,并给予有学理深度的解读。

66-69

公民资格视域中的正义伦理问题及其求解

作者:甘永宗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共和主义基于同质化社会,自由主义以超越差异的中立立场,都主张普遍公民资格,这进步于等级社会和阶级差别,但在多元社会的阶层、职业和群体等分化的差异中出现正义伦理问题;多元主义的差异公民资格,关照了多元社会和群体差异的现实,并在应然层面上力图实现社会实质正义和求解正义伦理问题;但差异公民资格内在固有的理论局限和操作化问题需要跳出制度囿域而进行思维转换;公民正义德性是多元社会中正义伦理问题的求解之匙。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78-81

非公企业党建中坚持群众路线的思考

作者:范霞 单位: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摘要:文章在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剖析非公企业党建中坚持群众路线过程中存在的三点缺陷,即相信和依靠群众与教育和引导群众的关系不紧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与组织动员群众的关系不明晰、尊重市场规律和维护职工群众权益的关系不平衡。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包含“强化观念、引导参与、维护权益和接受监督”在内的四位一体的非公企业党建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实现路径。

理论与改革杂志公共管理
82-88

从机构改革历程透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基于广东省1983-2014年的实证分析

作者:陈天祥 何荟茹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系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选择机构规模动态变化和机构变迁程度两个维度分析广东省政府职能转变的规律,采用了4个具体的分析指标,包括各类别机构数量变化、占比变化、变迁发生频次和变迁发生系数。结果显示,从1983年到2014年,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出现大幅度减少,市场监管职能得到了较大的强化,而社会管理事务职能则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此外,20世纪80、90年代,政府职能变迁程度激进,而进入新世纪后则相对平稳。对机构改革的内容分析则显示,地方政府逐渐从经济发展型政府向综合治理型政府转变,但仍然任重道远。

89-93

中国市级政府行政层级的形成与改革

作者:宋学文 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辨析了“市级政府”与“市政府”之区别,探究中国市级政府的形成索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历史背景,将市级政府划分为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并研究市级政府的职能,最终在探讨“市管县”体制利弊的基础上,展望市级政府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