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望月清司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解释成市民社会产生、异化、发展的过程史。利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批判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三阶段理论,结合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和晚年的东方理论的探索,可以对望月清司'市民社会像'的三重规定做出合理评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及其基础(分工体系)是要经历'异化'阶段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扬弃,而望月却试图将市民社会抽象化、永恒化。虽然望月承认并论证了社会主义中蕴藏的市民社会基础,但他夸大了市民社会的积极影响,把人类社会历史归结成为经济发展史,用生产力和分工史观囊括丰富的市民社会涵项,忽视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所蕴含的政治奥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研究市场和权力逻辑之间的张力问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