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论人工智能体的刑法定位

摘要: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其本身社会便利与风险共生。随着人工智能体越来越像人,对传统人类法律的秩序也带来了些许挑战。这一挑战的主要表现是,应否赋予人工智能体以法律上的人格,使其可以承担独立的法律责任。从刑法学的视角,即能否将人工智能体视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人工智能的低层次模仿性与适用领域的非通用性注定了其无法具有人类的"主体性",又因为其缺乏法人存在的社会根基从而不具备拟制法律人格的社会基础。从刑事责任的本质与功能出发,作为行动主体的人工智能体既不具备选择行动的意志自由,也不具备行为规范的理解能力,更无对刑罚的感受力,因此无法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人工智能体的法律定位只能是"物",刑法对于人工智能的规制策略应为重点打击滥用与恶意的设计、研发行为,而对于过失导致的侵害则应保持克制、谦抑的品格,在鼓励人工智能发展与社会风险规制之间求得平衡。

关键词:
  • 人工智能体  
  • 法律人格  
  • 刑事责任  
作者:
孙杰
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21-1143/N。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74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