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科技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 主办单位:花木盆景杂志社

  • ISSN:1674-9944

  • CN:42-1808/S

绿色科技杂志

绿色科技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绿色科技杂志环境与安全
1-4

UV-vis/H2O2/草酸铁络合物法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作者:梁柱; 罗平; 殷井云; 陈维雨思; 张宇峰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采用传统Fenton法和UV-vis/H2O2/草酸铁络合物法进行了污泥调理单因素实验。对比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得出了较合适的调理方法为UV-vis/H2O2/草酸铁络合物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UV-vis/H2O2/草酸铁络合物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反应时间为35 min,反应温度为27.5℃,反应pH值为2.5,H2O2/Fe2+为4.5,Fe2+投加量为15mg/gDS,Ca2+投加量为90mg/gDS,污泥比阻由9.33×108 s2/g降至0.31×108 s2/g,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2-

《绿色科技》征稿简则

单位:《绿色科技》编辑部
5-9

曝气结合投加微生物法去除河水氨氮效果研究

作者:Tang; Van; Tai; Tran; Ngoc; Binh; Nguyen; Nhu; Anh; PhanThi; Hong; Nhung 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越南荣市医学大学; 越南议案省农业管理所;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指出了传统河道曝气技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消除河道黑臭状态,在河道水质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基于此,尝试将投加微生物工程菌法与河道曝气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去除河水中COD和NH3-N的长期效果更好的组合工艺。以新河支流水生态修复项目为例,研究表明:投加微生物工程菌法与河道曝气技术对水去除COD、NH3-N与增加微生物群落的效果显著。

9-11

湖泊淤泥制备保水陶粒的研究

作者:贾楚君; 甘火军; 马必纯; 刘延湘 单位: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以武汉市湖泊淤泥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粘土与造孔剂,按照预处理→混碾搅拌→造粒成型→烘干→预烧→高温焙烧→冷却的流程制备了陶粒,以吸水率与抗压强度为性能指标,分别采用碳酸氢铵、谷壳灰、谷壳碳作为造孔剂,探究了不同的造孔剂及加入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粘土的加入比例及焙烧温度。结果表明:当选择谷壳碳为造孔剂,加入15%时制得的陶粒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吸水率达到43.0%。粘土的加入比例在5%~15%范围内,陶粒的抗压强度随粘土的加入比例而降低。烧结温度对陶粒的抗压强度和吸水率都有较大的影响,1100℃下烧成的陶粒比900℃下有着更高的抗压强度,但吸水性能下降。对比1100℃条件下烧成的陶粒与商品陶粒,其吸水率高于商品陶粒,抗压强度与商品陶粒相当。

12-14

碳氮比对两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果的研究

作者:叶翠红; 申慧彦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摘要:为解决传统工艺脱氮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分段进水A/O工艺对脱氮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两段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下,分析了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系统在C/N不同的条件下,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生物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C/N分别为5、6.5、8时,系统对COD、NH3-N和TN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0.52%、98.49%和83.77%。

15-17

太湖饮用水源地异味物质成分分析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徐振秋; 徐恒省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摘要:以太湖苏州区域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异味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饮用水源地主要异味物质为土异素、二甲基异莰醇、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同时通过异味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对异味物质的来源进行初步了探讨。指出了较高的水温是水体异味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太湖中的某些藻类可能也是引起水质异味的主要原因。

18-22

山仔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分析

作者:林晶; 冯美霞; 翁笑艳; 潘文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于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山仔水库5个点位浮游植物和水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了浮游植物6个门63属108种。结果表明:山仔水库在种群数量组成上是蓝藻-硅藻类型。浮游植物周年变化规律表现为:冬、春季以硅藻为主,夏、秋季以蓝藻为主,藻类爆发的季节蓝藻通常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呈现从上游至下游、从进口到出口依次递减的情况。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指示法评价水体营养状况,表明山仔库区常年存在富营养化风险。库区各点位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等级比较,总体趋势为:皇帝洞>七里>日溪>库心>坝前,监测期间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

22-23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水中铜的稳健性实验

作者:东明 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摘要:指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在各种样品的重金属检测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水中铜的稳健性,考察分析的结果是否随着参数设定的变化保持着适当的稳健性,确定了7个全过程的变量并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最显著因素为最终定容体积。

24-25

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液液萃取法与固相萃取法的选择

作者:何雪峰; 刘汉林; 罗烨; 唐天东; 陈曦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摘要:比较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即进行了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两种方法的空白干扰和添加回收率实验。实验数据表明:液液萃取法前处理在空白干扰和添加回收率上都优于固相萃取法。

26-29

高负荷生态滤床处理城市河道景观水的中试研究

作者:张娟; 刘秀丽; 王磊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城市水系与湿地研究所; 山东省东营市城市管理局

摘要:为研究水力负荷对生态滤床处理效果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高水力负荷(水力负荷高出标准生态滤床约5倍)生态滤床对东营市利三沟水系南段水域进行中试试验研究,对水力负荷选取4~7 m~3/(m~2·h),探究了水力负荷对生态滤床净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力负荷是影响生态滤床净化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其在4~7m~3/(m~2·h)的范围内,COD、氨氮和TP的去除率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TN的去除率却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快速减小。综合考虑水力负荷对CODCr、氨氮及TN、TP等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最佳水力负荷选为4m~3/(m~2·h)。

30-31

污水中总氮检测方法的改进探究

作者:朱剑平 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启东市环境监测站
32-36

生物过滤工艺在污水除臭中的应用

作者:夏兴勃 单位:上海石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环处

摘要:阐述了化工装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来源、成分以及危害,详细说明了生物过滤工艺除臭原理、设备组成及处理过程。并以某化工装置处理污水臭气为例,重点介绍了生物过滤工艺除臭系统的臭气封闭收集、输送管路、一体化生物过滤除臭设备及过滤填料的设计选型等,并对该除臭工艺的运行费用和除臭效果进行了估算和检测,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工艺是臭气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合用于化工装置污水处理中的大气量、低浓度的臭气治理,对化工装置污水处理所产生的臭气治理效果较好。

37-41

德江县岩溶区生活饮用水的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作者:令军帅; 邱钦钦; 洪庆仁; 刘士伟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与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分析和Piper图对德江县岩溶区生活饮用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整体上略显碱性,Ca2+和Mg2+为研究区地下水中的主要阳离子,HCO3-和SO42-为主要阴离子,总硬度和TDS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HCO3-Ca、HCO3·SO4-Ca·Mg和SO4-Ca型水为主。研究区水动力条件较好,且以碳酸盐岩的溶滤作用为主,硫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次之,蒸发岩和硅酸盐的溶滤作用较弱。

41-42

环境监测站废水监测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张雯博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从环境监测站废水监测的方法入手,对环境监测站废水监测质量控制中的缺陷展开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加大我国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43-44

环境水质监测中离子色谱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蕾 单位:上海市崇明县环境监测站

摘要:指出了离子色谱技术目前是水质监测中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其快速、准确以及便捷的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离子色谱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与优势,并探讨了其对离子、有机酸等样品的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