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科技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 主办单位:花木盆景杂志社

  • ISSN:1674-9944

  • CN:42-1808/S

绿色科技杂志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1-5

云南稀树草原草被层豆科物种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作者:张梦琪; 潘勃; Kyle; Warwick; Tomlinson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 云南勐腊6663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摘要:指出了稀树草原是云南地区独特的植被类型但有关研究却不足。豆科是稀树草原草被层重要的科,但目前对云南稀树草原豆科物种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研究甚少。为探究哪种环境因子对云南地区稀树草原草被层豆科物种组成、丰富度及多度具有显著影响,对云南地区具有稀树草原外貌的45个样地豆科植物多样性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运用软件R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和土壤pH值对豆科物种组成差异影响显著;土壤粘粒含量、pH值与物种丰富度成显著正相关,土壤粘粒、全磷含量与物种多度成显著正相关而海拔高度成显著负相关。该结果揭示了海拔高度和土壤因子对云南地区稀树草原草被层豆科物种组成差异的重要影响,以及豆科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养分及pH值的积极响应和对海拔高度的消极响应。

6-9

土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及固碳措施

作者:把余玲; 王欢元 单位: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710075;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710075;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指出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作为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有机碳中活跃的化学组分,其所携带的动态信息能较灵敏地反映土壤有机碳受土地整治的影响程度。以土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颗粒有机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及轻组有机碳等)的影响展开了阐述,重点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地整治的响应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有机碳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较总有机碳更为迅速和灵敏,能监测到土壤有机碳受土地整治影响而造成的微小、短期的动态变化,并可据此变化预测较长期内的潜在变化趋势,进而可作为表征土地整治后新构土体土壤固碳的早期指标。

10-13

物种间关系网络结构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远杰; 张玲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勐仑6663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摘要:指出了生态学研究从网络科学的发展中受益颇多,具体表现在:(1)网络提供一系列工具描述和可视化生态系统;(2)为生态学中长期以来的核心问题(如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介绍了物种间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特点,综述了网络结构形成机制的假说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网络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在生态及进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4-19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研究方法

作者:杨雯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勐腊6663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摘要: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众多服务,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然而,社会经济因素所引起的森林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森林大面积的丧失,森林生物多样性随之不断下降,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也因此被严重削弱。如何协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运转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选取指标、获取数据、定量化评估、权衡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希望为后续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和权衡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20-21

大熊猫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以四川成都片区为例

作者:叶菁 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100714

摘要:指出了功能分区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成都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现有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详尽的摸底调查,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对片区进行了功能分区,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合理规划打下基础,同时对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具有借鉴作用。

22-25

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大山林区冬季鸟类调查初报

作者:谭丽凤; 杨昌尚; 朱丽清; 隆卫革 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545004

摘要:于2013-2016年的冬季,采用红外相机技术、样线法、样点法连续对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大山林区冬季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86种,隶属8目30科。在调查中发现,冬季鸟类的觅食活动高度依赖挂果食源种树的分布,基于保护鸟类的目的,提出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26-27

生态文明思想渊源探析

作者:落瀚卿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探讨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文化渊源和思想渊源,更深入地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8-29

南充市退耕还林后的植被覆盖度分析

作者:朱丽辉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指出了川中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多年,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利用植被覆盖度分析方法对南充市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和温度与降水变化是南充市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南充市植被覆盖度低、较低、中等这三类的面积大量转换为植被覆盖度高和较高,较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的面积则大量向高植被度的类型转换,这说明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植被生态环境恢复状况也越来越好。

30-33

广东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作者:叶瑞银; 黄萧洒; 余佩琪; 何仲文 单位: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州510055; 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510000

摘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4种,隶属于17科39属,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15种),入侵方式主要为无意引入。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热带美洲(共15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共36种)。入侵植物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对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及防治建议。

34-35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案项目研究

作者:李官三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广西横县530315

摘要:指出了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是华南地区一块重要的内陆湿地,而且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鸟类保护方面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研究的课题不仅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湿地的保护方针政策,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等的实际需要。以西津国家湿地为例,对目前的的情况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强西津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案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36-37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的研究

作者:陈伟 单位:福建雄江黄楮林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福建闽清350800

摘要:指出了有数据显示,鸟类与植物两者的多样性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而后生态学者们通过研究,也得到了繁复杂乱与异质的生活环境可以存活更多物种的理论。对于蝴蝶来说也是如此,不论是在哪个地区,蝴蝶群落的结构除了受到历史原因影响外,所生存的环境改变也会对蝴蝶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而且从多方研究结论来看,蝴蝶群落结构的形成因素绝非单一的地形问题,其结构形成还应与植物等因素有联系。介绍了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对该自然保护区与其它自然保护区的物种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提供参考。

38-39

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与人工养殖方法研究

作者:暨柳华 单位:南平市建阳区童游林业站; 福建南平354200

摘要:在分析棘胸蛙的生态习性,明确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养殖的方法。提出了棘胸蛙人工养殖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科学建设养殖环境、展开繁殖管理工作,合理展开饲养活动,为棘胸蛙养殖质量与养殖成功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40-42

邛海及西昌城区周边植被恢复工程坡耕地造林成效与问题的探讨

作者:翟石磊; 何飚 单位: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四川西昌61500

摘要:指出了凉山州政府出资,凉山州林业局督导西昌市林业局和喜德县林业局于2008-2010年对邛海可视范围的坡耕地(多位于林窗内)进行了工程造林。现距工程造林已有10年之久,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工程造林的成效,在对造林小班逐块进行检查的基础上,对造林的成效与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整改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西昌、美丽邛海提供技术支持。

43-45

基于SARIMA模型的保定市空气质量指标的预测

作者:朱雪妹; 米江晅; 郑冬冬; 冀德刚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利用SARIMA模型对保定市空气质量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分析保定市2014.4.1-2018.3.31的SO2、PM(2.5)、SO2、CO、SO2、O36个指标的监测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6种空气污染指标值的变动情况进行了预测,并研究了空气质量的规律性变化。Box-Lung Q检验值及决定系数R方表明:SARIMA模型预测效果较为理想,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6-51

绍兴北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研究

作者:朱绍东; 邢波; 周增幸; 相巧明; 章燕清; 徐锋; 罗培松; 薛笑婷; 鲍林发 单位:绍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浙江绍兴312000;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为了研究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影响,在绍兴北部的大气监测国控点,使用在线自动VOC监测系统(TH-PKU300B)测量了2014~2016年期间的99种大气VOCs成分的质量浓度。结合常规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参数,选取2014年6月1~9日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期间,SOA/PM2.5的比值最高可以达到9.2%,其中,甲苯、丙酮和乙醛等对SOA贡献比较大,这说明在复合污染期间VOCs对二次生成颗粒物的贡献较为显著。同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芳香烃、烯烃类、醛类物质对O3生成的贡献较大,这些VOCs的活性组分生成的O3叠加其它O3生成效应,助推了高浓度的O3污染。在严重污染期间,绍兴北部区域内大气VOCs浓度与大气雾霾有较强的相关性。控制VOCs的排放,降低VOCs的浓度,减低大气氧化性,对减少重雾霾天气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