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大观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ISSN:1002-2953

  • CN:21-1173/J

美术大观杂志

美术大观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美术大观杂志精英艺术
4-13

表现感觉

作者:段正渠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我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不停地画,但东一下西一下,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面貌。直到去了陕北之后,我才真正找到了感觉,这种情形才有了改变。一、陕北民歌第一次去陕北是在1987年春天。出门一个星期后,或许受命运的驱使,我和两个朋友鬼使神差地来到米脂一个叫作圆则沟的地方。

14-21

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读张峻明的绘画

作者:诸迪 单位:文化部艺术司

摘要:张峻明,1966年出生于山西寿阳,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201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高研班,师从油画大家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先生。现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教育推广与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文化部中国油画创作院副秘书长。

22-25

幽明与洞察——论张峻明的“废墟”体验与观看策略

作者:郑工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摘要:张峻明最初引起画坛关注的是油画风景—高速路系列,画面空无一人,道路无始无终,从你的眼前通向遥远的天际,边线很硬朗,总在山野间蜿蜒穿行,引发遐想。他不是一位自然主义者,故在路与山野的关系上以承载与打开的方式。

26-30

书道从容——观沈浩近书有所思

作者:高士明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摘要:沈浩,籍贯杭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1991—1995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分别于1999年、2004年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9年获博士学位。

31-33

温润如玉 雄强似戟——我对沈浩及其书法艺术的感受

作者:斯舜威 单位:浙江美术馆

摘要:董其昌云:"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古人习惯于借用某种喻体来形容书法家的风格和气质,这种比喻往往比长篇大论更加生动传神。提到沈浩,我脑海中情不自禁跳出四个字:"温润如玉。"这是我对沈浩的第一印象,也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恐怕已经形成了我对他的思维定式。沈浩比我年轻得多,他出生那年,我已经高中毕业开始务农了,但他在书法上却属于我的老师辈,我调到杭州工作后,曾经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学习。

34-37

一个自然主义者的绘画哲学——读解阴澍雨

作者:杨简茹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摘要:阴澍雨,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38-41

清明的味道

作者:阴澍雨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摘要:每到清明时节,就会回想起江南的味道,温和的空气中,处处有花香,沁人心脾。也少不了细细的雨丝,无声无息的,浸润着万物。我在杭州读大学,前后经历了五年时间,加上我又是一个北方人到南方生活,因此对江南的春天倒是分外敏感。我学中国画,学花鸟,杭城的花木品目繁多,要想写生画画,亲近自然灵性,再也没有比杭州更好的去处了。中国美术学院就在南山路上,穿过马路就是柳浪闻莺公园,我每天都到西湖边走走。

美术大观杂志美术研究
42-47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以和为归

作者:彭吉象 单位:北京大学

摘要:"和"与"中"是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一种形态,一种机制,一种境界,《国语·郑语》说:"以他平他谓之和",《贾子·道术》云:"刚柔得道谓之和",都是指会合不同的事物达到平衡和谐,使不同的物相互顺应而不冲突,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因此,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则是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

48-49

不经之“意”——敦煌壁画图像荒诞性浅析

作者:滕腾 单位:清华大学

摘要:壁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经历数朝代的更替与宗教的不断演化,形成了其自身的有序性与程式化;荒诞的诞生是现代文明急速发展的结果。二者存在于不同时空之中,但在单独图像审美意义的前提下,这种有序性与程式化在众多的主体描绘中成为偶发的具有其他审美特质的图像,并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

50-51

主题性雕塑艺术创作与鲁艺精神的当代转型

作者:李林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与总结鲁迅美术学院(以下简称"鲁美")雕塑创作群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与经典作品,并进行学理反思,指出鲁美雕塑人一直秉承鲁艺精神,弘扬鲁艺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艺术作品讴歌伟大时代,弘扬正能量。

52-53

试论青绿山水的图式与范式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作者:郑煜川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试图在宋代画家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的绘画面貌与创作基础上,展开对青绿山水特有图式与范式具体内涵的讨论,找出图式与范式的正、负两面的表现及启示,并揭示出青绿山水图式与范式的内在精神依托。

54-55

“画法兼之书法”——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表现性

作者:金蕾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摘要: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以书入画"的创作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八大山人将两种艺术类型的特点融会贯通,深刻领会书法与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的关系,这是其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点,也是其在绘画和书法两种领域获得成就的原因。

56-57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意蕴

作者:闵元东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摘要:本文试从美学的视角,提炼出"观物取象""虚实相生""摹情写意",这些体现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质与思想的概念,并试图将宋代山水画的艺术观、艺术手法、审美追求等进行一番归纳与推理。

58-59

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的审美意蕴探析藴

作者:张永红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中的"人文"旨趣、独特章法和线条之美,探讨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的独特审美意蕴。齐白石绘画与篆刻艺术中呈现出的人文精神、传递的章法和线条美感基于他遵循师法自然、奇偶成趣和会通之韵之审美意蕴,从而成就了他独特的美学范式,其绘画篆刻艺术背后蕴含的思想、审美趣味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60-61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的创新藴

作者:季凡 单位:盐城工学院

摘要:本文以创新性的视角,从本体语言的角度考察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的形成及拓展过程的考查研究,笔者认为线条语言的创新,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的、直接的、先导的本体作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语言的创新,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工笔人物画更具有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