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内蒙古石油化工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办单位:内蒙古石油化工研究院

  • ISSN:1006-7981

  • CN:15-1156/TQ

内蒙古石油化工杂志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内蒙古石油化工杂志科研与开发
1-4

防喷器用高温变径闸板的设计和试验

作者:赵荣军; 周建坡; 刘增凯 单位: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任丘062552;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东营266555

摘要:随着国际石油井控装备逐渐向高温高压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国外防喷器高温胶件发展多年之后,国内开始高温变径闸板总成的研究。通过改进常温变径胶芯的结构,减小橡胶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孔挤出量,提高变径胶芯耐高温的能力。经过极限高温试验和连续高温试验的验证,证明胶芯可以满足149℃70MPa和121℃105MPa工况下1小时密封寿命和116℃70MPa和99℃105MPa工况下开关操作30次并密封10次压力的寿命要求。

4-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薛彩霞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导电性、储锂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等,本文对近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关注几种热点负极材料及其设计、实现与性能优化研究。比较了不同负极材料的特性,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7-12

基于二氧化钛纳米锥阵列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中的化学耗氧量

作者:莫国莉; 康军; 杨文慧; 王江涛 单位:内蒙古内化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化学耗氧量(COD)是显示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存在使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操作步骤多、检测时间长、难以实现实时监测、且易受水中其他离子干扰等缺点。近年来,基于光电催化氧化法的传感器检测COD备受关注。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的二氧化钛纳米锥阵列作为光电极,应用计时电量法,设计了一套快速测定COD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我们以葡萄糖、邻苯二甲酸氢钾、丙酮为目标有机物,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锥阵列的光电催化性能,及不同目标有机物在电极上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电极的氧化电流与COD值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大于0.99,检测范围为10ppm~100 ppm。该传感器对实际环境水样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进行对比,结果相关性良好,耗时仅为1min,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13-14

新型三嗪类脱硫剂TL-10在含硫油气田的应用

作者:陈岑 单位:西安三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新型高效三嗪类脱硫剂TL-10具有高效、配伍性好、无沉淀、环保的特点,详细介绍了TL-10在国内油气田中的实际应用案列,试用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5-17

沼气池的调查研究与建设

作者:贾雄; 郭靖; 张伊阳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矿业与化学工程系; 宁夏银川756000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国际性争夺能源的形势日益加剧,国家政府都在大力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沼气不光是做饭的燃料,还是发电、开汽车和燃烧炉的清洁能源。办沼气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烧柴习惯,减少了大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我国的沼气资源量来说,就蕴藏有几百亿立方米的储量,将它们转化为能源广阔的前景和,相当于目前全国年用电量的20%。因此,开发沼气能源有着重要意义。

18-20

ZDY3500LP钻机在大兴煤矿北二708运顺485m掘进迎头超前探钻孔工程中的试验应用

作者:龙彦杰; 郝永进; 刘远航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DY3500LP型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是一种多种用途的履带自行式坑道钻机,能够满足井下瓦斯抽放孔、地质异常勘探孔、探放水孔、卸压孔及煤体注水孔等多种类型工程孔的施工,本文介绍了该钻机在超前防突预抽钻孔施工中的应用,钻机移动方便快捷、现场布置灵活,综合钻进效率较高。

21-23

影响套管磨损及套管钻柱失效的主要因素研究

作者:黄宁; 张益畅; 王宁; 黄胜铭; 汪奇兵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在实际现场钻井和修井的过程当中,钻杆柱在井中上提和下钻时将必然与套管的内壁接触造成磨擦使得套管磨损和套管钻柱失效,特别是一些深井、超深井、水平井或斜度较大的井在钻进过程中情况颇为严重。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对套管磨损的原因探究、现阶段套管磨损因素以及国内外套管钻柱失效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得出了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钻进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也同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并且极大地影响着油井产量,因此有必要去研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23-25

防污染管柱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邱勇; 汤程辉; 苗玉礼; 杨玉山; 段军 单位: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河南南阳473132

摘要:宝浪油田地层敏感性强,油井结蜡严重。清蜡过程中入井液易造成地层污染;另外宝浪油田含气,作业时需进行压井,压井液同样易污染地层,造成减产。为此宝浪油田配备了防污染管柱,但现有整体式防污染管柱存在无法避免压井液对地层的伤害,丢手式防污染管柱存在施工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开展宝浪油田防污染管柱的研究。通过设计Y225TD-115封隔器,实现防污染管柱的带泵下入,坐封、丢手、采油一趟管柱完成。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证明工具设计合理,工艺可靠,很好解决了宝浪油田现有防污染管柱的不足。

26-28

新型液体示踪剂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作者:余家铮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服务分公司第一大队; 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注入剖面测井解释成果能够揭示注水井吸水剖面,能够为注水井吸水剖面调整和分层调配提供重要参数依据,对提高多层油田开发效果非常重要。传统的固体示踪剂在吸水剖面测试中受沾污、示踪剂颗粒下沉、地层大孔道等影响,吸水剖面测试效果并不好,给吸水剖面解释带来了较大误差。文章阐述了新型液体示踪剂的性能,并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应用。应用效果表明:新型示踪剂载体具有不溶于水,不发生浓度扩散的特征;在相同条件下,新型示踪剂测井曲线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示踪剂测试曲线。但非水溶性使新型示踪剂在井筒中沾污可能性提高使伽玛基线值变高。新型示踪剂出现的多峰和拖尾峰给解释结果带来了困难。

28-30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研究

作者:王爱爱 单位: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010300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和目标而成立具有领导作用的组织结构全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与工程项目的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通过对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选择类型及依据的分析,以工程实例为案例,得出对于焙烧炉建设项目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优于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结论。

31-34

工业废水中COD测定方法的对比

作者:许哲峰; 宋夫夫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青海大美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化验中心; 青海西宁811600

摘要:工业废水的问题日益突出,废水排放量大、水质成分复杂。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是检测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方法。通过COD值可以大致地反映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及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则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工业废水中COD值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本文通过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的数据对此两种方法做比较。

内蒙古石油化工杂志综述
35-39

单层保温配重海管失效原因分析

作者:王立秋; 郎东旭; 余俊雄; 马兆峰; 杨秘 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曹妃甸作业公司; 天津300459

摘要:单层保温配重管是一种常见的海底管道,综合多条同样结构的海管的运行情况来看,此类海管在节点处往往出现严重的外部腐蚀,腐蚀发展迅速,多则十余年,少则两三年就需要对海管进行维修甚至是换管,给油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回收的单层海管进行解剖分析,对腐蚀产物成分分析和腐蚀模拟实验等手段对海管的失效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40-42

几种输油管道泄漏情况定位的方法及原理

作者:何现波; 李宸轩; 胡宸铭; 程伟前; 王可鑫 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以运输中管道内负压波为检测指标,通过首末站传感器的信号捕捉得到压力与时间数据,做进一步计算处理,得出泄漏点位置。简述直管道时泄漏定位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弯管道、多相流几种复杂情况下的泄漏检测原理及泄漏点定位的计算方法,并简述了泄漏定位方法及原理的应用。

42-44

成品油输送管道泄漏位置定位及其改进方法

作者:李宸轩; 是赟; 何现波; 胡宸铭 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以负压波法为基本监测原理,并结合流量法监测,通过流量与压力的耦合监测,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同时,针对负压波法的局限性,采用了无人机搭载激光器巡线以弥补负压波法的不足,并提出了负压波法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5-46

东页深1井钻井设计与施工

作者:黄志远 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东页深1井是四川盆地川东北通江凹陷兴隆断褶带的一口预探井,完钻井深6062m。该井面临压力系统复杂、地层易漏失、机械钻速慢、地层含硫化氢等诸多技术难题。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井眼轨道等技术手段,综合垂直钻井、混合钻头、扭力冲击器、旋流清砂器等先进工艺技术,顺利完成钻探任务并试获日产31万方工业气流,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