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评估纳米银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采用土壤培养方式,比较了不同浓度10 nm的纳米银(10、25、50 mg·kg^-1)和50 nm的纳米银(25、50、100 mg·kg^-1)暴露对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群落组成以及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暴露下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减少,且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流行杆菌属(Vulgatibacter)和厌氧黏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而固氮弧菌属(Azoarcus)的丰度上升,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10 nm的纳米银暴露7 d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50 nm的纳米银暴露90 d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小;10 nm和50 nm的不同剂量纳米银暴露28 d,土壤自生固氮菌数量下降18.96%~47.28%和17.42%~27.78%;土壤固氮活性随着纳米银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0 nm和50nm的不同剂量纳米银暴露90 d后,土壤固氮酶活性下降了14.55%~27.47%和17.87%~21.79%。研究表明,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及固氮作用具有负面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其尺寸、剂量以及暴露时间有关。

关键词:
  • 纳米银  
  • 固氮微生物  
  • 群落结构  
  • 固氮活性  
  • 土壤  
作者:
伍玲丽; 杨玉蓉; 张丽; 刘小红; 司友斌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6
刊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2-1347/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2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