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北大期刊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ISSN:1000-1298

  • CN:11-1964/S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

农业机械学报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特约专稿
1-19

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作者:唐汉; 王金武; 徐常塑; 周文琪; 王金峰; 王秀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30;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97

摘要:化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基础物质之一,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高效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长期盲目过量施用所引发的系列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有效权衡粮食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与化肥减施增效间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系统工程问题。根据对科学施肥技术迫切需求,综合评价了中国化肥施用现状与形势,重点阐述分析了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施用、精准变量施肥、灌溉施肥及部分大宗农作物典型施肥等现代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应用概况及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的发展趁势,提出未来主要发展建议,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化肥减施增效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
20-28

基于GNSS与视觉融合的山地果园无人机航迹控制

作者:王东; 范叶满; 薛金儒; 袁端; 沈楷程; 张海辉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为精准控制无人机航迹稳定、准确进行山地果园的航空植保作业,以四旋翼无人机为载体,设计了基于 GNSS与视觉导航融合的山地果园无人机植保航迹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无人机飞行平台和地面控制站两部分组成。其中,无人机平台由四旋翼无人机、内环飞控、GNSS 移动站、RGB 相机、无线视频发射模块和电子罗盘组成;控制站由GNSS基站、飞行控制模块、便携式计算机、无线视频接收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组成。基于Python语言,结合OpenCV 库,设计了果树行识别算法。采用线性组合算法提取目标行作业区域,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作业区域中心点进行拟合,得到果树行趋势线,进而计算出偏航角,以实现无人机作业航迹控制。山地苹果园的导航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2m/s,距离果树冠层高度约2m,相机倾角为46°,视觉导航控制率为2次/s时,该系统航迹控制误差范围为-47~42cm,平均误差为-9cm,系统控制精度较高,可满足无人机对山地果园植保作业的要求。

29-35

基于改进SSD的果园行人实时检测方法

作者:刘慧; 张礼帅; 沈跃; 张健; 吴边 单位: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镇江212013

摘要:农田障碍物的精确识别是无人农业车辆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果园环境复杂难以准确检测出障碍物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单次多重检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对田间障碍物中的行人进行识别。使用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2作为SSD模型中的基础网络,以减少提取图像特征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及运算量,辅助网络层以反向残差结构结合空洞卷积作为基础结构进行位置预测,在综合多尺度特征的同时避免下采样操作带来的信息损失,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的果园行人检测开放数据集上进行不同运动状态(运动、静止)、不同姿态(正常、非正常)和不同目标面积(大、中、小)的田间行人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当IOU阀值为0.4时,改进的SSD模型田间行人检测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7.46%和91.65%,高于改进前SSD模型的96.87%和88.51%,并且参数量减少至原来的1/7,检测速度提高了187.5%,检测速度为62.50帧/s,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较好地实现田间环境下行人的检测,为无人农机的避障决策提供依据。

36-41

基于红外热成像边缘检测算法的小麦叶锈病分级研究

作者:朱文静; 陈华; 李林; 魏新华; 毛罕平; SPANER; D 单位: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镇江212013; 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镇江212013; 阿尔伯塔大学农业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埃德蒙顿T6G2P5

摘要:小麦叶锈病对我国小麦生产危害巨大,实现小麦叶锈病的监测和快速分级是进行科学生产管理的基础。针对常规图像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快速检测和分级方法。首先,采集整株小麦样本的红外热成像图像,分别计算健康植株、潜伏期植株和显症植株的平均叶温,探明真菌入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然后,将经过直方图均衡化和中值滤波预处理的红外热成像中低于显症植株温度阈值的区域提取出来;通过温度区域划分、低温区域提取和阈值分割,计算病斑面积在整体植株热成像总面积中的百分比;最后,对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关系数为0.975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9.79%,总识别正确率为90%。结果表明,基于红外热成像边缘检测算法的小麦叶锈病分级方法是可行的。

42-48

基于衍射重构技术的作物真菌病害孢子微型检测装置

作者:杨宁; 陈驰原; 李国晓; 王爱英; 张荣标; 唐健 单位: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镇江212013;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杭州311401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孢子检测系统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衍射重构技术的作物真菌病害孢子检测方法。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角谱理论,利用衍射成像复合重构计算设计了一种包含富集、进样机构的真菌病害孢子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定时完成富集、进样、拍摄、重构和检测等操作,并通过重构算法实现对真菌病害孢子原像的重建,根据重构后的图像提取面积(Area)、细度(Thinness ratio)两个重要形态学特征,对稻瘟病孢子进行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装置对稻瘟病孢子的检测结果与人工显微镜识别结果高度线性相关,决定系数为0.99,平均检测误差为5.91%,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49-57

人字型水旱两用旋埋刀辊设计与试验

作者:祝英豪; 张居敏; 曾荣; 张文良; 杨全军; 夏俊芳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武汉430070;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摘要:为适应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多熟制稻作区的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降低现有组合刀辊的作业功耗和轴向负载,开展了螺旋横刀排列方式及结构参数的相关研究。根据对刀辊轴向受力的理论分析,提出平衡刀辊轴向力的初步方案,采用离散元软件模拟不同排列形式的螺旋横刀对土壤的切削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人字型排列方式的轴向受载稳定性与切削阻力优于锯齿型和交错型。基于人字型排列原则,重新规划旋耕刀的布局并设计配套刀盘,形成一种人字型水旱两用旋埋刀辊。为了进一步降低刀辊功耗,建立螺旋横刀切削土壤的数学模型,分析安装角与刀宽对切削阻力及秸秆埋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优化。为验证刀辊优化后的区域适用性及减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字型水旱两用旋埋刀辊适用于大多数水稻田的秸秆埋覆与土壤耕作,其中耕深均值为18.10cm、耕深稳定性系数均值为92.75%、耕后单幅平整度均值为2.00cm、秸秆埋覆率均值为92.60%,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不降低秸秆埋覆率的前提下,人字型刀辊较交错型刀辊降低功耗0.34%~17.01%;50毅安装角的螺旋横刀的刀辊较35毅安装角螺旋横刀的刀辊降低功耗6.81%~16.46%,达到了优化目的。

58-67

全量秸秆粉碎条铺与种带分型清秸装置设计与试验

作者:施印炎; 罗伟文; 胡志超; 吴峰; 顾峰玮; 陈有庆 单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南京210014

摘要:为全面实现秸秆禁烧还田资源化利用,针对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秸秆量大、传统秸秆粉碎还田机后茬作物播种难、缠秸增阻、功耗高等问题,结合江苏地区稻茬地小麦播种农艺要求,利用动刀高速反转捡拾粉碎功能形成秸秆流充斥型腔,设计了一种全量秸秆粉碎条铺与种带分型清秸装置,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行间覆秸、种带清秸以及配套后续种床整理、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工序。对秸秆捡拾粉碎装置、分流调控装置、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相关结构和位置参数,以旋转刀轴转速 n、导流板径向距离τ、整机行走速度v为性能试验影响因素,选取碎秸合格率ε1和种带清秸率ε2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评价指标ε1、ε2显著性的主次因素分别为n、v、τ和τ、v、n,综合分析选择较优的因素水平组合为n=2000r/min、τ=20mm、v=1.0m/s,此时ε1=93.42%、ε2=92.71%,能够发挥整机最佳工作性能;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因素水平组合下ε1均值为91.25%、ε2均值为90.54%,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农艺要求。

68-76

气力槽轮组合式蔬菜精密排种器吸嘴型孔设计与试验

作者:尹文庆; 赵璐; 李骅; 胡飞; 於海明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南京210031; 江苏省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1

摘要:针对蔬菜品种多、种子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气力槽轮组合式精密排种器,以满足多种蔬菜种子类型精密播种的需求。设计的精密排种器采用二级排种方式,第一级采用小结构槽轮排种器进行排种,第二级采用负压吸种、正压投种的气力排种器进行排种;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及三维点云计算方法,测量了青菜、萝卜和茄子种子的三轴尺寸,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直孔、锥形孔、圆柱孔、腰圆孔等多种吸嘴型孔;以气室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及吸嘴型孔类型为变量进行了3种种子的排种性能试验。对气室真空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青菜、萝卜、茄子排种的气室真空度分别为4、5、3kPa;对排种盘转速及吸嘴型孔类型采用完全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盘转速为17.5~22.5r/min时3种种子的排种性能较好,尤其在20r/min时3种种子的排种合格率均达到最高。适宜青菜、萝卜、茄子排种的吸嘴型孔分别为:锥形孔、腰圆孔和直孔,在最优真空度及转速条件下排种合格率分别达到97.0%、95.4%、93.7%,满足播种指标要求。

77-83

小粒种子电动播种机作业质量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作者:邱兆美; 张巍朋; 赵博; 姬江涛; 金鑫; 贺智涛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洛阳471003; 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洛阳471003;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3

摘要:为了实现蔬菜小粒种子电动播种机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测,提高小粒种子播种机智能化水平,基于多传感器检测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设计了小粒种子电动播种机作业质量监测系统,并进行了播种试验。试验表明:作业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对粒径0.5~1.5mm蔬菜小粒种子播种过程的实时监测,其播种量监测精度达96%,种子漏播监测精度达92.3%,实时落种影像采集精度达95%,解决了由于蔬菜小粒种子粒径小、质量轻不便于实时监测的问题,提高了播种机播种精度和作业质量。

84-91

弹齿式清秸装置防止残茬回带机构设计与试验优化

作者:史乃煜; 陈海涛; 王星; 柴誉铎; 王洪飞; 侯守印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30

摘要:为解决2BMFJ系列玉米免耕播种机清秸装置侧向抛撒残茬时,清秸工作部件残茬回带和动土量较大问题,设计了一种弹齿式清秸装置防止残茬回带机构,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主要结构参数,应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以机具作业速度、清秸弹齿与带轮圆周外法线方向后偏角和主动带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残茬清除率和残茬回带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清秸装置性能的结构与作业参数进行试验与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2.0m/s,弹齿与带轮圆周外法线方向后偏角30°,主动带轮转速450r/min时,残茬清除率95.5%、残茬回带率1.38%。该机构在保证作业幅内残茬清除质量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残茬回带,为2BMFJ系列原茬地免耕播种机高质量种床准备、提高防堵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92-101

双自由度多铰接仿形免耕精量播种单体设计与试验

作者:侯守印; 陈海涛; 史乃煜; 邹震; 纪文义; 王业成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30

摘要:针对2BMFJ系列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播后镇压效果和播种深度一致性不理想的问题,设计了双自由度多铰接仿形免耕精量播种单体,应用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种沟深度数学模型,初步确定了影响种沟深度的关键结构与工作参数。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选取弹簧初始增量、初始牵引角、弹簧刚度、机具作业速度为影响因素,开沟深度合格率、土壤坚实度合格率和开沟深度变异系数为性能评价指标,得到影响开沟深度合格率各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弹簧刚度、机具作业速度、弹簧初始增量、初始牵引角,影响土壤坚实度合格率各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弹簧刚度、机具作业速度、初始牵引角、弹簧初始增量,影响开沟深度变异系数各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初始牵引角、机具作业速度、弹簧刚度、弹簧初始增量。对试验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在初始牵引角0°、弹簧刚度10 N/mm条件下,弹簧初始增量15~19.5 mm、机具作业速度6.7~7.8 km/h范围内,开沟深度合格率大于95%,土壤坚实度合格率大于95%,开沟深度变异系数小于10%。

102-112

三七超窄行气吸式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作者:赖庆辉; 于庆旭; 苏微; 孙凯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昆明650500

摘要:三七播种行株距均为50mm左右,属于密集型精密播种。为实现三七超窄行精密播种,设计一种超窄行气吸式精密排种器。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主要结构参数;以云南文山三七种子为播种对象,基于 EDEM 离散元软件,对水滴形窝眼孔加工倾角影响充种性能进行仿真模拟试验,得出较佳加工倾角为50°;以吸孔负压、排种轮转速和种层高度为影响因素,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的主次顺序为吸孔负压、排种轮转速、种层高度;当种层高度为50mm、排种轮转速为34~48r/min、吸孔负压为560~660Pa时,合格指数大于93.0%,重播指数小于3.5%,漏播指数小于3.5%,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小于3.0%,满足三七播种要求。

113-123

低损伤组合式玉米脱粒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作者:樊晨龙; 崔涛; 张东兴; 杨丽; 屈哲; 李玉环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北京100083

摘要:针对现有籽粒直收型玉米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在收获高含水率玉米时存在籽粒破碎率高、脱净率低、籽粒夹带损失大、玉米苞叶易堵塞凹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伤圆头钉齿与分段组合式圆管型脱粒凹板相配合的脱粒分离装置。分析了脱粒元件与果穗、果穗与凹板之间的接触模型,确定了玉米脱粒装置最优脱粒元件的结构参数、最佳的凹板组合形式。以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为试验指标,以脱粒元件排布方式和不同凹板组合形式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台架试验,确定了较优组合为:圆头钉齿等高排布且最优球头半径为12.5mm,凹板最佳组合形式为圆管右向+直圆管(前疏后密型),并与常规梯形杆齿和栅格式凹板组成的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由13.73%降低至8.64%,未脱净率由0.6%降低至0.2%;未出现玉米苞叶堵塞凹板问题。

124-136

玉米收获机清选装置内杂余抛送器设计与试验

作者:王立军; 李义博; 郑招辉; 武振超; 于泳涛; 刘天华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30

摘要:为满足不断提高的玉米产量对玉米收获机清选能力的要求,提高筛面利用率、籽粒清洁率,降低籽粒损失率,运用理论分析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清选筛上部空间实现籽粒与杂余在竖直方向上分层、水平方向上分散的杂余抛送器。在竖直方向上,采用CFD DEM耦合方法对玉米脱出物在杂余抛送器作用下的分层现象进行数值模拟。选取杂余抛送器的周向拨指数量、拨指回转半径、轴向相邻指间距、拨辊旋转角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水平方向上杂余被抛送水平位移、籽粒与杂余被抛送水平重叠位移为性能指标,设计四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Design-Expert对回归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杂余被抛送水平位移影响由强到弱顺序为:周向拨指数量、拨辊旋转角速度、轴向相邻指间距、拨指回转半径;各因素对籽粒与杂余被抛送水平重叠位移影响由强到弱顺序为:周向拨指数量、轴向相邻指间距、拨辊旋转角速度、拨指回转半径。杂余抛送器优化参数为:周向拨指数量8个,拨指回转半径80.18 mm,轴向相邻指间距12.44 mm,拨辊旋转角速度 15.41 rad/s 。在清选装置入口风速为12.8 m/s、入口方向角为25°条件下,清选装置入口玉米脱出物量为5~7 kg/s时,增设杂余抛送器的清选装置籽粒清洁率均值为97.20%~98.74%,籽粒损失率均值为1.65%~1.82%,满足玉米收获机清选装置在玉米脱出物大喂入量下的清选国家标准要求。

137-145

随动式残膜回收螺旋清杂装置设计与试验

作者:蒋德莉; 陈学庚; 颜利民; 莫毅松; 杨松梅 单位: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石河子832003; 农业农村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832003; 常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213034;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长春130022

摘要:针对目前残膜回收含杂率高的问题,根据随动式残膜回收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螺旋清杂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双向螺旋输送器进行了分析和参数设计。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棉秆土壤螺旋清杂装置的三维离散元模型,模拟仿真了棉秆和土壤混合颗粒的清理输送过程,以螺旋清杂装置结构参数螺距系数、螺旋叶片直径和出料口间隙为试验因素,以平均颗粒速度、平均纵向颗粒速度、质量流率及旋转轴总力矩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仿真试验,分析了3个试验因素对各项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试验结果显示螺旋清杂装置最优参数组合为:螺距200 mm,螺旋叶片直径200mm,出料口直径220mm。在该参数组合下制作螺旋清杂装置,与随动式残膜回收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进行装配,并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清杂装置清理棉秆、土壤等杂质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回收残膜平均膜杂分离率为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