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求实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ISSN:1007-8487

  • CN:36-1003/D

求实杂志

求实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4-8

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回归——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白立强 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有三个命题:“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9-1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作者:孟茹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200433

摘要: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用批判的辩证法来看待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概括了人的本质,并把人类解放置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最后指出,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从各种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才在最终的意义上得到了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社会和人的发展思想的继承,是在现实性上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指导思想。

12-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探析

作者:张晓明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100091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并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核心问题,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

15-18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维护与重构

作者:路爱林 单位: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拥有丰饶的合法性资源是任何政党长期有效执政的基础和前提。面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与异化,邓小平以政治家的胆识和气魄、战略家的远见和智慧,从意识形态、政府治理绩效以及制度规范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切实的维护与重构,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有效执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作者:史艺军; 马桂萍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展特征和新时期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多个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新境界。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22-24

论从严治党

作者:朱国立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100091

摘要: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必须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关键是要治理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25-27

社会和谐奋斗目标的确立与党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的创新选择

作者:刘锡桓 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广州510050

摘要:确立社会和谐的奋斗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它必然要求我们党实现从唯一追求GDP的增长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的转变;实现从注重经济增长型的发展向注重利益分享型的发展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的转变;加强市场经济基础秩序构建,实现使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从有理性的经济人向有道德的经济人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的转变;实现从政策的推动向以制度来推动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的转变。

28-3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劳资关系政策述评

作者:甘黎黎; 任军利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的严峻形势。国民经济能否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严重的经济困难能否尽快解决,成为新生政权能否维持和巩固的根本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现阶段中国的劳资关系的处理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32-34

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

作者:姜喜咏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35-38

论人格的二重化与社会主义荥辱观教育

作者:石敦国; 朱广荣 单位: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由此决定的社会人格和个体人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而荣辱观的混乱和颠倒又直接根源于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分离,根源于人格的二重化。因此,只有重建人格的统一性,才能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格二重化的条件下。国家、政党、政府是社会人格的代表,应当扶持贫弱、防止行业和社会分化、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认同和可供依赖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经验是消除人格的二重化,重建人格统一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望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也应当对此有所作为。

39-40

道德内化与知行合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两个关键环节

作者:王军 单位: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只有处理好道德内化与知行合一两个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从经济、法律、道德几个层面同时着手才能增强其可操作性。

41-43

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向度

作者:刘建新 单位:江汉大学; 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其核心价值基础就在于它所体现的人向、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眼于人的能力文取向。科学发展观蕴涵的人文向度包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和素质的提高、体现发展中人的公平与和谐等方面。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44-45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逻辑研究

作者:周怀峰; 廖东声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510631;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到目前为止,围绕比较优势而生的理论为数众多,虽然各理论之间看似缺乏有机的联系,但其实一直都沿着一定的逻辑主线发展。在探讨该逻辑主线的基础上,可以把比较优势理解为由于成本或非成本价格的因素。具有生产或提供消费者偏好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系统。

46-49

技术变迁对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慧; 张茂德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100872; 济南市商业银行;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技术变迁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方式、经营理念,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区位利益的转移,进而促使企业在空间上重新布局。从生产角度、技术创新和交易条件及行为等三个层面来论述技术变迁对企业集聚行为、产业集群形成问题的影响可以揭示出技术变迁与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内在联系。

50-54

从服务业发展看当代经济危机的地理“位移”

作者:陆夏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200439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没有出现如1929—1932年和1973—1975年的大危机。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过剩的危险,酝酿着危机的产生。造成这种反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服务业在欧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事实上,正是服务业的发展缓解了马克思关于造成生产过剩的客观矛盾和凯恩斯的三大主观心理规律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从而延缓了危机的爆发,保证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对于我国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要想解决当前面临的生产过剩、失业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应当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服务业模式的创新.以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