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求实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ISSN:1007-8487

  • CN:36-1003/D

求实杂志

求实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4-8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哲学审视

作者:曾长秋 胡馨月 李邦铭 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410083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可以认识他们城乡关系思想的哲学意蕴。他们揭示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城乡关系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他们将城乡融合直接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城乡融合的最终归宿。以上认识,对于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9-13

马克思的“劳动”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

作者:董宏鹰 李怡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有三个层次,依次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在对外启蒙上,前者因受到政治理念严格规整和阶级、情感的巨大认同,变成功能上合法性制度框架的基础;后者则因成为特定观念来对抗现实世界继而成为一种普遍价值,进而都获得意识形态性。在当代,坚持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对已获启蒙后的民众进行自我反思和理性质疑方面,在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和制约“新阶级”扩大和塑造具有思考力的群体方面,无疑意义重大。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14-17

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政治优势

作者:贾绘泽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五大政治优势有不同的内涵,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殊优势和特色,同时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统一整体。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坚持和发挥这些优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8-21

新形势下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作者:金刚 臧秀玲 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新的形势下,要扎实做好党的纯洁性建设工作,更好地保持党的纯洁性,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抓好纯洁性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夯实纯洁性建设的内在基础;三是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多种监督,形成纯洁性建设的矫正机制;四是深化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纯洁性建设的根本动力;五是抓住关键群体,强化示范引导,树立纯洁性建设的榜样标杆;六是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重视纯洁性建设的心理前提。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22-25

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批判内涵

作者:杨晗旭 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26-3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研究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1

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存在前提论、实践活动论、异化自然论、人化自然论。对手稿中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33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探析

作者:江传月 王家芳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政治与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提出有其具体的现实背景,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价值观的和谐,人们的价值观存在着不和谐的问题,当今世界价值和价值观冲突现象更加广泛和明显,人类共同呼吁和平和谐。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必然,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合理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内涵丰富,包含自我和谐、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等三个维度。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本自由、互惠共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项。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34-37

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价值冲突与调适

作者:李文珍 单位: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经济实现长期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源泉、发展机制及路径的总和,它承载着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价值取向。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观点、理念、思维三个层次的价值冲突:袁层的公平价值观和效率价值观冲突、中层的科技理性与人文理念的冲突、深层的“本体思维”与“生态思维”的冲突。我国在价值调适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取向,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谐发展之路。

38-42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作者:陈大和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江西南昌300013

摘要:重储蓄积累,轻消费支出;重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重重工业,轻轻工业;重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加,轻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重城镇区域扩张,轻农村人口转移;重物质资本效率,轻人力资本投入,是当前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面临的主要矛盾,要破解这些矛盾,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中小城镇建设,推进人口城市化;调整社会生产结构,推进产业现代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引导分配结构橄榄化;夯实居民消费基础,实现保障体系社会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民需求显性化。

43-46

我国基础产业部门发展对策分析——基于社会先行资本投入视角

作者:郭蕾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基础产业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约束条件,社会先行资本是基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之一,它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目前我国社会先行资本投入与发展滞后,已成为基础产业部门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将基础产业部门超前发展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基础产业部门社会先行资本的投入,以规模性资金投入弥补社会先行资本发展的空白期,确定基础产业部门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建立基础产业部门多元主体进入的投资机制。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47-50

基层社会矛盾排解的若干思路模式及其运用环境——基于积极社会管理的视角

作者:童潇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1620

摘要:面对我国进入矛盾凸显期的现状,地方政府和学界提出了若干种矛盾排解调处的创新思路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的经济型排解思路模式;以管控维稳为代表的政治型排解思路模式;以整合各种调解优势,形成“大调解”方案的调处型排解思路模式;以宣泄怨气、构筑多元诉求渠道为中心的心理型排解思路模式;以发育公民权、建立能动社会为代表的社会型调解思路模式。这些思路模式间既存在着张力,互相间也有互补性。但不同的思路,应当应用于不同的现实环境。相对来看,经济型排解模式主要宜用于利益型矛盾排解;政治型排解模式仅应当在矛盾即将一触即发为冲突时使用;调处型排解模式主要适用于一般非尖锐型普通矛盾、常见简单纠纷排解;心理型排解模式宜使用于非直接利益型矛盾及普通矛盾等待型解决;社会型排解模式宜使用于平稳社会中的一般矛盾、类矛盾处理,同时还可以以此尝试排解历史遗留问题。

51-53

社会管理创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圭臬

作者:程昆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 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已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由多种矛盾和因素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也日益增多。目前,“无直接利益冲突”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一矛盾,必须创新利益诉求渠道,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财富分配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组织模式。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防范“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54-57

论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管理格局中的角色定位

作者:周健 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在我国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为积极参与的伙伴角色、社会稳定的维护角色、公民需求的服务角色。在构建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58-60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弱势群体的再社会化

作者:郑小明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弱势群体是任何国家的社会发展中都客观存在的现象。社会结构的断裂是弱势群体形成的重要制度因素.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价值应当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结构的断裂状况,扩展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程度。以提升社会成员的社会化水平为目标,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弱势群体的再社会化,是弥合弱势群体与社会“断裂”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求实杂志江西崛起策论
61-6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构建研究

作者:朱文兴 卢福财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330013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共生网络的系统构架,并逐步健全该地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