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求实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ISSN:1007-8487

  • CN:36-1003/D

求实杂志

求实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4-7

理念·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三维解读

作者:罗理章 刘先进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其实质是主体观与客体观统一的世界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义利统一的价值观、现代化的新型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任务是重建意识形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思路就是要实现政治层面与学术层面的相互包容、文本解读与形态创建的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专业化研究与大众化研究相互促进,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不断推动党的指导理论创新发展。

8-12

论马克思恩格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作者:苗瑞丹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诸多的理论研究和著作中,体现和蕴含着丰富的人民共享思想,深入探讨和全面梳理这一命题的理论渊源,对于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13-16

马克思社会生产力学说的现代意义

作者:杜建菊 王德礼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生产力产生的三种来源:科学的力量、因资本(组织契约)而产生的"社会力量的结合"以及劳动技巧。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活劳动",都是产生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社会生产力中的"社会力量的结合"与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结合,可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基础,更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科学发展观、核心竞争力、制度变迁等一系列现代经济学概念。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17-21

提升参政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探索

作者:任映红 任江南 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温州325035 民盟江西省委 江西南昌330008

摘要:我国参政党在协助执政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联接社会公众利益和政府公权力的重要纽带。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定位模糊、职责不明、办法不多等问题,提升参政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迫在眉睫。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弘扬责任奉献的公共精神、积聚互信互助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推进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是新时期提升参政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22-24

干部“德、能、勤、绩”考核应防止四种倾向

作者:陈长启 单位:国防信息学院政工教研室 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注重按职责对干部德、能、勤、绩的正确考核,这是凝聚民心,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的根本环节,也是党的干部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考核干部要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科学综合地分析德、能、勤、绩因素,既要重视对干部外在表现的考察,更要重视对干部内在素质的考核,防止和杜绝人为的一些模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25-28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作者:王学俭 魏泳安 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度凝练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意识生成发展、结构层次和运作机理作了全面探索和科学阐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回应和引领社会思潮为关键,以价值理念的个体转化为目的。

29-32

社会矛盾的内生性根源探析

作者:李朝祥 叶玲春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利益是需要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当需要转化为利益的时候,需要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和边界,而因需要引起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并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

33-37

市场语境中集体与个体价值存在的二维分析与建构

作者:吕林 徐椿梁 黄明理 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在市场语境中,愈是坚持和夸大集体价值在社会中的至上性,愈是给集体在社会中价值存在的合法性与逻辑性带来疑问和困境。市场规律和契约理念客观上要求集体价值存在同个体价值存在在哲理上的互主体性和法理上的平等性。市场吁求的是在契约精神下集体与个体价值义务的对等性,互为道德的过滤器。对于集体价值而言,其使命在于对公共善的追求,并得到个体价值上的认可;对于个体价值而言,其使命在于个体依法尊德地在市场中的合作共赢与自下而上式自我内在自主性的价值选择与人格提升。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38-40

收入倍增: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

作者:杨元庆 杨继瑞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并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收入倍增是中国近10年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如何使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被更广泛地分享,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41-44

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特点探寻

作者:马可 汤建萍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201620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 江西南昌330077

摘要:中国共产党民生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历史逻辑:民生发展是一个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内容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时,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展现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性的过程,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民生发展兼具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特点,民生发展也体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把握好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特点,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推进民生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45-49

农民工市民化现实困境与制度环境建设研究

作者:陈怡男 刘鸿渊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政法学院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有别于以物为主的传统城镇化,承载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新型城镇化的显性特征是生活在城市、城镇的人口比例相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口比例的相对上升,其本质性、关键性问题就是农民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市民。现行的城镇化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难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难以为农民工的市民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围绕农民工的市民化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发展思路调整,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50-53

从“权力维稳”到“权利维稳”的必然选择——基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视角

作者:项赠 郭文亮 单位:中山大学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针对当前中国维稳不容乐观的现状,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析视角,对"权力维稳"和"权利维稳"两种维稳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当前官员重"权力维稳"、轻"权利维稳"的原因,从"权力维稳"转变为"权利维稳"是一种必然选择。

54-57

网络反腐中的侵权问题研究

作者:高亚军 单位: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腐"官员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网络反腐问题开始备受人们关注。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其所伴随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中所涉及的侵权也不容忽视。从法律的视角对在网络反腐中涉及的侵权及法律责任之承担、追责程序之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使其在法治反腐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并与其它反腐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规范化长效反腐机制。

求实杂志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58-61

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作者:祝黄河 邱向军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62-66

中国道路:特色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作者:方芳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 安徽芜湖241002

摘要:中国道路的特色性是其个性,指改革开放以来,在充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合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是其共性,指中国道路所具有的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普适性和规律性的内容。中国道路的特色性与世界性是相互依存的,特色性由世界性所统摄,世界性寓于特色性之中。特色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