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求实杂志

求实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影响因子:2.67

ISSN:1007-8487CN:36-1003/D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曾用名:行与知
  • 发行地:江西
  • 创刊:1959
  • 类别:政法类
  • 出版社:求实
  • 语言:中文
  • 价格:¥19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330108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求实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4-8

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考察

作者:史为磊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北京100091

摘要: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使用“中间阶级”概念的次数非常多,并对“中产阶级”的划分依据、构成、主要特征、政治属性、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马克思在晚年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进而对自己原有的“中间阶级”观点进行了修正,阐明了“中间阶级”不断增长和扩大的趋势。研究马克思“中间阶级”理论对当前中国中产阶层问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党的“扩中”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并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依靠力量的基本原理。

9-14

邓小平民营经济思想比较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黄淑婷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 河南 洛阳 471022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邓小平的民营经济思想在思想基础、理论依据、主体内容、政策体制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但由于两者时代背景、理论着眼点、政治思维、判断标准等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比较邓小平民营经济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15-18

十八大以来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

作者:罗会德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思政教研部 上海 201620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19-23

群众路线的政治伦理意蕴及其内在关系

作者:王常柱 胡启南 单位:济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 南昌 330003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意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政治方法和政治道德等内容。群众路线政治伦理意蕴内容不是朝夕间形成的,而是长期政治实践的产物,烙有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基础、奋斗实践和理论探索等历史印记。各个内容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价值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中,政治立场内容是核心要素,决定着系统整体的伦理性质,也决定着其他要素的功能发挥。

24-27

论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

作者:石火学 单位:福州大学 廉政建设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制胜法宝。当前,加强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根据密切联系群众在方法、内容、主体、对象等的特点和要求,从党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推进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28-31

学习型党组织助推“中国梦”实现初探

作者:侯晋雄 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 重庆 400041

摘要:建设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组织,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财富,而且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性因素。

求实杂志哲学当代视野
32-36

道德困境的产生因素与消解路径--以个人与社会的利益矛盾为视角

作者:闫莉 蒋锦洪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当展研究中心 上海 200241

摘要:道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更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途径和准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进而产生道德问题,影响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社会风气的优化、道德教育的改进和制度建设的加强等途径去消解道德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37-41

公共美德的时代和本土化吁求

作者:王明霞 单位:浙江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浙江科技学院 社科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道德调节也从私人生活领域向着公共生活领域转变,亟需提升民众的公共美德品质。但是我国无论是历史发展还是现代化的转变及文化发展都异于一些西方国家,因此必须找到适宜中国发展情景的公共美德价值及其外在形态。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德性精髓,适应中国发展情景,体现本土的发展脉络,以制度促美德,创新公共美德养成机制是进行本土化研究,提升公共美德的必要路径。

42-47

公民意识的理想性演绎与现实性生成

作者:田方林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公民意识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基于公民身份而产生的一种重要心理意识。从哲学上看,公民实为“公共之民”、“公开之民”、“公众之民”和“公平之民”,公民意识理应包括主体意识、主人意识、参与意识、交互意识和平等意识等基本内容。然而,公民意识的现实生成常常受制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传统文化、公民教育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因而,我们有必要根据公民意识的理想性演绎,基于具体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之路。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48-52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秩序建构与可持续发展--以制度融合为视角

作者:户晓坤 郭旭新 单位:中山大学 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20

摘要: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扰动,使得系统均衡的稳定性成为制度变迁中的根本性问题。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效率功能、秩序功能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提示,突出了制度在构建稳定的秩序、引导人类行为和减少不确定性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国家意志的正式制度层面上,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经济制度创新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培育和形成与正式制度相适应、相匹配的非正式制度因素,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过程,建构稳定、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社会秩序,是中国经济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53-55

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评析

作者:仲海涛 李彩华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中国社会非主流社会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股思潮,近年来,其通过各种媒介在中国进行传播渗透,已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其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严重歪曲,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从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是否排斥国家宏观调控两个主要争议焦点,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加以评析,以期能够达到澄清疑惑、统一思想的目的。

56-60

以制度体系创新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制度陷阱”到“制度红利”

作者:刘登娟 邓玲 黄勤 单位: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工作部署之一被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已经进入以制度创新为推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维度和参与主体维度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制度,深刻剖析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公众层面面临的“制度陷阱”,并提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红利”的具体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1-66

生态文明的前景:后资本社会的总体性建构

作者:胡正豪 周鎏刚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社会科学部 上海 200083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崭新阶段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生态文明理想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人类对资本统治社会的批判和超越,而这种批判和超越必须深入到资本的技术统治、政治统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统治的总体性层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既需要资本催生科学技术的开发、创新与运用,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效能,也需要人类用制度、法律、均衡治理结构对资本的无限扩张加以规范与制衡,还需要人类对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进行自反性批判和革命性转换,特别需要等待人类最终突破阶级、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性制度安排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自觉。生态文明的前景实质是后资本社会的总体性建构。

67-70

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与天然捕捞渔民转产行为研究

作者:郭宇冈 胡振鹏 甘筱青 PhilippeDorbair 单位: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博士后工作站 江西 南昌 330046 九江学院 江西 九江 322005 法国普瓦提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法国 普瓦提埃 86000 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随着鄱阳湖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对鄱阳湖全面禁渔的呼声越来越高,鄱阳湖天然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对鄱阳湖天然捕捞渔民的经济行为进行的调查分析,对渔民转产转业的补偿安置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

71-74

“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还是要求合作

作者:王艳成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社会政治发展和“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聚焦在“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还是要求合作的论辩。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的条件不存在,只能朝向抗争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该在整合政治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消除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