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求实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 ISSN:1007-8487

  • CN:36-1003/D

求实杂志

求实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求实杂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4-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和规律性特征——兼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自省

作者:李远; 李荣海 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的最伟大贡献,即是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就其发展途径、方法、价值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塑造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历史生动性和规律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包括: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运行规律;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规律;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连续性规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规律。当前,理论研究要改变落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状况,必须进行深刻的自省:研究重心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移;思维方法要凸显建设性思维;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位置有充分自信。

13-22

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官僚制度的批判

作者:菅从进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行官僚制度批判的直接标靶,是其遭遇的正在典型劣质化的普鲁士官僚制。其批判的思想武器,是批判理性主义的人民理性国家观。其理论成果主要有二:一是初步揭示了普鲁士官僚群体沉沦为私人利益工具和私人等级的原因;二是初步分析了普鲁士官僚政治伦理及管理原则与民众利益的对立性。这些理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哲学思维等特征,但也体现了理性国家观对现实批判力量的局限性。

求实杂志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23-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梅记周; 王同昌 单位:衢州学院社会科学部; 浙江衢州324000;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有一个演进发展过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成因,腐败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是剥削阶级遗留的产物;到跨世纪期间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成因,腐败是领导干部思想道德败坏、权力观错位等因素造成的;再到新世纪以来主要从权力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成因,腐败主要是权力缺乏监督制约等因素造成的。由于对腐败成因认知的不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反腐败策略也有不同。第一阶段主要是意识形态式反腐,第二阶段侧重于作风建设反腐,第三阶段则是权力反腐。当然,反腐倡廉思想的演进不是前后替代的关系,而是逐步深化和日益全面的关系。每一个阶段的反腐倡廉思想都在继承或者扬弃前一段思想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但为什么会产生腐败,以及如何反对腐败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反腐倡廉思想发展的主线。

30-36

村域基层党建创新与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基于广西河池市“党群共治”模式的分析

作者:韦少雄 单位: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党群共治”模式是广西河池市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该模式以自然村屯作为切入口,抓住了影响村域基层党建创新和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薄弱环节,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深度融合,创新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该模式表明,促进村域基层党建创新,提升村民自治有效性,党的领导是方向,群众参与是动力,保障自治权是核心。

求实杂志经济理论与实践
37-42

把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

作者:卫兴华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要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要重视我国提出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意义,也应重视而不应忽视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标准。每个社会制度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要混淆两种视角的判断标准。其一是在剥削制度下统治阶级及其主流观点的判断标准,认为其剥削制度是公平的、合理的、正义的;其二是马克思对各种社会制度的价值判断标准,既肯定一切剥削制度的存在和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用道义原则去说明,但又不认同各种剥削制度是公平的、正义的,还批判了资本主义辩护士的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应将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标准统一起来。同志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理念,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指导意见,事实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价值判断标准。有人宣扬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这是完全错误的。

43-49

网红经济的生成逻辑、伦理反思及规范引导

作者:王卫兵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91

摘要: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是随着网红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网红经济的产生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其中网络条件下的自媒体趋势是前提,社会价值多元化、社会心态多样化是基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生产方式转变是现实背景。当前网红经济存在着诸如网红价值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社会成员急功近利心态、网红经济行为中的商业诚信危机等问题。为了促进网红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应该加强对网红经济的规范与引导,强化对网红经济监管的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红自身的道德修养。

求实杂志改革与发展
50-56

论社会救助的精准实施——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执行机制创新为视角

作者:汪湖泉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社会救助的精准实施是公共治理运行方式与脱贫攻坚目标体系的有机结合,强调以主体规范为调整重心,充分结合公民、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各自行为规范以及责任规范的特殊性,以社会救助相关法规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来保障我国贫困治理的高效、全面和可持续。公民救助权利的精准保障应当从提升贫困认定标准的全面性、对象识别程序的准确性以及救助措施的回应性三个平衡维度着手。国家权力垄断性管理走向行政服务与社会自治共存,社会救助权力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要求调整政府问救助给付责任关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整体性制约,提升救助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也应当通过适当的法律激励机制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57-61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作者:王艳成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科学系统、完善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设机制。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滞后,实际上是一系列理念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与博弈的结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生态社会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四力一体”的驱动机制等。建立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对于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求实杂志民主与法治
62-68

选举中的制衡缺失及其“梗阻”效应

作者:封玫; 邱国良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南昌330033

摘要:后税费改革时代,村庄选举中的精英联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由乡村联盟转向村组联盟,村政精英开始广泛寻求“草根”精英的支持。这种精英联盟的嬗变,将直接导致村庄政治愈加缺乏政治制衡,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性民主。同时,“草根”精英对大众的背离,或许将打破农村社会的固有平衡,加剧农村社会的阶层对立,使得农村社会的非组织化状态更为严重。

69-77

法治文化的深层结构与基本判定

作者:石伟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 北京100091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法治文化开始大范围地进入法学界的视野。文化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分,分别指向文化的思想观念内核以及相配套的制度、行为、组织、物质等。相应地,法治文化也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别,其中,法治文化的深层结构指向了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全民守法的法治观念、保护权利的文化取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构成法治文化的核心要义。

求实杂志“三农”问题研究
78-86

“众筹创业”与“村企合一”:新时期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M村为例

作者:谷玉良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新时期国家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然而,个体农民工返乡创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也不利于其抵御市场风险。而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培育新型农民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应成为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方向。

87-96

社区合作型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法制路径

作者:江晓华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南京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市场化和政府主导型是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典型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存在妥适性困境。而社区合作型退出以农户和所在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主体力量,合作推动宅基地使用权间接市场化,具有妥适性。社区合作型退出的具体路径分为退回机制和转化机制,退回机制主要涉及退回原则、程序、主体、条件、补偿和风险治理的交易规则和干预规则;转化机制包括转化规则和转化后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视转化行为为设权行为,宅基地使用权转化意味着设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并承认其用益物权地位,建立兼顾一般要求和宅基地使用权特殊要求的转化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