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年文学家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影响因子:0.02

ISSN:1002-2139CN:23-1094/I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旬刊
  • 曾用名:龙沙文学;龙沙
  • 发行地:黑龙江
  • 创刊:1956
  • 类别:文学类
  • 出版社:青年文学家
  • 语言:中文
  • 价格:¥235.2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161005
  • 库存:1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1-2

试论刘小枫作品中的救赎意识

作者:于莉萍 单位:广西工学院艺术系

摘要:刘小枫的西方现代基督教神学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界曾激起强烈反响,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在转型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危机与现实问题,救赎意识便在此时成为一种精神渴求引起了九十年代文学的注意。本文就刘小枫作品中出现的救赎意识进行了分析。

2-2

《青年文学家》征稿启事

3-3

性格决定命运——史湘云性格和命运探讨

作者:王雪梅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中最爽朗真率、英气夺人的"异样女子"。她出身不幸,却乐观开朗;才情洋溢,却不矜不骄;出言爽利,却坦荡无私;喜爱男妆,颇有名士之风、英豪之气。然而,这一切都填不平命运给她预设的陷阱,难逃"万艳同悲"的结局。本文分析了史湘云的性格以及她的性格怎样决定了她悲剧的人生。

4-5

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隐秘创作意图分析

作者:施勇 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摘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使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批评方法分析为什么辛克莱.刘易斯在他的伟大作品"巴比特"中,描述了一种和小说中其他人与人关系不同的两个人的关系。小说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两个男主角乔治.巴比特和保罗.雷斯林之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友谊。通观刘易斯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孤独、内向和沉默的人,并且在他的一生中他未曾真正拥有过任何真正的朋友,尤其是男性朋友。而且,他的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一个从没有拥有真正友谊的作家刻意细致地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男性友谊的故事,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另有隐情沿着这条线索,使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批评方法,谜底会被揭开。

6-6

浅析伊迪斯·华顿小说中主人翁的悲惨结局

作者:陈文静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

摘要:Edith Whart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male writers in American Literature.Generally speaking,the backgrounds she set her novels 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One is in the author’s own background,the upper-class in New York.The other is about the lower-class society.This thesis selects her novels Ethan Frome and The Age of Innocence from these different kinds.And by analyzing the two heroes in the novels,Ethan Frome and Newland Archer,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eroes’ characters and destines.Through the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two heroes’ characters and lives,this thesis can find the resemblances of the two and educe these resemblances contributes to their tragic endings mainly.Although the time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re of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heroes,this thesis may find many resemblances after specific comparing and analyzing.In such a way,this thesis elucidates the similarities of different heroes in Wharton’s two kinds of novels.

7-7

艺术的碰撞 个性的张扬——傅雷论张爱玲之我见

作者:邓竞艳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面对文坛横空出世的"传奇"张爱玲,傅雷率先作出反应,对张文予以评论,其间功过得失,众说纷纭,但它的影响之深远毋庸置疑。本文试从评之缘由、评之得失、评之影响等方面对傅雷评论张爱玲作一个全面性的观照。

8-8

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

作者:彭凌丽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自出版以来,《简爱》被赋予了极强的女权主义色彩。笔者认为简的女权主义反映在她不断抗争的一生当中。纵观简的一生,充满了四次反抗,每一次反抗都意味着一次进步,最终,简在抗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9-9

小小说,大问题——解读博尔赫斯的《巴比伦》

作者:李楠 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摘要:博尔赫斯的《巴比伦》是一篇幻想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因发行而引起的诸多相关问题。通过这个文本,可以隐见博尔赫斯对社会组织形式及社会秩序的深深思考。

10-10

宗教语境下《春桃》中生命意识的体现

作者:邱婧 朱瀚 单位:海南大学

摘要:许地山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当中是一朵奇芭,他的作品植根于中国,却有着宗教学的视角以及宗教精神,其后期作品《春桃》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宗教,但是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宗教精神。本文将从宗教精神的角度去解读许地山及其作品《春桃》中的生命意识。

11-11

浪漫中的凄守,残酷中的怒放——看奥尼尔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卢伟敏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Eugene O’neill(尤金.奥尼尔1888-1952)他是美国戏剧的拓荒人,他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创作不但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的戏剧之父。

12-12

《呼啸山庄》与龚氏文论思想

作者:尹睿娟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情感的真实、环境的真实、语言表达的真实作为异质文化对话中交叠的部分,可以起到叶威廉所说的"模子"的作用。本文取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龚自珍的主要文论思想,试对西方十九世纪小说《呼啸山庄》做简要的诗学阐发,借中国的文学理论阐释西方的文学现象,达到对话异质文化的效果。

13-14

一幕注定的人生悲剧——浅析张爱玲小说《色·戒》

作者:张晨晨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摘要:《色.戒》透露出来的人性的复杂性,远远不止"色是需要戒的"这么简单。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集中展现了人物的内心在巨大压力下的反映。宏大的历史背景在文本中只作为背景,而女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16-16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我国女性作家身体写作探讨

作者:顾艳艳 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摘要:本文梳理了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身体写作"的呈现过程,提出西方理论资源本土化的反思,并对女性作家"身体写作"的现象作了考察,以澄清错误的观念。

17-17

Mending Wall:A Rhetorical Analysis

作者:戚婕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摘要:From this poem,we can see some of Frost’s poetic language style and one of his them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reveal Frost’s style of simple beauty through rhetoric analysis.The poet uses simple rhetorical devices like metaphor,simile,and repetition to convey much 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provoke thinking.Rhetoric devices partly illustrate Frost’s genius in making his poems simple in language but profound in idea.

18-18

论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的传播优势

作者:韩梅 高丽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摘要: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巨著Moment in Peking的翻译版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流变,其中,张振玉译的《京华烟云》成为最具生命力的译本,也是广大读者追捧的对象。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该译本的商品化包装和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市场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