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年文学家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影响因子:0.02

ISSN:1002-2139CN:23-1094/I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旬刊
  • 曾用名:龙沙文学;龙沙
  • 发行地:黑龙江
  • 创刊:1956
  • 类别:文学类
  • 出版社:青年文学家
  • 语言:中文
  • 价格:¥235.2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161005
  • 库存:1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8X期杂志 文档列表

1-1

《围城》中的知识女性

作者:代洁玲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围城》一书自出版以来,读者就对其评论不休。本文从女性自身的眼光审视《围城》中的女性同胞们,浅析当时这些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生存状态以及自身的利弊情况。

2-3

从《小径分岔的花园》论博尔赫斯小说世界里的“迷宫”

作者:高沁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因其充满哲思与想象的作品被冠之以"为作家写作的作家"的头衔,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充满了对无限的世间万物以及时间恒一观念的探索与质疑。小说题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事实上,博尔赫斯的叙事方式本身即是一个庞大的迷宫。

4-4

“享受生活”怎能等到明天?——从王晓明《九十年代批判》看“人文精神”缺失的讨论

作者:施晖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正>一个被割裂的整体有一位教育工作的前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每天都有两件事情要去做,一件是你必须去做的事情,另一件则是你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先完成你必须做的事后,再去做你想做的事吧!这段话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去思

7-7

浅谈蔡琰五言《悲愤诗》中独特的女性情感体验

作者:王思齐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蔡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博学多才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结合自己身陷匈奴而又重归故土的苦难经历,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感伤的心理体验和别于男性的独特视角,抒发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情怀;抒写了作为女性这一社会群体在战乱时代的悲惨遭遇和对战争的独特心理体验;表达了一个身为人母又不能尽责的母亲的悖论式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了作为女性尤其是一个再婚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困境和忧虑。五言《悲愤诗》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妇女的悲惨生活境遇,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强烈的控诉和不满。

8-9

评《牛虻》—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作者:薛丽 单位:大连大学

摘要:生,他如夏花之绚烂;死,他如秋叶之静美……

10-10

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读古希腊悲剧《俄底浦斯王》

作者:白岚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索福克勒斯代表戏剧《俄底浦斯王》的悲剧内涵,并通过阐释作品的命运主题,充分肯定人与命运抗争的主观意志,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精神。

11-11

比兴思维——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现代心理阐述

作者:高洁 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摘要:比兴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最具有原创性的核心话语,本身具有复杂的结构、意义,它们从《诗经》时代开始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最主要范畴之一。本文将比兴看作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典型思维模式加以分析,试图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比兴思维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12-12

弱者生存——女性主义视野下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

作者:黄冠群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严歌苓的作品其主人公大都是女性且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她们不但是时代背景下的弱者,更是男权社会下的性别弱者。作为弱者,其生活相较于其他是充满了艰辛甚至是苦难,然而作者并不想让读者仅仅停留在对弱者遭遇同情的层面上,而是继续着她的故事,让你看到弱者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又是如何弱者不弱的。《第九个寡妇》就是这样的作品,论文在女性主义视野下,对这部小说进行评析。

13-13

浅析多因素作用下的畸形青春期成长——论彼得·泰勒“一个老处女的故事”

作者:靳丽丽 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通过对彼得·泰勒"一个老处女的故事"探讨,解析了老处女伊丽莎白在多因素作用下的畸形的青春期成长历程,反映了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14-14

论《女勇士》中的“文化抗争”精神

作者:李翠娟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汤亭亭的《女勇士》一书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碰撞层面分析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文化抗争精神,并深入探讨形成这一精神的历史及时代根源,从而挖掘出《女勇士》一书所具有的深层文学意义以及作者对美国华裔生存状况的独特关注与思考。

15-15

诗韵及其未来走向

作者:李瑾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

摘要:本文试图从英诗中韵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未来走向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韵在英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韵都是诗歌本体的一部分,可进入现代以来,韵在英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漠视。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结合英诗韵律自身的特点以及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状况来加以分析,从而让人们对诗韵有一个更加客观地认识。

16-16

吴宓与俞平伯诗论初探

作者:彭毓晖 单位:重庆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摘要:吴宓和俞平伯自幼都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对《红楼梦》的研究都有自己的创新成果,都曾任教清华大学,中又均为自己的荣誉所累。他们诗人兼诗论家的身份及其诗论价值在一段时期又同处于被冷落的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的诗论逐渐走进研究者的视野,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两人的诗论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立场,但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他们诗论中有些观点其实是相似的。

17-17

哲理与诗的契合——论冯至《伍子胥》的诗化特征

作者:田光荣 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存在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冯至的《伍子胥》具有这种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诗化的语言、结构的散文化及浓郁的抒情氛围、象征性的意境。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契合,给诗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的发展空间。

18-18

古诗词鉴赏常用五方法

作者:田兰兰 单位:辛集市天宫营乡河庄中学

摘要:初中学生常用的诗词鉴赏方法:基本要素分析、抓住作品的意象、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修辞手法的运用。

19-19

浅谈《兄弟》与余华早期作品暴力美的异同

作者:王忠强 闫乃之 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纵向比较余华的作品,探讨他作品风格的变与不变,从而发现他暴力蕴含死亡的目的,体会他从蔑视生命到珍视生命的升华过程,最终回归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话题中,这也是痛苦产生的根源,浅显的探讨引发对文学艺术创作目的、创作本质的拷问。鉴于此,得出余华的暴力美学的地位以及作用。更好的在形式与内容二者之间寻求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