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县乡财政的困境与出路研究专栏
5-7

乡镇财政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王绍光 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

摘要: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在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2007年7月28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在济南召开了“2007山东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来自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农业厅、财政厅、省社科院、省行政学院和省内其它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就“乡镇财政”问题进行了专题讲演,出席会议的专家就此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会议发言整理成文,予以发表,可以从中窥见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们在此问题上的一些看法。

8-9

县乡财政的困境、成因与对策

作者:高焕喜 单位:山东行政学院教授、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团长

摘要:一、县乡财政的困境 1994年我国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分税,财政“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对调动多个积极性,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地方事权的不断加大,财政开支的不断增加,县乡财政困难也日益凸显,而且全国许多县乡财政已走人短期难以摆脱的困境。

10-12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作者:于国安 单位: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乡基层政府担负着重要职责,但从目前情况看,县乡财力紧张、财政保障能力不强的状况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应首先从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入手。

13-15

县乡财政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作者:秦庆武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摘要:自2006年农业税取消以后,县乡财政的困难问题便愈加突出了。特别是对于工业化水平低,县域范围内二三产业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乡镇财源的枯竭和县级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近几年来,整个中西部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欠发达县份,县乡两级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甚至饭也吃不上的“要饭财政”。这对于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无疑是一个障碍。

15-16

乡镇财政与基层组织建设

作者:刘同理 单位:山东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体制中的基础层次,也是当前最薄弱的环节。随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拓展,乡镇财政已成为乡镇政权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齐鲁杯“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奖征文
17-24

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作者:韩克庆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北京100872

摘要:本文以苏州市的问卷调查为基本分析依据,考察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状况,认为苏州市农民工的劳动权利和人身权利保护较好,但是农民工职业伤害和赔偿、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民工治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此,要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维权意识,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加强组织维权建设和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宪法事例评析
25-31

“月球大使馆”案件与宪法中的经济自由

作者:邸雅婧; 秦强 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经济自由与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并称近代宪法三大自由。在规范含义上,经济自由主要包括居住和迁徙自由、营业自由与财产权等内容。在经济自由从自由权时期发展到社会权时期之后,如何协调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保障经济自由的一个重要问题。

31-37

“深圳妓女示众事件”的宪法学分析

作者:夏泽祥 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深圳警方将嫖客、妓女示众的做法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0条的明文规定,侵犯了嫖客、妓女的隐私权。但是,该法以及相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人民警察此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故有必要从宪法学角度对该事件予以分析。宪法上的隐私权旨在防范公共权力主体(主要是国家)而非民事主体对个人隐私的侵入和干涉,其实质是强调国家对违法者隐私权的尊重和保护。为维持公共秩序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警方宜借助者的亲情关系,激发其自律意识,从而达到抑制色情活动的目标。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史学理论研究
38-43

怎样克服种族中心主义——21世纪历史学对承认的文化的探讨

作者:约恩·吕森; 张旭鹏(译) 单位:埃森文化研究所; 德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德国

摘要:历史编纂学中的大多数跨民族与跨文化话语深受一种扎根于人类历史意识的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不对称的评价、目的论上的连续性和单一中心的视角。本文探讨了克服这种种族中心主义的可能性,并认为这些可能性会导向一种建立在人类概念之上的新的普遍史。依据这一人类的概念,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承认的文化。对承认的文化的创建,是21世纪的人文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44-48

教育在文明对话中的作用

作者:王昺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1事件”和海湾战争以来,战争与和平问题日显凸出,如何在文明对话和融合中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理解和宽容,维护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值得人们思考。多元文化教育应该和全球教育相结合,从多元文化和地球村的观点和角度培养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观念方面对目前的教育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认知内容应包括了解不同民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以及文化传统,反对种族歧视;教学应照顾到不同民族的学习风格;情感内容应包括反对偏见、刻板印象,培养跨文化知识和宽容态度。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新世纪文学研究
49-54

茅盾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作者:卜召林; 丁燕燕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山东曲阜273165;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存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推向深入,从另一个侧面给“人的文学”观以有力补充;他突破传统文学批评重情绪感悟轻逻辑思辨的局限,提倡并实践了以理性思维见长的“社会一历史”批评:他尝试过多种多样的批评体式,并以独树一帜的作家论批评文体享誉文坛;他更以内在的思想矛盾与外显的繁复理论表述体现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共有的心理困惑,并以其高贵的内心挣扎展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担当。

55-59

影响与修正:西方现代派文学与汪曾祺小说

作者:王永兵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西方现代派文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表现内容来看,汪曾祺小说对生存处境日益恶化的体悟、对人性恶的揭露和展示、对人的非理性意识的大胆表现,从表现方式来看汪曾祺小说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心理分析手法,注重对人物的潜意识发掘和表现。但汪曾祺没有机械地照搬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技巧,而是将其吸纳、转化为已有,成功地对其进行修正:首先,汪曾祺用传统文化中的宽容、平淡、豁达来中和西方现代主义那种人与环境紧张激烈的冲突;其次,汪曾祺还根据传统审美习惯和传统的表现技巧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追求技术之上的形式主义做了修正;最后,汪曾祺坚持用传统的时间观来对抗西方现代主义的时间意识。

60-63

“花童”与“麦当娜”——对棉棉、卫慧抄袭纷争的透视

作者:万杰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同样顶着“美女作家”名头的卫慧、棉棉在创作的文化定位与思想内涵上实则有着本质的相异性。棉棉、卫慧于九十年代末的那场抄袭纷争和专家、学者对此作出的倾向性评价反映出青年亚文化、大众时尚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人们对棉棉、卫慧的混淆映现出大众时尚文化的强势与青年亚文化的危机,其间埋伏着此后文化格局演变的线索。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学科前沿
64-6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中)

作者:邱均平; 吴建华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2.美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现状 2.1项目评价 20世纪4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许多机构在各领域都采用了同行评议制度以确定要资助的项目。美国政府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主要通过两个基金实现。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艺术与人文项目由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资助。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研究
70-76

“对象”何以“依照知识”?——康德“哥白尼式”哲学革命的意义之重估

作者:高懿德; 贺方刚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康德以其“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振聋发聩的观点发起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的走向。这场革命基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困境,在力图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对立冲突的基础上将它们加以调和,建立了以“对象依照知识”为基本思路的主体性哲学。这场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在本体论领域发现了“对象”世界的存在;第二,在认识论方面发现和确立了主体能动性原则;第三,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研究思路的转向。当然,囿于时代背景,这一革命仍是不彻底的,仍存在诸如知识的先天性问题、“物自体”不可知问题、现象与本体相分离问题、忽视客体性原则问题等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康德发起这场革命的原因、知识背景、意义以及局限性重新进行了思考与定位,以期为深入理解康德的思想提供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