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麦克卢汉及其思想:批判的再评价
5-9

麦克卢汉:与大众传媒调情的媒介诗人

作者:张亮 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无疑是20世纪西方思想舞台上一个令人难解的谜。60年代中期,他凭借《理解媒介》这一由无数神谕般的格言警句构成的论说文集而暴得大名,并被当时的大众传媒吹捧为“自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但进入70年代以后,他很快就风光不再,最终在落寞中与世长辞。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他获得了新生,并被谥为网络时代的“先知”!尽管这次复活在形式上确立了他的当代思想大师地位,但是,关于他的思想贡献、学术影响和思想效应,人们依然众说纷纭、难下定论。有鉴于此,在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和逝世30周年之际,本刊刊发这组专题论文,以期对麦克卢汉及其思想进行批判的再评价,从而推动国内的麦克卢汉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10-12

国内麦克卢汉研究的两种模式及其超越

作者:朱珊 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1993年6月,经过多年的延宕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书的中文第一版终于面世。此后,相关研究陆续出现。反观近20年来国内学界谈不上非常多的麦克卢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模式,即认为麦克卢汉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传播学大师的“新闻传播学模式”以及认为麦克卢汉是一个后现代思想家的“文艺学一美学”模式。尽管两种模式在外在结论上存在着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讲,作为两种研究模式核心的方法论却是同构的。因此,要想把国内麦克卢汉研究推向深入,反思、超越这两种研究模式的内在局限已成为当务之急。

13-17

今天我们该如何研究麦克卢汉?——麦克卢汉传播学思想的再诠释

作者:汤械松 张成璞 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南京军区政治部 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正如前面两篇文章所指出的那样,研究范式及对麦克卢汉思想与其时代深层关系判断上的偏差成为制约国内麦克卢汉研究走向深入的瓶颈,从而形成了一种将麦克卢汉非历史化的研究倾向,即把麦克卢汉视为一个不仅对其所生活时代的媒介现象作出深刻分析的大师,同时是一位准确预言了其身后所发生的网络时代每个细节的先知。实际上,这种研究只具有有限的意义,而且还存在着神化和夸大麦克卢汉理论贡献的危险。如果把这种研究模式作为麦克卢汉研究的正统,那么我们不仅无法了解麦克卢汉理论的真实面目,

18-22

鲍德里亚:一位麦克卢汉主义者?

作者:周嘉昕 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今年是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众所周知,麦克卢汉以其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而名噪一时,其有关媒介的观点不仅在英语学界,而且在法语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鲍德里亚这位后现代主义的“教父”就曾被称为“法国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去世后,理论声誉“一度中断”。只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他才作为“新时代的预言家”又一次进入学界的视野。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国际《聊斋志异》研究
23-29

《聊斋志异》日本翻案的跨文化操控

作者:王晓平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300387

摘要:18世纪中叶,《聊斋志异》便已传入日本。江户时代的读本作者都贺庭钟和森岛中良将其中的数篇翻案为发生在日本历史上的故事。翻案在袭用《聊斋志异》洞穿人情的独特艺术趣味的同时,力图让故事靠拢町人与武士社会的主流意识,植入其时日本读者的文化记忆之中,其对原作的操控折射出翻案者对《聊斋志异》艺术的初步理解。在江户时代这一特定语境下,翻案在跨文化的文学交流中,发挥了入境前驱、培养读者欣赏能力和积累翻译经验的效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
30-35

《东方杂志》与专业理性的新闻学研究传统

作者:谢鼎新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从学术史视角考察,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有两种取向,一是“向外转”:以关注新闻的社会政治功用为中心,并渐成为主导方面;另一个“向内转”,即探讨新闻本体的专业理性传统,于新闻学科建设而言具有基础意义。《东方杂志》中的新闻学研究可作为后者的代表。该刊相关文献的研究涉及新闻学科中的报刊、广播电视、各国新闻事业、新闻教育等众多方面,在新闻学研究的材料、原理、问题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积累。

36-38

论中国近代报刊舆论的社会动员力

作者:刘兴豪 单位:邵阳学院中文系 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在近代社会转型带来的政治动荡中,报刊媒介在政治缝隙中存在着较多的发展空间,更容易在公共领域形成有力量的话语权,;t~-rq舆论起到了政治动员,吸引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的作用,并转化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进而推动着中国跳跃式地跨过了西方国家历经数百年才能完成的近代化历程。

39-43

新时期中国图书版权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丁培卫 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图书版权一向被认为是成熟图书出版市场的必备环节。随着国际版权贸易的纵深推进,国外版权机构在中国迅猛发展,在对我国图书版权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我国图书版权推向了国际竞争舞台。在图书版权方面,我国需要规避的不仅仅是机构的规模化扩张,而是要思考如何培育版权贸易的内生机制,及时调整结构布局,促进中国版权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以此应对来自国际版权贸易巨头的竞争。

44-49

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王丽娟 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80年代后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围、研究层面和视角不断扩大,产生了不同的模式和理论。对跨文化适应研究发展历程、分类、研究层面和研究视角以及不同理论的系统梳理有助于对跨文化适应的深层次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政治学研究
50-55

和谐劳动关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耦合

作者:夏明月 刘铂文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10009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伦理意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其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56-60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

作者:韩玉贵 安秀伟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东南亚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区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逐渐在东南亚塑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国家形象。当前,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贸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问题。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必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文化外交,协调好与美日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61-68

关于国际意识的理论思考

作者:苏晓龙 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国际意识作为一种社会集体意识,既体现为对国际事务的见解和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特点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实与虚假的混合、多变与不变的交织、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影响国际意识的因素既有个体层次的,也有国家和国际层次的。当代中国民众的国际意识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69-72

关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思考

作者:王峰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东营257100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不断回答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提出的现实问题来展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立场和现实立场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必须从中国具体实践出发,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精髓;必须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成分;必须充分借鉴西方法治经验。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学研究
86-90

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张红 乔忠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

摘要: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企事业人力主管的交流,总结构成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因素,并考虑客观环境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加权平均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了定量评价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体系,并提出了提高综合就业能力的建议。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金融研究
91-95

包容性增长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

作者:徐李孙 孙涛 单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北京100806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包容性增长是当前世界各国发展中越来越引起关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发展模式改变了原有粗放式和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划分标准。本文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包容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理论分析部分侧重于建立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战略和金融发展和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经济包容性需要怎样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以及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又如何体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根据理论分析,阐述金融包容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模式选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