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蓝黄”国家战略研究征文
5-8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作者:郑贵斌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面临共同的科学发展主题和示范试点责任,政府应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协同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把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应实施六大重点战略。在战略对策上应科学确定协同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全面推动蓝黄两区发展的对接;努力构建协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科学制定协同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19-23

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及其对当代思潮的影响

作者:金瑶梅 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0092

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分别对以哈贝马斯、普兰查斯、拉克劳与莫菲等人为代表的当代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的思想是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回响。

24-28

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辨析

作者:杨松雷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后,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研究出现了两条路径,即“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和“科学主义的马克思”。阿尔都塞既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也反对第二国际和苏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理解,独树一帜地用“结构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提出著名的命题: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由于阿尔都塞本人对“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这个命题解释得不够系统和详细,以至于该命题很容易遭受误解。本文借助文本学和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的_些方法,对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得失等方面进行探究。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政党建设理论研究
29-33

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几点认识

作者:王韶兴 单位: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在学习中认识规律,在遵循规律中求得发展,在科学发展中赢得地位,是学习型政党的本质属,l生和价值指向;以学习焕发党员活力、聚集组织力量、凝练价值目标、创新发展机制,是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功能和目的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实质上是以持续的政党学习为基础,以不断发展政党能力为核心,以有效实现政党目标为旨归的政党能力再造和政党文明重塑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靠学习立党、靠学习强党、靠学习取得政权、靠学习治国理政这样一条基线,中国共产党的兴党史和执政史,就是一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在于学习,而学习的真谛在于有“型”;“型”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学习以新的模式和要求,同时使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获得了新的价值意义。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开展政党学习的历史经验,深入探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实现机制,是增强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34-38

国外政党现代化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于海青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摘要:政党现代化是指政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自身发展和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对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组织基础、制度规范和活动方式等政党要素进行的调整、转变或转型。政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的普遍选择,是政党政治科学发展的关键变量与核心驱动。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并行,国外政党率先开启了政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国外政党现代化实践形式多样,历史经验丰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对此,从政党基本理论的角度加以认识,从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高度加以把握,有利于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在中国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在实践上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39-42

政党变革、政党体制变革、政党政治变革含义辨析

作者:禹海霞 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政党变革、政党体制变革、政党政治变革是政党政治理论中的三个基本范畴。政党变革反映的是政党自身各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政党体制变革体现的是政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变化;由政党自身和政党体制变革所引起的有关政党政治的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化则为政党政治变革。政党变革是政党体制变革的核心驱动,是政党政治变革的关键内容;政党体制变革是政党变革的党际表现,是政党政治变革的组织基础。政党变革和政党体制变革交互作用、互为因果,既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原因,也是政党政治变化的表现。

43-45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着力点

作者:代金平 唐海军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北京100860

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其根本。要着眼于新时期我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薄弱环节,强调共产党人应有的理想追求与崇高精神向往,始终立足于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要在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努力提升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思想理论的引领能力的进程中,着力攻克阻碍思想理论前进的难点;要在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找到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兴趣点、切入点;要在适应当今世界不同文化文明交流交融、互动增多的趋势中,扩大与国外政治文明的交汇点。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文化与道德建设
46-51

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茂聪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网络文化中不同价值观相互渗透和冲突,使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年代。传统伦理道德很难避开网络而独立发展。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必须面向网络时代对他们的网络交往伦理的价值要求。以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交往的媒介和存在的基本状态和方式。必须构建起适合青少年发展的网络文化、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

52-57

论网络文化境遇下道德教育的变革

作者:唐爱民 贾素宁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 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网络文化的弥漫与发展是21世纪的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广泛影响人们生存与生活方式的新的文化样态,网络文化正以自身的方式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着正反双重影响。唯有坦然面对其客观影响,冷静分析其对于道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在道德教育理念、方式、环境诸方面作出主动变革,方能与时俱进地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使学校道德教育的效力、活力与魅力得以不断提高。

58-62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

作者:董海霞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性存在。文化是构成并促进道德教育的精神资源和动因。道德教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追问、延展、传承和开拓着文化命脉。面对当前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文化遭遇,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应当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引领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生成,萃取他者道德文化的精华以及确立道德文化的本土意识等方式完成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史学理论研究
63-69

探索一种对人类的新看法——我们时代交汇点上的文化差异性与一致性

作者:约恩·吕森 郑桥(译) 单位:埃森文化研究所 德国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诸如“人类”等普遍概念在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认同这一概念都是既具体又特殊的,因此将普遍性应用于认同形成过程中就产生了逻辑上的困难:即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普遍性因素是为种族中心主义服务的,也即通过对其他人的特殊性的歧视而分离出对其自身的认同。然而由于被歧视的这部分人也离不开普遍性,所以跨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同普遍性间的斗争,对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全球化的浪潮不但强化而且激化了这种斗争,因此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共性的作用概念化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了。有人一定会问:真的有可能超越种族中心主义那强大而有效的逻辑吗?在这里,文化认同中内在的普遍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认同联系起来的新路。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则是由于各种共性因其自身逻辑而发挥出的整体作用,因此共性可以被视为一座连接各种文化差异的纽带。但是由于一种认同相对于其他认同而言依然存在着特殊性,那么各种共性,比如人类这一概念的纽带作用就必须接受仔细的考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重点是一种关于跨文化关系由排他转向包容的结构性变化的观点。本文的论述目的是希望“人类”这一理念在认同形成过程中可以起到一种更为包容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将人性作为一个可以完成上述任务的场所,并将其作为一个主题来加以讨论和研究。

70-79

隐喻型的章学诚和转喻型的戴震

作者:章益国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西方叙事主义历史哲学以比喻类型作为区分史家的依据。以此为启发,从章学诚和戴震各自的一个早年回忆入手,可得出一个推论:章学诚的“语言一思维”习惯带有隐喻型的特点,而戴震则可以说是转喻型的。这个差异,是他们两人分歧的原始根源。这个推论既符合了以往研究的一些共识,也能为乾嘉学术研究史上一些争论提供新的思路。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80-80

社会发展与春节文化

作者:刘铁梁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体现出大众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上的主体作用。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市场经济体系的拓展、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强、交通工具的发达等原因,当代民众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具有了更多的开放性、多元性、公共性、消费性等特征。特别是在当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地组织的公共性春节文化活动日益增多,居民由此进入空前开放的节日仪式与节日交往的场域。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之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自身文化优良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89-97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策略——以鲁中寒亭地区为核心个案

作者:张士闪 马广海 杨文文 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与传统农耕文明关联密切的中国传统节日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如何使传统节日走出困境重现活力,如下方面值得特别关注:在体现国家文化认同的法定假期不变的前提下,以省区或市区为单元实施弹性放假制度;以节日体验为途径,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积极促成传统节俗的现代性转换;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对待外来节日文化。

98-101

春节“回家”传统的现代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学文 单位: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北京100009

摘要:面对“如何过好春节”这一问题,我们难以给出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而通过分析春节的历史和现实,可以将春节的核心主题归结为“回家”,从而将问题聚焦于“让每个人春节都能回家”。解决好春节“回家”传统的现代困境,让每个人有“家”可归、有“家”能归、有“家”愿归,就成为当下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