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5-11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的必然逻辑——不同视阈下党对生态建设问题认识的演进

作者:张荣华 赵国营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生态建设问题认识发展的逻辑结果。由于国情、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客观条件的局限,我们党对生态建设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从建国初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局限在环保视阈,把生态建设当做单纯的环境保护;到改革开放后生态建设进入经济视阈,寻求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再到生态建设迈进社会视阈中,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将生态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政治视阈中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政治战略高度。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宪法精神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笔谈
12-16

宪法精神应成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作者:范进学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200240

摘要:一 我国社会自1978年以来一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等多重转型过程之中,从人治到法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开放、从价值一元到多元、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成员价值观念大变革的时期。在我国30多年来的社会急剧变迁中,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呈现的是多元化与碎片化,社会赖以有机团结的信仰、信念与价值理想的作用越来越弱,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凝聚价值信念的力量与能力,社会成员碎片化价值的背后是对私利的无穷追逐,甚至是良心的沦丧。为了利益的最大化,法律的底线与道德的底线皆无法约束住人的贪欲。

16-19

德国宪法对主流价值的维护

作者:张翔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宪法究竟是“价值中立”的,还是倾向或者指向一种主流价值观,这是宪法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是价值中立的,宪法就表现出一种多元宽容的取向,即使是仅为社会中极少数人所持有的、明显违背社会主流的伦理观和正义观的观点,仍然为宪法所保护。例如在美国,即使是鼓吹种族歧视的言论,尽管其并非“政治正确”,仍然是受到保护的。在关于三K党言论的勃兰登堡案中,最高法院指出,再偏激的言论也只是言论,应该受到保护。然而,类似的问题,在德国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判断。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宣称,《联邦德国基本法》在基本价值取向上是反纳粹的,《基本法》是“纳粹的对立方案”,从而禁止纳粹言论的法律并没有违反宪法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是合宪的。

19-22

宪法秩序与社会主流价值观

作者:曲相霏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北京100720

摘要: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几乎都伴随着宪法变革,上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国家的改宪风潮就是一个例证。近几年来,伊拉克、阿富汗、埃及、尼泊尔等国家也都要么修改宪法,要么重新立宪。这是政治秩序的变化带来的宪法变革,而反过来,宪法的变革又促进了新的政治秩序的形成。宪法是规范权力保障人权的基本法律,故日凡权力未分立和人权无保障的国家即没有宪法。宪法保障人权的重要方式就是分配和制约国家权力,因此宪法秩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国家权力秩序。宪法规定国家权力静态的差序格局和动态的互动制约,形成一个动静结合的宪法权力模型。这个模型在社会中实现,即社会的真实权力秩序与宪法所创造的模型相符合,反之,这个模型被束之于宪法之上而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即社会的真实权力秩序并不与宪法所创造的模型相符。

22-26

论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平等”

作者:江登琴 胡弘弘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平等的规范内涵首先有赖于从宪法文本出发的规范分析。“平等”在我国现行究法文本中共出现七次,是一个包含国家平等、民族平等、公民权利平等的多主体、多层次的统一规范体系:既有政策性、原则性的宣示,也有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既有对形式平等的要求,也有对实质平等的追求;既有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范,也有对国家相应义务的要求。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研究
27-32

经验和超验:两种哲学进路社会政治旨趣的差异——对《神圣家族》的解读

作者:李淑梅 陶红茹 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天津300071

摘要: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从感觉经验出发,论证了利益、环境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经验事实,表现出批判现存社会政治制度的旨趣。为19世纪初的法国和英国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青年黑格尔派继承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法国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矛盾只是假象,试图通过自我意识予以克服和扬弃。马克思探讨了超越形而上学、实现人的解放的感性实践的途径。

33-37

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关于空间生产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话语

作者:庄友刚 仇善章 单位: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 江苏苏州215123 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山东泰安271016

摘要:由于资本的历史本性和空间生产的历史本质,空间化发展和扩张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但资本的这种空间化扩张是同质化扩张,由此造成了现代主义的各种话语。现代性危机实质是资本原有积累方式的危机。当代社会中空间生产由资本增殖的条件转换成为资本积累的直接途径和方式,由此造就了后现代主义的各种话语。从现代性发展到后现代性发展的转换,一方面反映了客观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形态创新的需要。因此,在看到客观历史发展的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资本意识形态的警惕。

38-42

塑造论与哲学体系的综合创新

作者:王秀成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塑造论哲学”以“塑造之物”作为研究的“上手之物”,综合运用区分“两阶形而下”和“两阶形而上”的方法,具有解析“存在与意识”系列哲学关系问题的科学性;立足于解决历史与当下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了当前哲学面临的系列问题的统一性;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中西哲学的贯通与超越;顺应和谐发展的世界潮流,实现了由实践论向塑造论哲学的转型,揭示了世界的和谐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综合创新哲学体系。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43-53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

作者:高旭东 孙郁 马海良 刘洪涛 张志良 萧立军 肖鹰 李怡 赵白生 车槿山 蒋原伦 赵勇 王坤宇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鲁迅研究学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外国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作家》 清华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多边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莫言问鼎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引发了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莫言与“诺奖”也由此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狂欢之余,那些与“诺奖”失之交臂的现代文学大师,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理性地看待莫言获奖,反思“诺奖”与中国的渊源以及鲁迅等人与莫言的异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杂志社、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各大报社的记者共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长江学者高旭东教授主持,人大副校长杨慧林教授首先致辞,孙郁、刘洪涛、张志忠、马海良、阎纯德、肖鹰、赵白生、车槿山、萧立军、蒋原伦、李怡、周玉宁、曾艳兵、赵勇等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这一主题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大讨论。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65-72

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

作者:宣朝庆 单位: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300071

摘要:1920~30年代农村经济破产、社会动荡所引发的乡村危机,引起城市知识阶层的极大关注,并形成相关公共舆论。他们认为拯救农村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保障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此产生以“杨开道方案”为代表的系列设想。但是,处于现代化初期的国家和地方社会并没有发展出有效的公共品供应体制,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知识分子群体激起投身农村、建设农村的道德行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独特道路。这些历史经验直到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78-83

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基于已有文献的回顾与评析

作者:金华宝 单位:重庆行政学院 重庆400041

摘要:近几年,随着政府对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视,学术界也做出了积极回应,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在社会管理的内涵、特征、主客体、目标等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分歧。鉴于此,关于社会管理的下一步研究,应在继续坚持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研究共识点的知识合成,以进一步厘清社会管理的研究边界,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84-89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中的政府责任

作者:吴玲 刘玉安 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我国目前占半数以上的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上的“二元结构”甚至比经济上的“二元结构”还要严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面临的尴尬局面,不仅直接影响到这一部分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直接涉及到我国未来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因此,政府必须担当此责,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义务教育投入和管理层级,从制度上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
90-100

“I传播”生态下报纸的生存选择——以微博为对标,基于用户体验与新闻经验的综合考量

作者:庞道锋 单位:山东商报社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新媒体冲击下报纸的危机,已经是学界之瘁和业界之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报纸在新传播生态中应发现自己的短板并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进而确认修正与坚守两大课题。I传播是基于用户体验,以个体发挥和个性表达为主要诉求的,以互动、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传播生态。以I传播为对标系,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作为报纸的对标研究与学习对象,可以将传统媒体的危机从技术威胁论升华到生态共生论,既为“报纸的冬天”明确颠覆性的原因,又为报纸的修正找到建设性的方向和环境。

101-104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环境分析及提升策略

作者:张海力 李铁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天津300387

摘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政府着力扶植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绿色产业。承载着文化符号的动漫产业,自身蕴涵着巨大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深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大国纷纷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动漫产业支持力度。应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入手,研究加快民族动漫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105-110

现实与虚拟交织下的文化自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作者:仇道滨 单位: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250061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虚拟文化环境、跨文化环境和亚文化环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源自于文化自信、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呈现出现实与虚拟交织、主流与潮流汇聚、感性与理性融合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