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伦理学视域中的法治与德治关系”专题讨论
11-15

法治、脸面及其他——中国人的传统守法观

作者:曹刚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法治”是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伦理精神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良好机制,而不是一个普适的抽象模式。因此,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然包含着法治本土化的过程,而中国人的传统守法观是其中的重要议题。本文探讨了传统守法观的三个层面:守法是一种教养;脸面和报应是守法的心理基础和行为逻辑;守法的境界包括从自在到自由的三层境界。

16-20

依法行政与行政道德发展

作者:鄯爱红 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 北京100044

摘要: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制度,虽然与强制权力的使用相关,但其目的是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服务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因而内涵着强烈的道德价值追求。“依法行政“的道德基础包括行政道德文化与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权力至上的道德观、官本位的道德文化、法律工具主义的法治观和以集团利已主义为道德原则共同构成了依法行政的道德文化障碍;行政人员道德发展水平较低影响法治精神实现程度。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中,要加强道德文化建设,自觉促进行政人员的道德发展,培育依法行政的道德基础。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艺理论与批评新探索
21-28

荷尔德林的复兴

作者:李永平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摘要:荷尔德林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德国诗人和思想家,生前几默默无闻,不为人所重,至19世纪末,他只有为数不多的作品,流传于世。20世纪初,狄尔泰慧眼识珠,重新评价荷尔德林,将其提升至与莱辛、歌德、席勒同等并列的地位,荷尔德林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但荷尔德林的真正复兴,则始于黑林格拉特发现荷尔德林的后期手稿,以及荷尔德林全集的重新编纂,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新的荷尔德林。随着格奥尔格圈子对荷尔德林的推崇,荷尔德林成为“民族的先知”和“新神的召唤者”。与此同时,威廉·米歇尔则开荷尔德林思想史研究之先河,探讨荷尔德林与德国性的关系,并将其视为德国精神的象征,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荷尔德林的复兴。

29-37

鲁迅与中国自由主义传统:一个伪命题

作者:张松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把鲁迅放在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中国自由主义传统的对立面并加以批判,似乎成了近年来时髦且具有某种道德色彩的事情。然而,鲁迅时代的中国是否真的存在什么自由主义传统其实是很可疑的。不论是胡适本人还是他在当代中国的拥护者们,似乎都还没有弄清自由主义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本身就包含着诸多的问题和内在矛盾,而从这些东西着眼,鲁迅思想所隐含着的与自由主义的某些不相容之处,正体现了鲁迅的深刻,因此,由于这种不相容而认为鲁迅反自由且倾心于专制,是极其荒谬的。而如果对鲁迅的批判的隐蔽目的就是为了指证这一点,那么这种所谓的批判则不过是一种极为粗鄙的且具有讨巧卖乖性质的情绪宣泄而已。事实上,鲁迅的批判者们用来指责鲁迅的东西也基本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主张没有什么关系。

38-44

关于“强制阐释”的七个疑惑

作者:魏建亮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2014年提出并在多篇文章中倾力阐释的概念,主要用来指证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要特征和根本缺陷。它已引起了国内和国际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它的思想精髓、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延伸性阐述。它的基本立论和宏阔思想,尤其是其勇于质疑、大胆批判的精神和姿态,值得充分肯定和认真学习。然而,作为一个新生概念,难免存在尚待完善之处。本文就学习“强制阐释”时的几个疑惑表述出来,就教于学界同仁。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49-56

永不成年?国家养育的大龄孤儿如何获得经济独立

作者:尚晓援 李香萍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北京100875 清研灵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国家养护条件下长大成人的孤儿,在进入成年期之后,如何获得能够独立生活的经济保障。主要发现是:国家对福利院长大的孤儿缺少明确的、终止福利供养的规定,政策取向以安置为主,支持他们经济独立的政策不足。这导致大龄孤儿中出现“永不成年”、长期滞留儿童福利院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进目前的政策,明确国家供养的终止年龄或条件,政策思路从“安置”向“支持独立生活”转变。宏观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完善,特别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孤儿成年后从儿童福利机构转向社会的独立生活。

57-61

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对策研究——基于政府主导作用分析

作者:胡西厚 单位: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已成应有之义。医疗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及现行多元化格局要求政府注重社会公平,发挥职能制定长远转移接续规划;卫生资源配置不平等与公民健康意识增强倒逼政府加快医改步伐,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高层次对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与“公共服务型政府”打造为顺利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升级”创造可行条件。顺利开展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渡衔接,各级政府可宏观调控资源,微观细化政策。主要对策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政策设计;始终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转移接续政策制定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合理选择转移接续模式,稳步做好医保互认与对接工作;明晰各级政府财政责任,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转移接续长效保障机制;强化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过程中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就医“一卡通”。

67-72

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伟峰 原翠娇 单位: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人失能率的增加,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是解决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策略。了解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进而构建本土长期照护制度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山东济宁为个案,通过老年人自理能力状况调查探求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研究发现,16.1%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子女数、收入来源、体育锻炼频率的老年人自理状况不同。老年人存在一定的长期照护需求,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收入来源和体育锻炼状况是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重要因素。

73-79

老人福祉视域下养老福利多元建构

作者:秦永超 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状况调查数据,运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探讨了现有养老福利对老人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养老福利对老人福祉影响甚微,即家庭养老福利功能在弱化;社区养老福利对老人福祉有积极影响,但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国家医疗和养老保险对老人福祉促进作用明显,而社会救助对老人福祉影响甚微。为了全面提升老人福祉,建议我国构建多元化养老福利:一是采取居家养老补贴制度,鼓励家庭养老;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本投入社区养老,提高新型社区养老福利;三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收入保障功能和对老人福祉的促进作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法思想的制度转化”专题研究
80-90

辨正地认识“法治”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苏亦工 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84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流行着一种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认识,以为法治的作用是万能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西方式的法治是唯一正确的社会治理模式,并因而贬低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传统上法律与道德混淆不分,重人治,轻法治,非但未能走上现代文明,反而导致了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和屈辱。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人的内心自觉,又重视外在的规范约束,主张内外兼治,礼乐双修,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本文还认为,中西法律所塑造和期待的“人”截然不同,前者重人伦,后者重物利,这也是促使中西法制异趣的关键所在。法治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过度拔高,必须在一定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以及教育、文化和经济体制等条件配合下方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效用。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并未过时,不但仍有其合理性和生命力,而且从长远的意义上看,乃是最健康、最理想、最具可持续性的社会发展模式。

97-103

论19世纪美国普通法对非婚生子女继承权的规制:以法律与社会互动为视角

作者:姜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872

摘要:美国普通法在19世纪处理非婚生子女继承权问题上,以剥夺非婚生子女继承权为基本原则。放置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传统宗教精神乃至美洲大陆独特环境下产生的普通法婚姻制度都是支持这种做法的理由。然而,随着社会氛围的变化,社会产生的改革法律制度以促进社会福利的思潮也促使普通法在此问题上作出妥协,即赋予了非婚生子女继承母亲财产的权利。纵观该问题在19世纪美国普通法上的发展,能够看出社会与法律的互动因素。这也为我们进一步观察和分析该问题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视角。

104-108

法治思维指导下的民生建设分析

作者:解永照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250014

摘要: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呼唤法律规范的参与以制度化解决,而更深层次的法治思维的转向则是其得以深入发展的基本动力。法治思维从整合价值认同、提供实践指导两方面对民生建设有着深刻意义,而在其统摄下的民生建设的发展进路呈现出综合性和全局性的新面貌。法治思维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指导。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09-115

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体制困境索解

作者:张振鹏 陈志军 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释放国家文化创造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持续发展,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是破解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体制困境。但是,文化企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也表现出盲目追求规模效应、热衷于建设政绩工程、过度依赖政策保护的非理性行为。究其原因,“二分法”的失误导致文化供给不能形成统一性主体,资源配置失当导致文化市场失序,企业行为失范导致文化企业缺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应该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相应的正式制度的建立为起点,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取向,加强文化立法的有效性,切合实际的推进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破解文化企业发展的体制困境,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机制。

116-121

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作者:张宏明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党的十八大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系统的新思想、新理论,为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加明确、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目标。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探讨我国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应服从下述基本原则: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确立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不畅;文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固化;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确立。针对上述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生产经营微观运行机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创新体系。

122-126

资本市场的深化拓展与文化传媒企业的变革转型

作者:李然忠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不断的拓展和深化之中,因而越来越发挥出其优化资源配置和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是新兴产业,由于是新兴产业,因此更需要依托适应其要求的资本市场才能成长壮大。我国多层次市场的不断建设和推进,正好适应了我国文化传媒企业的需求,大量新兴的文化传媒企业得以登陆资本市场,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变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