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5-11

作为现象学方法的“新唯物主义”

作者:马拥军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为方法论的唯物主义表现为“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认识事物”,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发展成为生活现象学。在他们看来,人们当然能够认识自己的生活。作为人的活动,历史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设定、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的辩证结构,使得“历史科学”有可能扮演高卢雄鸡的角色,让我们能够首先“通过批判旧世界而发现一个新世界”,然后再通过新发现的世界反观旧世界,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所谓“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讲的。

12-17

资本逻辑与劳动正义

作者:毛勒堂; 卓俊峰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上海200234

摘要:资本逻辑是在资本的增殖本质强制下展开的资本运动所内含的本质规律和必然趋势,其实质是资本的增殖逻辑。在现代社会,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内在强制及其殖民后果,使得现代劳动正义话语得以历史地凸显。劳动正义作为对劳动及其关系的正义追问,实质是对劳动方式、劳动活动和劳动关系之合理性前提和合目的性根据的哲学反思和价值检审,蕴含着对劳动效率、劳动公平、劳动和谐和劳动自由的价值诉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劳动解放和成就劳动自由。然而,在资本逻辑与劳动正义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刻揭示二者的内在张力,对于超越抽象的劳动正义话语并历史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8-22

经济理性泛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叙事批判

作者:何丽野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经济理性是在市民社会中被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理性。经济理性泛滥,就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人”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运用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经济学成为宏大叙事,追求物质利益代替了为理想与信仰奉献。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经济理性泛滥的倾向。这种倾向是由于传统的宏大叙事方式失效产生的,也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关,同时还由于现代经济运行的复杂性。经济理性的泛滥,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整体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对此进行批判。

23-2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作者:周峰 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广东广州510053

摘要:1848年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与命运。在今天,没有人不是生活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遗产之中。其遗产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改变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独霸世界的格局,它为世界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选择与实践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指引下,不断建构出自身的现代性面貌。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建设也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与挑战。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艺美学研究
30-37

马克思主义人文文化理论的三大特性——以艺术文化为理论考察中心

作者:谭好哲 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从艺术研究走向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当下学界从者甚众的一个趋向。这一流行趋向为艺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也由于文化观念上的多样与混乱以及理论评判中价值尺度的缺失而带来不少的困惑与纷争。欲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首先需要在一些基本的文化理论观念及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取得明确自觉的理论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文化观念及其在艺术文化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文化理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理想性三大理论特性,它们赋予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观念以整体上的有机统一性,彰显出与古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观念不同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在掌握这些理论特性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观念于艺术研究之中。是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研究走向科学致思和思想创新所特别需要的。

38-44

青铜乐钟:音乐重组、演进历程、文化意蕴

作者:张法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青铜乐器的演进是从虞夏时代的铃到殷商时代的庸(包括编庸和大镛)再到西周时代的编甬,然后扩展为春秋后的甬—纽—镈体系。青铜乐钟的演进,配合着政治体制和观念体系的演进,即配合远古仪式中心从社坛到祖庙、春秋以后由祖庙到宫殿的演进。在青铜乐钟与政治体制和观念体系的配合中,一方面要以青铜为主去统舍从历史演进而来的乐器体系,即以青铜乐钟为主,统合以前曾在乐器中占主导地位的磬鼓、管龠、琴瑟,以及其他乐器;另一方面要在青铜材质的基础上去展开青铜乐器自身的体系,即由青铜乐钟本身展开为一套乐律体系,这在曾侯乙编钟里达到了完成。

45-52

哲理与诗性:论王弼《周易注》诗学意义

作者:刘运好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王弼《周易注》的诗学(美学)意义,不仅表现在《周易略例》有关言象意关系的论述上,而且在具体解经过程中所建构的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刚柔中正的审美观念、情性合一的主体认知、质文并重的理论导向,也表现出鲜明的哲理与诗性的统一。这四个方面,对于两晋名士柔心应世、内怀文明的人格建构,柔性诗风中追求阳刚之气的诗歌风貌,基于情性合一的“缘情”理论,以及以义理为关且又结藻清英的诗格选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这几个方面恰恰为学术界所忽略。

53-58

《阿Q正传》语图关系研究

作者:张乃午 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图绘最多的作品,艺术家们围绕其人物创作了大量的图像性作品。《阿Q正传》图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文学的图像化并非将语言一一坐实,而是选择性地模仿语象,图像模仿语象主要通过“语图切换”的方式实现,具体包括援图入文、因文生图、图中增文、图中衍文四种方式,从而实现“图像直观”。文学借助图像自我放逐,“图以载文文自轻”,也引起了一场关于阿Q图像接受过程中的“语图之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同性恋与社会
59-67

同性恋丈夫视角下的同妻边缘生活困境及其解困方式——一项虚拟现实人类生活方式研究

作者:唐魁玉; 詹海波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自2015年4月以来,同妻群体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参考消息》等都刊发了相关报道,对弱势的同妻群体的生活处境、面临的生理风险以及面对的社会压力给予了充分重视和人文关怀。从男同性恋丈夫的视角出发,不难发现同妻在婚姻中的边缘过程是极其特殊和渐进而缓慢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凝聚在同性恋丈夫眼中的边缘处境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处境、生理健康困境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社会焦虑和社会同情。在了解到这些同妻边缘处境之后,就不难在寻求同妻边缘过程和边缘处境的解决方案上达成共识,即应该依赖于同妻主体的自我觉醒、同性恋丈夫的勇于承担和社会舆论的包容。同妻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全人类、全球化时代的性别问题,不如说更是一个具有“中国语境”和“中国经验”的地方性性别问题。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同妻现象世界和生活世界会呈现出新的、难以预见的面相和征候。

68-74

同性恋身份、“橱柜”政治与消费主义

作者:王晴锋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081

摘要:强制性异性恋的性政权不仅制造了恐同症主体,还导致了同性恋者的自我憎恶。反规范化政治将身份理解为管控性欲与差异的手段,认为排他性身份将产生本质化效应,从而难以抓住性政治的丰富内涵。由于过分强调同性恋身份会抑制其他身份,因此以特定身份类别为中心的对抗性政治在挑战支配性性政体的过程中仅是有限的策略。“橱柜”意义的竞争性阐释与“石墙骚乱”的神话反映出身份政治的复杂性。石墙骚乱是特定历史情境的产物,它是现代同性恋运动之结果,而非开端。同性恋消费主义与身份政治、社会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具有强化同性恋身份与共同体的作用,但个体性的私人消费无法取代进取性的集体政治。

75-82

同性伴侣家庭的生育:实现途径、家庭生活和社会适应

作者:魏伟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0241

摘要:同性伴侣家庭的出现,是当代中国婚姻和家庭领域发生变迁的结果之一。尽管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长期稳定的同性伴侣关系以及辅助性生殖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同性伴侣家庭的生育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性机会。基于对7个生育子女的同性恋家庭的深度访谈,可以揭示出这些家庭的生育途径、家庭生活和社会适应的状况。除了利用其相对优越的社会经济地位,克服生物、社会和法律障碍达成生育目标,这些家庭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的行动策略和意义建构,营造正常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充分的个体能动性。将同性伴侣家庭的生育置于中国当代人口结构变迁的背景下来认识,呼吁政策调整和创新,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人群的生育需求。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农村与农业经济研究
83-87

普惠金融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调适

作者:洪晓成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金融扶贫将在农村脱贫攻坚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事业已进入普惠金融阶段,从先前的脱贫攻坚战略到当下的普惠金融战略,从先前的“输血式”金融政策到现在的“造血式”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扶贫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格局。但是,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扶贫事业存在的机制性、制度性问题仍未有效化解。农村金融扶贫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走全面协调、精准扶贫和商业可持续的道路。需要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扶贫体系,为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撑;设立农村风险补偿基金,完善金融扶贫的利益协调和参与机制,为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支撑;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农村精准扶贫金融新工具,为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和资源流转市场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扶贫的基础性产权制度,为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生态支撑。

88-94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成利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加快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题中之义,而农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户愿意转出农地。在调研山东省621户农民的基础上,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根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经营特征、土地观念、政策支持、种地认知和种地能力等5种类型。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影响因素依次为:收入比例、种植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地能力、流转支持、流转价格、土地情结、种地收入、种地感知、农业补贴、土地规模、户主年龄、种地人口年龄、打工人口年龄。提升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措施: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95-101

中国扶贫工作下农村脆弱家庭的识别和帮扶——以华北地区柳村为例

作者:高杨; 刘永功; 张克云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100094

摘要:我国历经三十多年的扶贫工作已取得较好的减贫成效,但农村贫困问题仍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华北地区相对贫困和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脆弱家庭作为一个区别于贫困家庭的特殊弱势群体,也是长期被政府和学者忽略的需要帮扶的群体。这部分家庭当前受有限社会关系网的支持,却很少得到政府扶贫工作的眷顾,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下,陶建完善的农村脆弱家庭多元帮扶体系是必要的。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财政金融研究
102-107

我国宏观经济市场风险对REITs抗风险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光远; 焦颖; 何杰 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昆明学院; 云南昆明650214

摘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是房地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具有风险小、回报率高等投资优势,近年来成为各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热门融资工具之一。截止目前,港股中共有5支针对大陆房地产为投资标的的REITs。通过对这5支以大陆房地产为投资标的的港股REITs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宏观经济市场风险对这5支REITs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在我国大陆地区推广REITs提供风险管控的依据。研究证明,REITs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能和保值特性,是一个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REITs的盈利水平对宏观经济市场风险敏感;REITs基本不受通货膨胀风险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保值性;REITs的经营管理者需要提高对REITs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在宏观经济波动时应采取相对稳健的投融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