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5-17

论马克思历史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作者:胡刘 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重庆4007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重庆400715

摘要:马克思历史哲学较通常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更为“具体”且开阔深远的理论视域和更为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因此,澄清马克思历史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已成为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实质问题的关键。实际上,马克思一直致力于创立一种超越“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的新历史哲学,通常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构成要素。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在“资本批判”的理论视域中探寻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趋势的“历史科学”,即一种新历史哲学形态。只有把“历史唯物主义”纳入马克思历史哲学范畴,并联系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批判来校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理论视域,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科学内涵。

18-25

创新发展的人学审视——马克思机器体系批判理论的当代解读

作者:张梧 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当今时代创新发展的标志是机器体系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藏的机器体系批判理论在此时代境遇中被激活出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的机器体系批判理论深刻揭示了机器体系对于人的发展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机器体系蕴含着与工人的活劳动之间相对抗的异己性关系;另一方面,机器体系也蕴含着人的解放的现实可能性。这也揭示了创新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深刻悖论。要想破解这一悖论,关键在于人的发展,即从“被创新驱动的人”转变为“驱动创新的人”,这一转变充分彰显了创新发展的人学意蕴。

26-32

从形而上学批判到资本批判——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

作者:董彪 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摘要:20世纪初,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概念,由此开启了是现代西方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转向。马克思的文本中也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世界思想。如果说胡塞尔通过形而上学的先验还原回到了“作为现象”的生活世界,那么马克思则通过创立唯物史观的哲学革命回到了“现实的”社会历史世界。马克思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索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密切相关:形而上学批判开显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初始地平,而资本批判则深入到了现代生活世界的历史本质之中。挖掘这些思想对于理解和推进当代的生活世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学世界的侨易现象”专题讨论
33-41

碎片与和谐整体——从“侨易学”的观点看普鲁斯特“和而不同”的审美观

作者:涂卫群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摘要:在法国新批评开启的普学研究中,批评家们十分重视对《追寻逝去的时光》的碎片、碎裂、散逸、离心、碎片化等现象的研究。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侨易学”的观点重读普鲁斯特的小说,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相反的现象,小说家对碎片的连缀,对碎片化的反抗与超越。而这一切,与他“和而不同”的审美观和形成这一审美观的开放与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小说中存在不同等级的“侨易现象”,从资产者沙龙出于附庸风雅需要的对异国情调的追求,到艺术家对包括中国艺术在内的异文化艺术因素的吸纳,普鲁斯特以自己小说中出现的来自不同文化的物品,试图拼接出一幅人类文化在漫长的“侨易”活动里互相启迪影响的整体画面。

42-50

从居室厅堂走向百货商店的女性——从左拉文学世界看消费群体的一次迁变

作者:王涛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摘要:本文从左拉文学世界中百货商店的成功谈起,以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女性购物者为考察对象,借用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和叶隽的侨易学理论,探讨了购物如何因“越位消费”的逻辑与她们的职责联系到了一起,奢侈的民主化如何经由她们开始得以实现,以服装为主的时尚又如何令女性在模仿中产生了种种观念上的质变。在这一过程中,百货商店作为拜物教的圣地和时尚的策源地,为女性提供了一个以消费的方式体验和创造现代性的场所,同时也正是资本语境的一个缩影,依靠推动变与常的交互流转,不断实现资本增值,更在衣食住行的小事上不断改变着世界。

51-57

陌生女人与陌生爱情母题的侨易

作者:张芸 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受资产阶级道德原则的规约,冲破一切樊篱的浪漫主义爱情观自19世纪中后叶以来在西方文学中以较为曲折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德语区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作家,茨威格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将极致浪漫的爱情作为审美对象,通过展示陌生女人的心理空间讲述了一个“你爱我,与我无关”的故事。而一些冒险家们则将这类极致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在异域的文化地理空间展开,如《蝴蝶夫人》《西贡小姐》《情人》等。徐静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将位于心理空间的爱情社会化,采用影视媒介形式,彻底解构了极致浪漫的爱情话语,通过社会文化、时空和媒介的三重侨易,讲述了一个“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故事。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大病保险的定位与治理
58-64

大病保险发展构想: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

作者:仇雨临; 翟绍果; 黄国武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100872;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自2012年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但由于大病保险开展时间不长,大病保险运行模式差别很大,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居民大病医疗需求尚未得到合理有效满足,亟需创新大病保险模式与路径。本文基于对大病保险现有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大病保险的构想和思路,认为大病保险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即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完善制度整合,细化制度内容,从而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65-69

大病保险制度定位与政策完善

作者:何文炯 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自从试点以来,大病保险一直颇受争议。2015年,国务院已经将其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本文分析了大病保险的困惑,从完善医疗保障治理体系的角度,重新理解大病保险的政策目标。认为仅仅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架构的合理性和制度运行的效率来考量,难以为大病保险找到令人信服的学理和实践依据,而应该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培育商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经办能力的目标,理解大病保险的意义。据此建议:明确大病保险为补充性医疗保险,明确商业保险机构作为大病保险的举办主体,建立稳定持续的大病保险筹资机制,适时扩大大病保险覆盖范围。

70-75

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关系之辨:分立还是归并?

作者:贾洪波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 北京100191

摘要:大病保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对大病保险性质认识模糊造成的。从政策目标、保障对象、资金来源、基金管理和待遇支付五个方面来看,大病保险具有基本医保属性。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由分立走向归并具有比较优势。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归后,可以通过对合规医药费用实施逐级递减共保率的待遇支付制度、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提升为省级统筹、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彻底整合这三项措施来提升基本医保对大病保障的能力。

76-81

大病保险公私合作的风险及其治理研究

作者:王琬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大病保险通过公私合作方式进行运作,是用“中国式”智慧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一次理论和实践创新。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大病保险公私合作的政策效果如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只有从全局出发,建立整体性风险治理框架,明确政府主导,强化契约治理,推动专业运作,规范业务流程,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大病保险风险。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理性认识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供求问题~
82-89

中国人口红利结束了吗?

作者:杨帆; 黄少安; Julien; Picault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100081;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250100;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Kelowna; V1V1V7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在最近几年开始放缓。尽管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已经不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没有真正到来。通过对现有研究中多种人口红利定义进行梳理、融合,重新界定了“人口红利”的概念。结合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红利的现状,抽象成人口红利变动趋势的概念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了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期。中国人口红利的存量仍然巨大,但存量的下降趋势明显,中国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将于2035年关闭。

90-95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

作者:乌仁格日乐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家庭养老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代际传递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时期父代对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通过该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后发现,人口老龄化将促使父代增加对子代的教育投资支出。这是因为,在该体系中人口老龄化时期代表性行为人通过增加对子代的教育支出以求在自己老年时期获得更多的家庭内部转移支付,以实现终身效用的最大化。通过数值模拟发现:(1)资本产出弹性和养老金替代率与教育投资占可支配收入比呈现反方相变动关系;(2)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家庭内部转移支付比例与教育投资占可支配收入比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当前基层社会矛盾化解问题实证研究
96-103

基层司法公正实现路径的微观察——以发还改判案件讲评机制为例

作者:梁平; 陈焘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 河北保定071003

摘要:基层法院既是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的重要推动者,又是基层法治的有力保障者和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中坚力量,应始终坚持并践行“司法公正”这一“生命线”,做优基层司法产品,尽可能避免案件被发回重审或改判。发还改判率居高不下而基层法官对此无动于衷,这是困扰基层法院的一大难题。河北新乐法院首创了发还改判案件讲评机制,有效地改变了法官队伍的司法作风,促进了基层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起到了良好的功效,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借鉴意义。对于基层法院而言,应以“自己的问题”为导向,通过精妙的机制设计,从微观层面为促进司法公正提供行之有效的路径和保障。

104-109

农村征迁纠纷解决的法治困境及因应策略——以五个典型征迁纠纷事件为例

作者:陈奎; 蔡卓衡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 河北保定071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2448;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400031

摘要:农村征地拆迁纠纷解决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必然面临的命题。农村征地拆迁关乎各方重大利益,且我国在此方面的法治建构尚不完善,征迁各方“偏离法治的利益博弈”极易产生矛盾乃至于引发流血冲突。农村征地拆迁问题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城市化进程与空间拓展的必然对应性表明,倘若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征迁矛盾化解机制,农村征迁矛盾势必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股重要阻滞力量。因而,深入探究农村征迁纠纷化解机制失效之因由并寻求理性破解之道实乃当务之急。

110-115

农地流转纠纷的类型构造与司法治理——基于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的实证展开

作者:李广德 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84

摘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在现有农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分化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元结构,也就是在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再分化出一个独立类型的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司法治理具有为未来承包权、经营权制度构造提供规则供给的功能。通过对裁判文书网相关裁判数据的梳理可以发现,实务界在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认识上还缺乏相应的类型构造。要发挥司法治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和未来相应制度的规则供给方面的作用和功能,须构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独立的认识类型,并建立相应规则供给的保障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