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5-12

从十二大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论创新

作者:肖贵清; 白云翔 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4

摘要:重视理论创新,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从十二大到,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坚持理论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总结实践经验为基础,在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6-31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任鹏 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110169

摘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不仅诠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重大成就.更是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大研判,它指出了主要矛盾中主体需求的新趋势、客体供给的新现象以及矛盾主要方面的新问题。协调发展必须主动对标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拓展理念、针对性地明确关键、历史性地看待过程、坚定性地站稳立场,将其作为指向社会整体发展状态的目标和尺度、当成依赖政策工具的自觉社会建构、看作长期渐进解决矛盾的社会过程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行动。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社会生产与人民需求协调发展;强化政策协同,以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发展;优化人民参与,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协调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不断提高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新时代政治哲学的学术阐发与理论建构”专题讨论
32-38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

作者:李佃来 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与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理论自觉的形成,是近几年中国政治哲学界的两个重大学术事件。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理论上,这两个学术事件之间都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内在关联。由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当代中国,所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不仅是作为一个思想史的个案.同时又是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思想资源而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的。把马克思政治哲学视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思想资源,意味着对于前者的研究,可以在“由后而前”和“由前而后”两条方向相反的路径上推进。这两条路径上的研究表明,马克思虽然没有构建一个完备的政治哲学体系,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却是我们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极其重要的理论参照系。

39-44

差别原则与平等的诉求——柯亨对罗尔斯的批判错在哪里?

作者:陈江进 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根据柯亨的理解,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把不平等看成是对富人的一种激励,但这种激励论证与罗尔斯一直强调的共同体精神是相冲突的。柯亨的解读不仅难以有文本上的支持.而且也误解了罗尔斯差别原则的本质与功能。差别原则既不需要以激励为基础,也不会容许过大的不平等。同时,就追求平等这一点而言,柯亨并没有比罗尔斯走得更远。

45-51

从两次批判看马克思平等观的理论本质

作者:陈权 单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400044

摘要:马克思的平等观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有关马克思正义思想讨论中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他对蒲鲁东和拉萨尔等人的批判直接展现了其平等观的理论本质和特点。对这两次批判进行梳理和总结,一方面能够有效理清马克思平等观的逻辑进路,明确马克思平等观的本质内涵和特点;另一方面也能界定并确立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和理论范式.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发展提供有益助力。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学解释学:《诗经》的阐释
52-58

从解释学看《诗经》的“圣”与“俗”

作者:金元浦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40

摘要: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时代产生的无法企及也不可再造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经历了长达两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化典籍中最丰富、影响最深远也最具生命力的成果之一,集中体现看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与人文积淀。中国文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传统经典的阐释史、传习史、翻新史和再造史,在《诗经》等传统文本的经典化—阐释—传播—消解—再阐释—再经典化的历史实践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呈现出日新又新的生命活力.

59-63

儒家以史解《诗》的解释学批评

作者:郭持华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 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汉儒的《诗经》阐释担当着复兴文化传统、重建意识形态的历史重任,通经致用构成了他们重释传统经典的独特立场。《毛诗序》承继了孟子“知人论世”的历史解释方法,通过“叙故实而推诗义”的阐释实践,在诗人、社会、事件、作品、阐释者等各要素之间建构了一种解释学循环。这种中国特色的解释学循环对典籍阐释具有深刻的启示价值。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艺理论与批评新探索
64-73

民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反作用辨析

作者:李宗刚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民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具体来说,这种正方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民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方向起到了奠基作用,它从整体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二是民国教育体制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提供了赖以从事文学创作的栖身之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良性生产提供了条件;三是民国教育体制确立了白话文的合法地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反方向来看,民国教育体制又规范和制约了中国现代文学所可能企及的高度。对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我们既要坚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扩大或遮蔽这种作用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74-78

唯美、尚情、娱玩——论齐梁文艺三位一体诉求美学属性

作者:纪燕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对于向来颇受靡丽、藻饰等指责的齐梁文艺,如果我们从齐之萧子显、梁之萧统、萧纲三兄弟倡导的以变求新的重声律对偶、尚娱耳玩目和吟咏情性的文艺观念入手.结合当时对新变体诗赋作品的创作,就能发现这种集唯美、尚情、娱玩三位一体的审美诉求,实际上是一种吸取先哲、前贤思想中的声、色、味美学思想资源而内化而成的人性化审美欲望观念,在诗赋艺术创作上成为自魏、晋、宋以来一个重要的殿后阶段,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79-83

自我独白与潜性对话:《伤逝》的叙事话语

作者:王晓恒; 姜子华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130031

摘要:1927年的《伤逝》在现代爱情小说当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鲁迅通过主人公涓生病苦的追忆和坦诚的心理剖析把爱情悲剧、社会悲剧和女性命运悲剧融合起来思考并同整个时代对话,叙述者涓生的爱情体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小说极富人性的深刻性与哲理性。《伤逝》中的独白与潜对话是内涵丰富的,涓生的独白中蕴含着三种话语:爱情话语、社会话语和痛苦的自我忏悔的话语,抒情主体与客体、与社会、与自我的潜在对话构成了一种复调性的美学效果,三个层面的意蕴构成对话性文本的召唤结构。尽管在叙述层面涓生是男性独白者。子君是沉默的悲剧女性,但涓生深切的自我反省和灵魂忏悔避免了精英独白式的话语霸权。这种开放性的对话小说正契合了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对话”与“复调”的理论。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学研究
84-91

一切为了儿童:中国徐州市某区对儿童性虐待案件处理的个案研究

作者:尚晓援; 窦振芳; 李秀红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北京100875; 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 山西太原030000;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北京100071

摘要: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是被引用最多且争议最大的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并没有被严格定义。但是,在作出涉及儿童的安排时,往往被反复引用。本文使用了包括了6个维度16个指标的儿童权利分析框架.以中国2015年以后司法机关受理的第一个剥夺父母监护权的儿童保护案例——徐州案为研究对象,从儿童最大利益的角度分析了案件从报告、立案、调查到审判和后期处理的整个过程。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对新建立的儿童保护制度进行考察,看其指向的发展,并发现儿童保护案件处理中的经验及问题.为未来的政策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92-97

夹缝中的生存策略——以永年标准件小微企业为例

作者:郭星华; 韩可一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1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对永年标准件行业的个案研究.尝试回答“小微企业何以生存”这一命题。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构成了标准件小微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处境.他们采用拼凑式策略求取生存,利用差异化策略抵御风险。通过集群状态下的低生产成本、乡土关系下的低交易成本以及向社会转移的外部成本,获得了夹缝生存的动力。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查遗补漏”的作用,源于自身的竞争优势体现,也是当前中国特殊体制下的产物。

98-105

居住隔离指数回顾:方法、计算、示例

作者:孙秀林; 施润华; 顾艳霞 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上海20044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032

摘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不同族群的居住隔离问题一直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议题。相对于西方学界对于居住隔离指数的讨论,国内这方面的实证数据分析的案例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梳理西方居住隔离指数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其中一些核心指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使用一个上海市的实例,展示如何利用R软件快速地计算出这些隔离指数,以期对学界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106-115

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十年反思与展望(2006-2016)

作者:闫文秀; 李善峰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2006年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十年来,该项政策的实施在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打造宜居乡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打造富裕乡村;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打造和谐乡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行动,打造特色乡村以及加强服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显示出社区建设动力衰减、社区公共性不足以及社区建设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等问题。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要在农村社区层面上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市场与村庄的关系,使其实现有效衔接并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强化共同的利益与情感建设,扩大社区的自治空间,积极培育符合时代和现实需要的新型社区共同体意识。

116-121

医患沟通与话语竞合: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的话语沟通

作者:吴洪斌 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转型期的中国医患冲突事件频发,如何缓解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命题。借助话语理论分析医患沟通中竞争合作的微妙关系,既能申明传统媒体时代医患沟通的“话语失衡”问题,又能阐释新媒体语境下患者如何从“沉默的大多数”自我话语赋权变成“有声的权利维护者”,进而打破了既有的医患沟通的话语权力格局,使得医患双方的“话语博弈”面相日渐凸显。化解不断激化的医患矛盾.需要医方改善话语态度、患方保持话语理性,更需要医患双方从话语竞争关系复归话语合作关系,构建齐心协力攻克病患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