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5-11

马克思正义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作者:邹广文; 杨雨濠 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4

摘要:塔克和伍德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质疑由于对文本的误解和对“正义性”与“正当性”的混淆而不能成立。实际上。马克思分别从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两个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及其所主导的全球化秩序的非正义性,并进一步完善了其正义理论。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同时蕴含着自由平等的理论主旨、人性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以及共同全面发展的终极理想,而所有这些内容也是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因而对今天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其实践层面上要诉诸自由平等、以人为本、和平发展以及合作共赢的价值诉求。

12-17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世界向度

作者:贾绘泽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马克思主义自身开放性迫切需要高度关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世界向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加强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对话、碰撞和交流,重视对世界其他国家先进文明成果的把握、吸收和借鉴,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推动全球治理中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构建自身话语体系和提高国际话语权等。重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世界向度,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快速发展趋势,避免理论创新中局限于中国向度的弊端.而且对提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8-24

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

作者:张三元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的要义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在唯物史观中,影响和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首要的、直接的原因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但生活方式具有本源性。生活方式通过生产方式影响和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建立良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在于变革人的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必须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必须克服享乐主义.倡导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必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精神文化的力量引导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与中西思想传统——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5-32

超越“诗与远方”:对浪漫派现实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作者:刘森林 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经验现实与完美的形而上存在都构成浪漫反讽的对象。如果仅仅匆匆地反讽一下经验现实就不顾一切地追随远方而去.丧失在反讽经验当下与追求“诗与远方”之间的合理张力.浪漫反讽就会走向虚幻、梦幻,即使再辅以艺术创作之法来塑造更理想化的“现实”。结果也是如此。浪漫诗人在大地与远方之间开辟的浪漫通道,效果十分有限。只有在具备坚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和历史基础上,无产阶级主导的创造性实践,才能真正地应对现实,找到积极地推进现实的有效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是对浪漫派“反讽”和“艺术创作”策略的真正替代和超越。

33-39

马克思对蒲鲁东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批判

作者:林钊 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批判蒲鲁东是马克思第二次遭遇无政府主义问题。他对待蒲鲁东的态度并不存在先褒后贬,而是一以贯之地反对其小资产阶级立场,并从政治经济学、政治、哲学三个方面展开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蒲鲁东既同情落后的小手工业又与经济自由主义诸多亲近;在政治上蒲鲁东秉持政治冷淡主义和互助主义.却导向了计划经济和威权主义;在哲学上蒲鲁东是不自觉的先验论者.无法认清经济范畴和人性都是历史运动的产物。

40-46

政治动物与社会动物的分殊: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与回归

作者:郭奕鹏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学界关于马克思引用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种认为这一命题贯穿马克思关于人类本质与自由的思考,一种认为马克思仅仅是在非常一般的意义引用这个命题,任何其它进一步的联结都会误入歧途。澄清上述评价的关键在于厘清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动物与社会动物的分殊。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动物意味着只有摆脱了劳动之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自由公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在马克思那里,不事生产、靠占有他人劳动成果而生存的人,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社会动物实质为劳动的动物。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性创造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反叛。但其对异化劳动的拒斥以及致力于发掘人与动物的本质性区别,却与亚里士多德站在同一阵线上。

47-52

唯物与成物之间:马克思与传统儒家的“物论”对观

作者:徐瑜霞 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虚无主义作为对意义问题的追问与探询,是人与自身、他人、物世界之间的照面及互动的结果。在近现代社会中,“物”逐渐成为人达至意义的重要中介。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交融碰撞的历史现实.使“唯物”与“成物”之间的复杂关联不容忽视。传统儒家关于“物”的思想蕴合在与“成人”相应的“成物”之说中,“成人以成物”勾勒出了儒家传统“物”论的主要特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思想则是基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另一种探索,它既包含对西方传统“物”论的继承与突破。也隐含着对西方现代虚无主义的基本遏制和对未来社会发展新方向的设想。通过对两种物论的对观可辨析二者在文明论意义上的相异性、交融意义上的同构性、对观层面上的互补性。通过对观可见其各自的优势与限度,对当代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价值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弱有所扶”与新时代贫困治理创新
53-57

贫困的演化、特征与贫困治理创新

作者:童星 单位: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贫困有其发生、演化的规律,处在不同阶段的贫困具有不同的特征,需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反贫困政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是用“启动发展”的方式摆脱了“普遍性贫困”;继而以“开发式扶贫”克服“区域性贫困”;现在正以“精准脱贫”来解决“个别性贫困”。今后还要未雨绸缪,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政策。以防止和消解“新贫困”。

58-66

社会组织与贫困治理:国外的典型模式及其政策启示

作者:陈成文; 陈建平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社会组织在贫困治理中具有天然的行动优势。国外社会组织在扶贫资源动员与路径选择两方面均已形成一些典型的理论与经验模式。在扶贫资源动员方面.已经形成了政社合作、社社合作、社会企业三种典型模式;在扶贫路径选择方面,已经形成了慈善救助、增能赋权和岗位开发三种典型模式。这些典型模式为我国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社会组织的正式制度环境;二是要培育慈善文化,优化社会组织的非正式制度环境;三是要健全购买服务机制,构建扶贫政社伙伴关系;四是要鼓励服务创新,支持发展社会企业;五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

67-73

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低保对象的诚信机制建设

作者:李春根; 廖彦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低保对象的诚信缺失现象已愈发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村低保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总结了农村低保对象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如拼保、轮保、人情保、关系保以及维稳保等。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诚信缺失的生成逻辑,包括公德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漠、家庭收入核查机制不完善以及低保福利捆绑过多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农村低保制度“准入一管理一退出”三个环节入手,构建了农村低保对象诚信机制,该机制包含三大模块,即诚信预警机制、诚信监督机制、诚信奖惩机制.为进一步解决农村低保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救助对象的诚信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74-80

从贫困类型划分看精准扶贫分类扶持的政策调整

作者:黄开腾; 张丽芬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262;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分类扶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机制。以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贫困性质为标准的贫困类型划分方法存在着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与现实情况脱节、无法突出重点的严重局限性。要提高扶贫治理的绩效性,就必须对贫困类型划分进行再认识,将贫困类型划分为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这种贫困类型划分的政策意义在于,在精准扶贫中分类扶持必须由关注收入型贫困转向关注支出型贫困。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积极加大农村医疗保障扶贫的力度:尽快落实农村教育扶贫的资助政策;努力拓展支出型贫困家庭的财产来源渠道:正确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理性的人情消费观念。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81-89

莫言小说的经典化路径考述

作者:雷鸣 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经典的生成,是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不断展开的社会历史过程,是社会、文化、政治以及意识形态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莫言小说亦如此。批评家的阐释与评论、小说的影视改编、各类文学奖项、文学选刊和文摘的转载、文学史书写,共同构成了莫言小说“经典化”的多元路径。当然.梳理莫言小说的“经典化”历程,前提是莫言卓越的小说创作成就。

90-94

论冰心文学史形象的建构与嬗变

作者:李萌羽; 温奉桥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对其文学史形象的建构已逾80年。冰心的文学史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面影,甚至从叙述方向到叙述语调都几经变化,构成了奇特的文学史现象。冰心文学史形象的流变,具有深层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动因.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流变的一个历史缩影,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

95-99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现状、问题及实现路径

作者:张丽军; 田振华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经典化,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代文学经典化仍有着命题的真伪和经典的变与不变的论争。新世纪以来。经典化面临新的问题,即“强制”经典的泛滥和对经典的遴选之难。经典化的实现路径有了新的可能.即经典层级的划分以及“准经典”和“类经典”的大量存在。此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也成为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新途径。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人去做。而且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加速度去做。

100-106

《丰乳肥臀》:无法超越故乡的精神痛苦

作者:翟瑞青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编辑部; 山东济南250103

摘要:从开始创作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莫言对故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从抵制到回归、从回归到制约、从制约到超越的复杂心理过程。在他回归故乡、扎根故乡十年之后。明显感觉到,故乡和故乡文化在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他强烈希望超越故乡。《丰乳肥臀》是莫言企图超越故乡。从创作心理上与故乡进行一次“心理性断乳”而不得,最后不得不回归故乡的极具象征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