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本及其思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5-14

思辨哲学与“巴黎的秘密”——《神圣家族》解读

作者:刘秀萍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44

摘要:历史并不宽容和公正,《神圣家族》从问世起就遭逢了“寂寞”的境遇和命运,而其中关于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部分更是鲜有论者关注过。然而,仔细梳理和辨析表明,正是这一部分复杂、丰富和生动的情节才将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引入到新的层次;在透视了“以纯观念、精神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的虚妄和荒谬之后,“以现实、历史和实践视角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新哲学”就呼之欲出了。

15-22

《柏林笔记》初探——文献状况与思想图景

作者:杨偲劢 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摘要:《柏林笔记》是马克思于1840—1841年间对一系列古代和近代哲学家著作所作的摘录,涉及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休谟、斯宾诺莎、罗森克朗茨等人物。由于笔记内容的摘录性质,长期以来鲜有人关注。但笔记的摘录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表征着马克思思想起源期复杂的思想状况。《柏林笔记》包含的思想意义与研究价值尚待发掘。

23-28

《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的历史化研究——以“英国资本主义的史前史”为起点

作者:王莅 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结尾的“所谓原始积累”部分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源问题,并以英国历史上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为核心作出回答。然而,这一方案暴露了结构化分析与历史化研究在《资本论》中的矛盾。当资本主义经济中心在1870年代从英国转向美国之后,英国就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性代表下降为历史性个案,经济上的农业基础、政治上的封建特征和宗教上的清教影响突显为英国资本主义的独特因素。对此,《历史学笔记》进行了详细摘录,开启了关于《资本论》的历史化研究。

29-33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与唯物史观的构建

作者:李彬彬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91

摘要:青年黑格尔派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背景,从融入其中、发生龃龉到全面清算、反叛出来,在批判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步实现了思想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和思想清理的过程中,马克思实际上颠倒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理念和现实、精神和历史的关系,并指明只有通过对现代市民社会的革命才能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基础。马克思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传统的一次倒转和颠覆。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所完成的并不是另一种颠倒的形而上学,而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34-39

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再阐释——《人类学笔记》与作为人类学家的马克思

作者:卯丹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 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马克思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思想家。很多学者在研究马克思各时期的思想发展时发现,他的整个思想是一脉相连的,且是一种从哲学人类学向经验人类学的转变。特别是《人类学笔记》,代表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精髓。他的人类学思想遗产也深深地形塑了人类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人类学”诸流派的理论都与之相关,这些理论反过来改变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从思想脉络的层面上看,马克思自己就是一个人类学家。

40-44

从家庭通往国家之路:论国家形成的经济与社会根源

作者:马洪杰; 马良灿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20074;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如何产生和如何发展的问题,恩格斯的国家起源理论在继承了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发展。通过梳理恩格斯的文章和著作,揭示了社会从家庭到国家的发展历程,探寻国家起源的社会与经济根源,并回应了对恩格斯国家起源理论的两点质疑:“两种生产”理论并非破坏了唯物史观的一元论性质;国家的起源并非只有单一路径。

45-50

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社会思想再研究

作者:杨仁厚 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以1890年以后的书信为主,不能局限于5封书信。书信文本应该是《马恩全集》中的完整书信。理解书信思想的背景包括五个思想背景和两个时代背景(马恩青年时代对经济因素的偏好、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的发展)。对书信社会思想的概括,除了方法论、结构论、发展论三个视角,还要注意比较论视角:比较不同社会,发现国家之间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各方面的竞争;国家之间相互影响。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对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解、深入内部,切实强化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认识、见微知著,密切关注影响历史进程的各种要素、跳出庐山,从全球视野思考中国的发展和作用,是书信思想对当今中国建设的主要启示。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生命政治哲学
51-57

《资本论》与“过剩人口”的生命政治

作者:马俊峰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二重性视角出发,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过剩人口”展开深入分析,揭示资本逻辑使人作为“过剩人口”存在,它将成为资本增值的力量和蓄水池,资本积累同时产生了贫困积累,导致贫富差距加大,这就构成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为了缓解内在矛盾,改变政治统治的方式,以治理和治安方式对每个人的生活实行监管,从而从显性的政治统治过度到隐性的治理,逐渐使人们接受和认同这样的管制方式,导致人们放弃对政治权力的警惕,并按照国家的政治规划来生活。这种政治规划从过去资本逻辑运动产生“过剩人口”过度到从政治权力产生出“剩余物”“多余物”,资本主义的隐蔽性治理模式使得这一切似乎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实,这掩饰了潜在存在的社会政治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分析,指明克服与超越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途径,即剥夺者要被剥夺,炸毁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对人的畸形、残缺、片面发展的超越,也是对人作为多余人或者剩余物的事实的超越,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将获得做人的尊严,获得健康、完整、全面的发展。

58-63

哲学是解放的事业——一种对马克思哲学的生命政治论阐释

作者:袁立国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126

摘要:当代生命政治哲学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维度揭示出近代西方哲学摆脱古代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关系,通过介入政治开启了生命政治哲学转向,并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把哲学看作“解放的头脑”,把无产阶级看作“解放的心脏”,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生命权力所造成的“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无产阶级作为生命政治的主体,不能简单地还原为产业工人,它是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内在批判中生产出来的,是介于资本主义私有秩序和秩序之外的无区分地带,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剩余”。共产主义作为“剩余”的主体化运动,其目标是为获取被资本主义所撕裂的共同性而斗争,旨在建构积极的生命政治生产,从而使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使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

64-70

生命权力与意识形态批判

作者:薛晋锡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300387

摘要:生命权力诞生于西方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现代转型,它将生命还原到肉体存在或者生物性生存的层面上来进行治理,在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物化”特征。生命权力在治理活动中与种族主义相互结合,不仅表现出鲜明的极权主义倾向,而且陷入了权力自我取消的悖论。生命权力的运作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其所建构起来的“知识—权力”话语本身正是现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典型代表。只有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生命运动的辩证过程中,才能真正塑造出刺穿意识形态包裹和颠覆生命权力统治的主体性力量。

71-78

阿甘本生命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作者:邓先珍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形式生命概念是阿甘本生命政治学的逻辑起点。例外状态和景观社会-国家是通过主权权力实现形式生命分离的两种状态:例外状态主要特征是宣布紧急状态下个体法权的中断,体现为赤裸生命的生产;景观社会-国家是在资本全球化时代,资本增值是通过把人类本性的语言(logos)抽离出来,语言不再表象真实的实事,通过资本进一步介入主权权力,实现国家-社会的彻底景观化,人的异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重获“形式生命”完整性来实现。在“即临的共同体”中,弥散性的力量与主权权力达到平衡,语言回归人的生命的真实。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艺美学研究
79-91

文学:言语自为的社会活动

作者:高楠 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言语是文学的语言形态。言语的文学语言形态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语言形态,从根本上说前者是言语自为的,而其他活动则在于言语他为。言语自为的基本特征是非实指性的言语的自我设定,这是一个自我圆合的言语组织过程。通常讨论的文学形式、文学性、文学意义在言语自为中落实。文学的基本属性是活动,这种活动在言语自为中与其他活动形成界限。文学的言语自为活动有发生学根据、群体活动根据,以及言语自为根据。文学活动是社会性活动,它不仅与其他社会活动同时共在,而且与后者相关联、相规定,并在后者言语他为的关联与规定中进行言语自为。

92-98

列维纳斯的身体思想及其身体美学意义

作者:王嘉军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062

摘要:“身体”在列维纳斯“以伦理学取代存在论之基础性”的哲学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列维纳斯式的伦理主体首先就是一具具身化的身体,是脆弱的、易受他人所打动的肉体,而非基于认知和谋划而决断的理性主体。从前期思想中强调身体作为主体在世界中的“安置”,到后期强调在安置前主体和身体就已经被他者所束缚,以及“给予他者以身体”的伦理诉求,列氏的身体思想是递进发展的,不过对于身心二元论的破除却一以贯之。列氏的身体思想对于当代身体美学和中国的“修身”传统的最大启示在于:从关注自我的身体训练,转向通过身体对于他者之感受。身体美学和“修身”要与美德关联,除了“修炼”自身之外,更需要能够敏感地感受他者。伦理的身体从根本上说是在与他者的交往中形成的。反过来说,当代身体美学中的身体习练及中国“修身”传统,也能够为过于抽象的列维纳斯身体思想提供一种更为实用主义的视角,使其可以付诸日常修炼。

99-104

康定斯基艺术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作者:刘木森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250353

摘要:俄罗斯现代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20世纪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的奠基人、现代设计美学的先驱,他以自己最彻底的艺术革命改变了世界艺术的进程。他“主体性”和“表现性”的艺术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内在精神、构成思维方式、审美观照方式和审美形式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设计由传统步入现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系统梳理这种影响,目的在于探究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源起与本质,从而为当代设计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抛砖引玉。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灾荒救助与社会建构
105-111

官民相得——清王朝灾荒赈济的启示

作者:柏桦; 赵宁芳 单位:南开大学政府学院; 天津300071

摘要:乾隆八年(1743)直隶等地大旱灾的赈济、光绪初年山西河南等地大旱奇荒的赈济,是比较典型的灾荒赈济案例。前者完全是以官府为主导的赈济,后者则不但有官赈,还有民间的义赈及外国人的洋赈。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官府主导,还是民间参与,官府与民间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乃是最佳的选择。构建官民相得的救灾体系,不仅是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最佳选择,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构建官民相得的救灾体系并不容易,清王朝的努力不但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利弊得失,对现代社会也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