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影响因子:1.49

ISSN:1673-8985CN:31-1706/TU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发行地:上海
  • 创刊:1991
  • 类别:建筑类
  • 出版社:上海城市规划
  • 语言:中文
  • 价格:¥336.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00040
  • 库存: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本刊特稿绿色交通规划
1-2

与城市一同成长

作者:庄少勤 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摘要: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召开在即,会议将部署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3月21日下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公室第五次工作会议”,现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在会议上的讲话“与城市一同成长”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3-11

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上海远景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研究

作者:孙珊 高岳 张安锋 周翔 金昱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摘要: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网络化运行阶段,改变了城市居民传统出行方式,初步确立了中心城骨干公共交通的地位。通过网络密度、人均指标、出行分担率、站点覆盖率、客流强度等指标评估,并与东京都市圈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网络在总体规模、系统结构、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方向,提出适应远景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目标与策略。通过构建轨道快线、城市轨道和中运量轨道等3个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形成总规模2200km左右、多模式融合发展的网络,打造上海大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强化轨道交通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战略引导。

12-18

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和改善

作者:潘晖婧 朱玮 王德 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高等研究院 城市空间与行为分析技术创新团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高等研究所

摘要: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是促进自行车出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得到人们对环境要素的偏好规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评价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对骑行者进行虚拟路径选择调查,应用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各要素对路径评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骑行者最关注的环境要素为自行车道类型、机动车车流量、机非隔离设施、机动车路边停车和街道景观。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对出行环境偏好差异显著。基于模型结果,在上海市杨浦区某地区进行规划应用,评价路段出行环境,并以出行环境效用提升最大化目标,提出出行环境改善建议。

19-26

上海市有轨电车系统布局规划研究

作者:张安锋 李东屹 马士江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交通分院

摘要: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发展需求、功能定位以及技术性能特征和在城市中的适应性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案例分析,按照上海市远景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规划提出的“三网融合”的规划理念,对全市现代有轨电车布局规划进行研究。并以松江新城、嘉定新城和南桥新城现代有轨电车网络规划和示范线工作为契机,对现代有轨电车在新城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发展导向和发展规模进行分析。

27-32

深圳市绿色交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晓春 陆荣杰 田锋 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严重、交通安全水平下降以及交通环境恶化等问题。作为全国第一个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的低碳生态示范市,深圳将绿色交通作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的重要抓手,并按照绿色交通的发展要求,系统性地建立了包括交通出行绿色化、交通模式绿色化、交通工具绿色化和交通环境绿色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框架。为深圳市制订重大交通发展政策,推进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

33-36

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评估及控制策略

作者:朱洪 邵丹 单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政策研究室

摘要:以交通运输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和评估方法;基于对碳排放相关的周转量、燃料消耗及排放因子等因子分析,明确了影响交通碳排放的4大要素;结合上海交通碳排放发展现状、趋势和发展要求的分析,对上海交通碳排放进行多情景设计和量化测算,最终优选确定发展模式;最后从协调规划、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改进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低碳交通控制策略。

37-42

城市地区轨道站点周边用地特征与接驳换乘--基于莘庄站、共富新村站和九亭站的调查

作者:潘海啸 卞硕尉 王蕾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摘要: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换乘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尤其在城市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居民的出行机动性问题尤为显著。通过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站点影响区的土地使用、交通服务、站点交通换乘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乘客接驳换乘行为的因素。研究以上海城市地区的莘庄站、共富新村站和九亭站为案例,对站点周边空间物质特征、交通服务和3站点1000位乘客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的半径达3km以上,乘客换乘方式与中心城区明显不同,站点周边的空间物质特征与交通服务影响了乘客换乘方式的选择。站点靠近交通性干道选址并与地块分离是造成换乘不便的重要原因,建议站点周边提供步行友好街区,在建设多模式的绿色交通接驳系统的基础上更要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43-50

大城市商圈地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基于上海市三个商业中心停车调查的实证研究

作者:许明才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我国正处于快速机动化时期,直面小汽车迅猛增长带来的停车问题及引发的城市交通、环境等问题,尤其是大城市车多地少,停车问题更为严峻。长期以来,我国大城市习惯于增加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然而,发达国家的停车规划实践表明,大城市必须转变停车规划策略,从充分供给转向需求管理才能治愈停车难的顽疾。选取上海3个停车规划策略不同的地点作为案例,研究发现如果合理运用停车总量限制、增加停车后步行距离、增加停车收费的策略,可以在对地区活力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停车需求。停车规划策略应该基于地区详细的停车调查,每个地点适用的停车规划策略不同。

51-56

哈尔滨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研究

作者:白仕砚 刘莹 单位: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加快发展城市快速公交是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立足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晰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的挑战及出路是尽快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在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一下,从快速公交的功能定位入手,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明确快速公交在公共交通中的角色和地位,从而确定哈尔滨市近远期快速公交发展规划及典型的车站设计研究,并对预期实施效果加以分析,对于指导哈尔滨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以及改善公共交通状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规划实践
57-61

适地而生的老社区公共中心构建探索--以浦东新区白莲泾两侧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作者:孙政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面对传统老社区如何构建公共中心的新问题,以浦东新区白莲泾两侧地区城市设计为例,对老社区公共中心构建进行了一次“立足本土居民、注重本土文化、依托本土空间”的探索性实践。规划秉承“适地而生”的设计思路,利用后世博旧区改造的契机,以唤回老浦东记忆为手段,重塑滨水空间为重点,创造性的融合了“莲溪岸、南码头、东堂屋”等3个体现历史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交融的城市意象,将白莲泾两侧地区打造成为后世博时代的“水岸会客新空间”,实现了区域文化的复兴,提升了地区公共服务品质,为上海其他滨水地区和老社区公共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62-67

低投入、高适应性的生态社区实践探索--以潍坊华山镇国际生态社区规划为例

作者:黄国洋 侯纪军 王荟 单位:日景(上海)联合设计机构 潍坊市建设局

摘要:随着国内生态社区规划设计从理论探讨进入到实践探索,生态社区的“投入、地域适应性”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秉承“设计结合自然”的思想,采取“自然为本,科技为辅”的设计模式,提出在“节能、节水”等环节“充分利用自然要素,适当辅以科技设施”,以期降低生态社区的成本,并增强生态技术的地域适应性。同时,结合潍坊华山镇国际生态社区规划的案例,应用“生态五行法”,从“低投入、高适应性”的角度,阐述充分利用“风、水、土、光、热”五大自然要素建构生态社区的具体措施。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亚洲城市
68-73

马尼拉大都会的发展与挑战

作者:MichaelV.Tomeldan 纪雁(译) 沙永杰(译) 单位:菲律宾大学建筑学院 Planning& Design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

摘要: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城市演变、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综合介绍和分析,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马尼拉城市演变的5个阶段--16世纪中期被西班牙探险航行初次发现时的马尼拉、此后三百多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至1898年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再到1901-1946的美国殖民时期以及当今的马尼拉大都会;二是从贫富差距与住房问题、自然灾害和城市环境问题几个方面分析马尼拉大都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74-74

亚洲城市点评:从《马尼拉大都会的发展与挑战》一文想到的

作者:伍江 单位:同济大学

摘要: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作为菲律宾最大的城市,颇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气势,也面临着东南亚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在东南亚当代城市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75-80

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纪立虎 单位: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新加坡新市镇的建设组织、规划特点、结构模式。对新加坡不同阶段新市镇做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加坡新市镇的不同发展特点:其系统逐步完善,并引入地铁、轻轨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教育设施等布局均衡;剖析了典型新市镇的结构模式:布局基本围绕由轨道交通站展开的新市镇中心呈组团式布局,由新市镇、邻里、组团3级结构组成,等级规模相对合理,公共配套分级设置,使用方便。研究认为新加坡的新市镇建设适应了不同时期的居住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其布局及空间环境、公共配套不断完善,至1990年代形成了成熟的规划建设模式,对上海的新市镇规划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研究
81-90

重塑边界:总体规划改革与地方实践

作者:郑德高 葛春晖 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摘要:现阶段总体规划实践面临众多困境,包括编制内容过多、编制时间过长、不适应实际管理需求等,大部分学者提出“减负”是当前总体规划的改革核心。在综合研究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总体规划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边界模糊”,这些模糊的边界包括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边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边界、规划区与中心城区的范围边界、部门之间的规划权利边界,以及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内容边界。针对这些问题,地方政府通过编制其它规划来替代总体规划,包括战略规划、都市区规划、县域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规划等等。这些“规划替代”其实就是地方总体规划改革的一种创新,结合这些创新实践,认为未来总体规划改革的方向是要“重塑边界”,包括放权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边界,明晰政府的刚性边界与市场弹性边界,模糊城市人口规模边界,扩大规划区与中心城区范围边界,统一部门之间规划边界、区分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内容边界。